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學生常以沉默不語應對老師的提問,許多學生抱著消極的態度參與課堂活動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此,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沉默行為不僅影響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英語。本文旨在分析課堂沉默成因,幫助老師“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效率。使師生共同克服課堂沉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重塑積極活躍課堂氛圍。
【關鍵詞】原因;高中英語;課堂沉默
【作者簡介】梁婭妮(1994-),女,漢族,陜西西安人,延安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課堂沉默的概念
高中英語課堂沉默在本文中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提出問題或要求或需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配合時,學生出現的不言不語、不交流的非言語行為。
二、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產生的原因
1.環境因素。(1)傳統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學生們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而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學生都屬于被動學習者。學生們認為教師權威極高,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主導著課堂的整體教學過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發表見解的機會很少,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只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學生語用能力。(2)課堂情境。課堂情境是學生長期學習的小環境,課堂沉默現象與課堂環境息息相關。如果班級課堂氣氛緊張,那么學生在面對老師的提問或眼神交流時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下,必定會出現沉默現象。
2.學生因素。(1)學生語言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英語的表達能力。英語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氣氛沉默與否。話語本身是代碼在使用語言的實際情況中的實現。所以從理論上說,我們說的運用語言能力是在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離開了語言知識,除非具有模仿、產出目的語的語言環境否則較難養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制約著學生的語言能力,對于英語的表達和運用起到重要的作用。(2)學生缺乏自信。受學生性格特征的影響,一些學生內向不善言談,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自信與英語學習息息相關。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在課堂互動環節中可能會逃避老師提問或者不積極參與到與其他同學的討論中。許多學生課堂保持沉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自己的口語能力不夠自信。研究發現越是對第二語言有信心,就越能在二語學習中取得成功。(3)學生學習焦慮。學生的學習焦慮也是課堂沉默的重要產生因素。學生的沉默主要與焦慮有關。從教育學的角度說,焦慮是一種和外語學習緊密聯系的恐懼或害怕的情感,它主要表現為學生不敢說話,不愿使用英語或消極參與課堂活動等。語言課堂的焦慮是個普遍現象,它與語言學習的獨特性有關。
3.教師因素。
(1)教師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一方面,一些教師提問缺乏技巧性,不善于設計問題,可能有時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不當,使提問對學生無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老師挑選提問對象不均衡,提問時等待時間較短,給予學生們消極反饋多。一般,老師多喜歡提問一些成績好的學生,這些學生語用能力相對較強,可以快速地應答老師的提問,從而使老師忽略了班級中語用能力較弱的部分同學,長期以來惡性循環,導致成績較差的同學喪失了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不利于師生間良好互動,導致了課堂沉默現象出現。
(2)教師教學理念。有些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僅把能力知識化,以為知識僅是靠傳授被學生掌握,習慣從教的角度看待學,未從學的角度看待教,把教師作為課堂中絕對權威,而忽視了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落后,采取教師“獨白”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抑制了學生積極活躍參與課堂的熱情。
三、解決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建議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教師應尊重并重視每一位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經常鼓勵學生,使其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共同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
2.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多方面的變化,深入了解學生,不能以應試為風向,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培養,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性地應對課堂沉默的發生。
3.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改變陳舊的外語教學觀,教師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與時俱進不斷自我提升自我。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技巧,因此,教師應該要充分了解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設置不同的合理的問題,提問時關注學生的情緒,真誠地鼓勵學生。
4.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互相提高對彼此的認識,共筑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水平,開展合適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輕松自在,并認識到英語的主要功能是交際,使學生不再被動地“輸入”知識,而是主動地在課堂互動中“輸出”。
四、結語
通過對高中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原因的分析發現,課堂沉默的原因不僅局限于學生方面,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元的。該項研究可以幫助高中一線英語教師反觀,反思英語教學,幫助教師根據原因“對癥下藥”,改善課堂沉默現狀,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也幫助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克服沉默。
參考文獻:
[1]Abraham, C.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