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關鍵詞】 互聯網;學生;閱讀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56—01
課內外閱讀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在鞏固學生讀寫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是否感興趣是學生主動閱讀的前提條件,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會喜歡閱讀,喜歡閱讀才會多讀書。若要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就需要投學生之所欲,投學生之所感,投學生之所惑,投學生之所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擁有愉快的情感體驗。現代互聯網技術具有諸多優勢,可為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提供更多的契機。網絡中的動態多媒體能讓學生感受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從而自主地領悟到閱讀內容中的文字美和意境美。在閱讀中,學生往往會碰到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生活體驗,因此難以透徹地理解內容。然而,互聯網可憑借其聲像功能形象地演示和解釋閱讀內容,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讓學生更易感知和接受閱讀內容,所以,教師需巧借互聯網資源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一、巧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閱讀空間
閱讀正如蜜蜂釀蜜,采的花粉越多,釀出來的蜂蜜也就越多,閱讀也是如此,閱讀的書籍越多,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而網絡就像一個深邃無底的“大口袋”,能夠按照閱讀者的需求迅速地將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期刊文獻和新聞報道提供給閱讀者,最大程度地為閱讀者開放閱讀資源。一些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有些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較窄,對課外知識了解甚少,因此,教師可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拓展他們的閱讀范圍,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如,教師在教授《孔乙己》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教師可安排學生上網收集魯迅先生的作品,尋找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及主題的共同點,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主題,這樣既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量,還可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
二、巧用網絡視頻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隨著媒體的日趨多元化,視頻閱讀已成為新的閱讀方式,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和思維習慣。教師可有選擇性地將網絡中豐富多彩的視頻資源推薦給學生觀看,讓學生通過觀看演員的精彩演繹感受情節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鮮明個性,誘發他們去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如,低年級學生在閱讀《海底世界》時,腦海中無海底的直觀印象,而網絡上的《海底世界》動畫可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解說將變化莫測的海底世界呈現給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海底世界和進一步閱讀的欲望。
三、巧用微博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微博發布形式多樣,傳播迅速且操作簡單。教師可通過班級微博,向學生推薦適合學齡段的書籍,配上書籍的封面圖片、目錄及評價,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愛的書籍。教師也可確定某班級學生都要求閱讀的書籍,發布某一主題,組織學生探討,發布閱讀見解和感悟。為了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們開始嘗試去閱讀。隨著學生們發布的觀點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之中,而且閱讀面越來越廣,閱讀內容越來越深入。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微博的便利性,讓學生用簡短的語句談閱讀后的感悟,讓學生領悟閱讀收獲;還可借助微博的擴散性,鼓勵學生在閱讀后撰寫長微博,樹立班級閱讀榜樣,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
四、巧用網絡平臺豐富學生閱讀體驗
互聯網催生了APP、博客和門戶等多種新型信息載體以及多種多樣的網絡游戲,這些網絡平臺顛覆了閱讀者傳統的閱讀習慣。為此,教師應巧妙、合理地應用這些新型閱讀平臺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如,“網上共讀”閱讀模式將傳統的閱讀和游戲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利用這種閱讀新趨勢和學生偏愛游戲的心理來組織學生玩中閱讀。由于“網上閱讀”有周閱讀任務且需游戲者每日簽讀具體的閱讀章節,這就保證了閱讀者的閱讀時間。為了排名靠前,游戲者還會不斷地關注他人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書目,閱讀積極性在無形中就被調動了起來。
五、巧用微信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教師可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分享經典閱讀書籍和閱讀片段,讓家長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如,《論語》中的內容較為深奧,低年級小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教師便可在微信公眾號中推送《論語》動畫片,讓學生在觀看動畫人物對話中理解《論語》中的大道理。每個班級的家長也可組建閱讀微信群,自發舉行親子閱讀、快樂閱讀、讀書打卡等活動,將學生閱讀視頻、讀書筆記或讀書感悟發到閱讀微信群,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共同欣賞中提升,閱讀興趣在激勵中愈發濃厚。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課內外整合閱讀”對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042)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