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花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興趣;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59—01
魯迅說過:“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采用一切有趣、靈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無論是對學生的性格培養、學習能力,還是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都是有利推動,甚至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初中、高中以及大學語文。由此可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以及語文教學的效率。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靈活采用朗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少不了的一個環節,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環節,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朗讀,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保證閱讀教學的效率。我們知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走進小學完全陌生的學習環境,接觸全新的知識,他們不但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對一本正經的課堂教學也沒有耐心。教師就可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藝術,設計多種朗讀的方法,以范讀、配樂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方式,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如,在《稱贊》這一課文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興趣,教師就可以采用表演讀,讓學生分別學刺猬和小獾的語氣分角色讀,體會刺猬和小獾歡快的心情和稱贊帶給它們的內心變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當然,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還有很多,比如:比賽讀,分組讀等,只要教師能夠根據需要靈活采用更加適合低年級學生特點的閱讀方式,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的積極性。
二、運用藝術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學的主要手段。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不能只用平庸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敘述、講解,而要用藝術的、幽默的、風趣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示范、啟發,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開啟思路,在學習中進行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探理、識理、明理的能力,這對學生成長非常重要。如,在給學生教《狐假虎威》這篇寓言故事的時候,文中寫道:“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處走去。”顯然僅從這句話中我們看不到狐貍和老虎到底誰在前誰在后。學生只能從“一前一后”去判斷他們不是并排走的,這就對理解課文埋下了伏筆。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肯定只能看到文字表面的東西。這時,教師就要啟發學生,讓學生進行思考:“同學們,你們說老虎和狐貍誰最厲害,你們認真想一想,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走,那究竟誰在前,誰在后呢?請根據你們對課文的理解說一說為什么?”學生一聽這個問題,肯定會想到是老虎在前,他們就會對為什么進行思考,從閱讀中找到答案,這既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探究閱讀、提高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風趣、幽默,有啟發性、引導性,還有要哲理性、智慧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中找到樂趣。
三、根據課文巧設情境,給學生營造閱讀的氛圍
情境教學在初中、小學的各科教學中已經成了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比較歡迎,且能增強學生理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小學生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有限,又活潑好動,聽講時容易走神,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也為了實現教學目的,結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如,在給學生教《我選我》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通過閱讀找到答案:我是誰?“我”為什么要選自己?選自己干什么?這些問題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從閱讀中主動獲取知識、開闊眼界的意識和習慣。
總之,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每一個從事語文工作的教師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和追求,尋找、摸索出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把學生引入喜歡閱讀、終身閱讀的道路。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