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艷桃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特點;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80—01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文章創作幾千年來經久不衰,創作理論豐富多彩,尤其是在近幾年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各類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其中“作文先導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以及作文能力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所謂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以表達和理解為中心,以寫作和交流為手段,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而構建起來的一種全新高效的語文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及應用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
“作文先導式”教學注重的是讓學生理解具體語境下的語言含義,因此它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具有自主性。從整體上分析,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應用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其思想與認知程度還不夠高,語文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好奇心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并尊重學生的體驗、感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具有整體性。情景與意象等因素構成了人的認知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把活動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載體,并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將識字、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3.具有活動性。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所以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參與相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語文所具有的魅力,并獲得語文知識,加深印象。
4.具有生成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兩者的交流與互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文先導式”教學的核心在于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即表達的需求。語文并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來自我們的生活,也要應用于生活之中。學生在生活中碰到的很多問題、產生的許多需求都與語文息息相關,但卻由于自身知識儲備與能力的不足往往無法很好地解決問題。因此“作文先導式”教學應為學生設立各式各樣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各項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學生對于“表達”的需求,并由此展開教學,打破傳統單一的“字詞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模式。
1.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想真正發揮“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作用,首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訓練的內容包括故事編寫、作文體驗、日記記錄、仿寫詩歌等。其中,對于學生素材的積累情況,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背誦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摘抄優美段落,以此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量。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朗誦,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相關研究文獻表明,學生進行大聲朗誦,能夠增強自身的想象力,并且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文體的優美,長此以往,就會在內心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果,從而積累大量的素材。
2.進行開放式教學。教師可從多個方面開展意義豐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提高對語文的感知能力,感受到語言文字所具有的魅力,并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指導學生參加社會活動,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進行開放性寫作。
3.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新課改的發展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模式,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并且也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興趣。
4.進行拓展閱讀型教學。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而言,拼音與字詞句的學習已不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的“閱讀與升華”這一部分。學生經歷過多次活動體驗與表達交流之后,需要留下自己的思考與積淀。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體驗感受與他人有何不同,自己表達出的內容與他人有何差異,從而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可以選擇調換一下教學模式中的順序,即引領學生進行活動體驗之后,給學生推薦合適的拓展閱讀材料,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最后再進行寫作與表達,逐步增強學生的思想深度,提高其寫作與表達能力。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