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清
【關鍵詞】 主題班會;班級管理;作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42—01
主題班會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解決學生成長或者是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圍繞某一個主題來開展班級活動。主題班會主要針對是的班級中的教育問題,其中,學生的問題、班級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班會的主題。教師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班級進行管理,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主題班會對班級管理的促進作用
若班主任能充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有計劃、有組織地舉行一些主題班會,再適當引導學生,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生的個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鍛煉學生的自制能力,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主題班會對班級管理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
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主題班會打破了傳統的課本、教室對學生的禁錮,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求知欲望,也是學生表現自己的最好舞臺,為每個學生的能力鍛煉搭建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在主題班會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創新能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互助意識。通常情況下,若班主任組織得當,班級的所有學生會產生一股凝聚力,促進班級學生越來越團結。教師的參與也能便于師生互相理解,為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搭建了橋梁,主題班會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團結互助意識。
3.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團結互助”主題班會上,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活動。判斷一節主題班會課的成功,主要是看能不能觸動學生的靈魂,為學生的成長注入營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如何運用主題班會有效進行班級管理
1. 科學地確定班會的主題。主題班會應具有針對性,這也是主題班會的生命力所在。與此同時,選取的主題應盡量小,通過某一個側面去反應豐富的內涵。班會主題應符合學生的興趣、年齡、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否則學生無法參與到其中,達不到教育的意義;主題應具有系統性。每一個學期、學年班級要舉行幾次主題班會,班會主要內容等都應該有全盤計劃。最后,還應抓住時機,善于把握與發現有利的因素,使得主題班會的內容更貼合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團結互助”的重要性。
2.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中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變得強烈,且思想也慢慢走向獨立,他們對生活中的現象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在主題班會上,學生不甘只做一個旁觀者。因此,若班主任在主題班會課上只是簡單地說教或者是少部分同學講演,那么大多數學生就沒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得整個課堂內容比較壓抑,因此也就無法觸及學生的內心。若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主題班會中,不僅能滿足中學生想要表現自己的欲望,也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環境,讓同學們在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自然地將德育要求轉變成自己的信念。班主任在選定主題后應設計所有同學都能參與的課堂活動,激勵所有學生都能置身于班會活動中。在“團結互助”為主題的一次班會上,筆者設置了“荒漠求生”的游戲。假設在炎熱的夏天,我們置身于沙漠地獄中,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飛機即將燃燒,且飛機上有10件性能良好的物品,按照飛機燃燒的時間我們只能搶救其中的物件物品,那么我們會選擇什么?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在不與其他人討論的前提下讓每一位同學都選一選自己想要帶的物品,之后再進行分組討論,得出一致的排序。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班主任在班會課中發揮著指導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不能將組織班會的任務全部推給學生。中學生各方面還不成熟,分析事物的現象還停留在表面,看待問題時往往會有所偏頗;再加上學生能力的限制,很多方面還力不能及。為此,在選擇班會的主題、組織活動、具體操作都應該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指導作用。在選定了“團結互助”為主題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設計主題班會的目的、課堂準備與課堂環節,然后再按照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一些能體現該主題的活動。但是教師應指導學生,指出自己認為不當之處,讓學生不斷優化并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主題班會是基于特定主題下開展的班會活動,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道德素質。此外,在“團結互助”主題下,教師應充分發揮該主題的教育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互助”意識,提高學生的班級凝聚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