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電力工程項目建設效果與電力資源的穩定供應有密切的關系,工程建設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所需的物資量也比較大,做好物資采購管理對電力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和整體效益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目前電力工程項目物資采購中存在許多問題,要想降低成本投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則需要根據目前物資采購管理中的不足制定完善的管理對策,采用科學的采購方式,提升電力工程物資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電力工程項目 物資 采購管理 采購方式 管理水平
物資是電力工程項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物資采購是項目工程開展的基礎環節,在當前的發展環境中,如何強化物資采購管理質量,減少工程項目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要明確物資采購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有計劃地開展物資采購管理工作,控制物資采購中存在的風險。
一、建立完善的物資采購管理制度
物資采購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完善的控制管理制度才能得到順利開展,企業采購部門需要結合工作開展的實際需要來優化制度內容,在采購中能夠實現制度的充分落實,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以法律為準繩,對物資采購環節進行全面細致的管理,提高整體的風險防范能力,對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對于各個節點進行監督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審核工作,這是保證物資采購規范化的基礎。同時,對于電力工程項目中所需的重要物資,要提前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了解物資的質量、價格等方面因素并將其作為籌碼來控制成本投入。另外,還需要將物資采購部門管理人員的監督作用發揮出來,通過有效監督來規避風險問題。
二、選擇科學合理的物資采購方式
電力工程項目建設中對于物資的需求較為繁雜,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在進行物資采購的過程中也一定要選擇科學的采購方式。了解不同類型物資的需求量和供貨周期,根據市場運營情況提前制定戰略性的物資采購方案,可以采用集中采購、招標采購和就地采購等方式,結合電力工程項目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選擇,保證采購方法的有效性。多元化的采購模式能夠進行靈活調整,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環境,有利于對采購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采購風險的產生。企業采購部門必須考慮到物資價格變動對整個電力工程項目造成的影響,具有前瞻性,從而確定合理的采購時間。與此同時,還需要確定物資的采購類型與數量,對于后續采購中存在的風險問題要及時規避,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項目的建設效益。
三、采用采購績效評估制度
采購績效評估能夠幫助企業了解內外部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促進內部管理與外部效應的充分結合,對企業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針對性指導,同時也可以分析目前物資采購管理工作開展中存在的不足。要實現采購績效評估制度的充分落實,有利于對后期采購工作的改進和完善,相關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制度內容進行優化,不斷提高企業的物資采購管理能力和風險防范水平,這對提高電力工程項目綜合效益有積極影響。
四、提高物資采購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物資采購管理人員是這項工作的執行者,與管理工作的開展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要想實現對物資采購的有效管理,則需要提高采購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使他們能夠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可以采用教育培訓的方法來提高管理人員的道德素養和愛崗敬業精神,使他們能夠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和法律規定開展一系列工作,對于采購期間的不良行為進行控制。其次,還需要對采購人員進行管理學知識的培訓,幫助了解相關的法律政策、市場信息、采購流程等相關內容,為物資采購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最后,要提高物資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掌握相關技巧,不斷對管理方法進行創新,以此來滿足物資采購管理工作需要。
五、提高物資采購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新時期發展環境中,多種先進技術應用到項目管理工作中,企業可以利用軟件技術和信息系統進行各項數據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傳遞。將其應用到物資采購管理中可以加強各部門的溝通交流,在采購環節了解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通過信息共享來保證物資采購的合理性。可以通過建立數據庫的方式來查詢企業物資的剩余情況,利用互聯網平臺與供應商進行聯系,根據電力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來采購相關材料,能夠保證物資采購準量的準確性,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能夠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因此,加強對物資采購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六、結語
加強對物資采購管理工作的重視,確保這項工作能夠得到規范化開展有利于提高電力工程項目整體的建設效果,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也有著促進作用,同時也能提高投資方的經濟效益。要對原有的物資采購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做好物資成本控制工作,同時也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管理工作,有利于整體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保證采購流程的科學、規范。
參考文獻
[1]陳春林.物資采購管理在電力施工企業的優化探析[J].河南科技,2015(22):173.
[2]候立杰.工程建設階段項目物資采購管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