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關鍵詞:文本;依托;培養;語文能力;五步導學
三年級是從低年級轉向高年級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開始以“段”的訓練為重點,逐漸教給學生讀書和寫作文的方法。所以要有用教材的意識,以文本為依托,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讀:理清文章的順序,并且能夠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寫:認真觀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說:理解性的敘述,敘述要清楚明白。
下面,我就針對《花鐘》教后進行整理的教學設計、反思進行簡單評析如下:
《花鐘》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灼傷、淡雅、吻合、欣然怒放。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說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3.體會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教學設計理念:
1.小學語文是兒童語文,課堂教學首先必須站在兒童的視覺來審視文本,為兒童尋找到進入文本的通道。但又不能因為是“兒童語文”而把教學僅僅停留在“兒童的層面”,而應該是站在“兒童的起點”,來引領“兒童的發展”。學生感興趣的是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所以,本文可以從這里切入,進而欣賞不同花的開放,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
2.以文本為依托,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讀:理清文章的順序、并且能夠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內容;寫:要有認真觀察的意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說:理解性的敘述,敘述要清楚明白。
三年級的過渡工作做好,就要從教給學生讀書和作文的方法入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觀察的意識、認識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有積累語言的意識。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目標:
1.能夠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
2.作者要帶領我們去探索花的秘密。從題目來看,作者發現了花的什么秘密?(告訴學生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文章的時候,先注意題目,它往往能告訴你這篇文章寫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認知
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1.課前你們讀課文了嗎?拿到一篇文章,我們首先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這是我們到三年級應該培養的一種讀書能力:教師板書“預習”。
2.好好讀讀課文,一會兒和老師比賽怎樣?請學生讀課文。(學生讀完后,請學生找一段最難的,我來讀。用這樣的方式來示范正確、流利的朗讀,尤其請學生注意我讀的時候在什么地方停頓。然后請最先讀完的兩個學生挑選讀的段落,其他想讀的同學一起讀剩下的部分。)
3.再請學生讀生字條里的字。
4.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幾遍課文,你明白花是怎么做成鐘表的了嗎?哪段告訴我們花是怎么做成鐘表的?請學生讀。你用心聽,看看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這段的意思?第一段和第二段還講了什么?默讀課文,你能不能各用一句話說說它們的意思?不出聲、不動嘴、用眼睛掃視文章,在心里讀。(兩分鐘時間)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好好讀讀課文,細細品味語言,在讀中,你對課文還會有更深的理解,還會有新的收獲。
三、探究
用花做成的鐘表,多美呀!下面咱們就走進課文第一段,好好讀讀哪些花一天之內在不同的時間開放。
第一段:
1.自己讀讀。把這些花找出來。請說看到哪些花開了。指名讀。(發現所執教的班級學生句的意識淡薄,所以請學生讀完后用完整的一句話說說讀出哪些花開了。)
2.這么多花,真的是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讀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們讀得開放在自己眼前。再讀讀這幾句寫花開的句子,讀的時候,邊讀邊想象這些花開的情景,然后把自己想象到的讀出來。(學生自由讀)
3.邊賞花,邊好好讀讀、進行體會。然后再請一個學生讀全段。美美地讀,把這些花讀得開放在大伙面前。背誦練習。
4.出示課后習題,學生總結出,同樣寫花開,但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和學生一起讀,師總結:瞧瞧,這樣一寫,就把花寫活了,讀著文字,這花就好像開在咱們面前一樣。中國的語言多奇妙,學會寫作文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讀文章的時候,不僅要看寫了什么,咱們還要看看人家是怎樣寫的,把他的方法學來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5.作者怎么就發現了這么多花的奧秘?是觀察的結果,留心觀察的習慣,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很多新奇的事情悄悄發生。
給自己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下節課,咱們繼續去分享作者觀察到的花的秘密。
《花鐘》案例反思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對于三年級上學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我站在“兒童的起點”上引領“兒童發展”,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1.能夠認識本課生字、新詞。(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年段識字要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確定)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我對閱讀目標的確定具有層次性,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學重點:培養觀察的意識,認識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法,要有積累語言的意識。這樣的目標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落實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三個大的教學環節,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探究,這三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充實落實了“五步導學”的基本教學流程。
總之,我時時把學生裝在心里,按照“五步導學”教學基本實施流程,以文本為依托,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縱觀自己的這一課,無論是認讀生字,初讀目標的落實到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特別是指導學生怎樣預習的方法及概括方法的指導),還是精讀感悟,了解花兒開放的時間,以及體會課文中鮮花開放的多種說法,都能夠以學生的需求為根基,由淺到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表達,體驗情感,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很好地實踐了“五步導學”的基本教學流程,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備注:
五步導學:
東營市東營區一中“競和”高效課堂的基本操作模式
“示標-自學-合作-點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