許海燕
【關鍵詞】 德育;課程;評價體系;必要性;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27—01
當前,整個社會對于德育活動課程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本文以農村小學生德育活動課程評價作為分析對象,介紹了構建農村小學生德育活動課程評價必要性,評價的依據和原則,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以便可以更好地完善農村小學生德育,使得農村小學生獲得良好的德育。
一、構建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高對于農村學生德育活動課程重視程度,同時確立德育活動課程在農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些農村學校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忽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新形勢下,農村小學生德育活動課程特點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小學生的德育活動課程,使農村小學生的德育活動課程上一個新臺階,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活動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活動課程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
2. 有助于公平評價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承擔者的勞動價值,調動他們積極性。在應試教育觀念下,很多學校忽視學生德育活動課程,認為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可有可無。科學的活動課程評價可以對德育活動課程承擔者的勞動價值進行客觀而又公正的判斷,通過對他們教育行為的肯定性評價可以激勵全體師生真正認識到德育活動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投身到德育活動課程之中。
3. 有助于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小學生的德育活動課程,提高農村小學生德育活動課程水平。由于當前很多農村小學都沒有建立起科學規范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在開展德育活動課程之時沒有操作依據,對于活動課程效果也無法進行有效評價。科學有效的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可以幫助學校管理者提高認識,作出正確判斷,也有助于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承擔者對德育目標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不斷發現活動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改善德育活動課程方法,提高課程水平。
二、構建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的依據和原則
1. 方向性原則。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在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對整個社會都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此在德育上應當走在社會的前列。在德育過程中,應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德育活動課程之中。與此同時,必須建立起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所設立的評價指標也必須與社會主義的方向一致。
2. 科學性和可行性。科學性主要是指在進行德育活動課程評價時必須堅持德育評價的規律,堅持正確的原則,構建合理科學的德育評價活動課程體系。在進行評價時必須做好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可以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更好地推動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可行性主要是指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在正確指導之下既可以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又可以在評價過程中得以具體實施,可以為絕大多數老師和小學生理解接受。在實施這一原則過程中必須堅持科學合理原則,力求清晰簡明,表達準確,同時還必須做好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不同情況做好區別對待,防止一刀切的現象出現。
3. 穩定性和相對性統一的原則。在進行德育評價過程中,評價體系本身就是一把標尺,需要根據教育部門的相關文件進行設計,其自身必須擁有一定穩定性,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發揮德育活動課程的導向功能,又可以做好德育活動課程的分析比較,有助于把握德育活動課程規律,使德育活動課程可以連續完成。
三、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1. 對德育主體進行評價。德育主體一般包含有德育活動課程實施者和校領導。德育活動課程實施者在德育過程中常常發揮引導作用,對德育活動課程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他們的評價主要體現在素質和實踐效果方面。對于校領導的評價應當主要是從其全局指導思想和制度安排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評價。
2. 對德育客體進行評價。對于德育客體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德育客體評價是德育活動課程開始起點,只有在認真調研基礎之上對客體思想狀況進行準確有效描述,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有效教學方案并且付諸于實施。
3. 對德育途徑、形式和方法進行評價。在對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實踐評價中,農村小學活動課程者的教育是否能夠被小學生所接受,除了與內容有關之外還取決于教育方式、教育途徑和教學方法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一般來說,農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學內容是否豐富多彩,思想和知識是否可以有機結合在一起,途徑是否多樣化,是否充分運用了當地的文化活動進行社會實踐,是否以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作為最終的落腳點,德育活動課程方法是否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等。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