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關鍵詞】 小學英語;探究式;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77—01
一、創設多元情境,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教育規劃綱要》中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現代課堂平等、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有更大的主動權,也有更強烈的探究欲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備更強的教學素養予以應答和引導。例如,在教授eyes, ears,head時,筆者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一張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圖片,再讓同學們把單詞卡片粘貼到與卡通人物相對應的位置上,使學生置身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另外,教師要保護學生敢想敢說的積極性,有時學生問題回答錯了,老師不要直接說No,可以說:“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學生能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教師都要給予表揚。總之,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關心、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使學生不怕犯錯,才能對學好英語充滿動力和信心。
二、開展豐富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宜過多向他們灌輸語言知識,而應當提供大量有趣的、重復率高的語言材料,讓他們通過聽歌曲、詩歌、故事、笑話等方式,逐步積累素材。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 Whats your favorite? 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一個同學拿著彩色書簽提問“Whats your favorite colour?”另一個同學回答“My favorite colour is......”然后就能獲得同樣顏色的一枚書簽,接著再將書簽傳給下一位同學,進行問答接龍。有了小獎品,同學們躍躍欲試,熱情高漲,每個人都有了練習的機會,而且擴大了參與面。
三、模擬生活情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充滿趣味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教師就應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精心設計練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進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例如,在教授四年級英語上冊中關于“服裝”類的詞匯時,筆者邀請了幾位學生作為模特站在講臺上,并由兩位同學充當售貨員和消費者買賣衣服,進行“go? shopping”的情景練習,筆者積極組織學生并親自參與其中,經過幾組演練,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句型“Can I help you?”“Please show me that/those……”“Can I try……on?”同學們自己編排對話,這樣不僅復習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在自編自演的對話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在“購物”過程中,學生們將所學的一些句型都用上了,甚至還有更為精彩的對話。此外,利用形體動作、手勢、圖片、簡筆畫等多種教學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勁頭,調動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他們學習語言的濃厚興趣,對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加強合作交流,拓展學生探究內容
在當今日趨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環境里,我們必須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的能力,以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是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有效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把問題以任務的方式分給每個小組,在這個任務中又可分為幾個小任務,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情況,至少選一個任務來進行探究,然后每個組員匯報自己的任務進展情況,共同完成總任務??梢允切〗M成員共同探討一個問題,每個組員就同一問題開展討論,各抒己見,最后達成共識,也可以獨立探討,然后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組共同分享成功。以學習自然環境描寫為例,每個小組分發畫有不同季節景物的圖片,讓同學們看圖寫話,試著描述圖片上的內容,再進行分組交流,在描述中大家可以討論或爭辯該用哪個詞比較適合,從而起到相互學習、幫助的作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效果離不開教師的努力,除了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教師還需要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正確地引導學生。首先,注重教學目標與資源,創設輕松地探究式學習環境;其次,以學生為探究學習主體,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意識;最后,采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英語探究能力。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