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紫諾

摘 要:采用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對275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石河子市某中學初一、初三學生的心理韌性狀況、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的情況,為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供依據。結果顯示:初中生的心理韌性總分和情緒控制、目標專注存在生源地差異,團場初中生顯著低于市區初中生,且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市區學生得分仍顯著高于團場學生;家庭月收入位于中等水平時,初中生在心理韌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際協助的維度上得分最高;初中生的心理韌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中的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兩個維度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聯合起來可以預測心理韌性38.7%的變異量。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
一、引言
心理韌性是20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有關心理發展和個體成長的重要研究新動向,一直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課題。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良好心理韌性形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心理脆弱性形成的良好的關鍵期。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心理韌性的概念可以歸納出如下四種定義。一是結果性定義,主要指個體在經受挫折后表現出來的積極反應結果。二是特質性定義,認為心理韌性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應對挫折情景時表現出來的個人特質或能力。美國心理學家諾曼認為心理韌性是個體具有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依然能快速恢復良好狀態或者快速適應的能力。三是過程性定義。該觀點認為心理韌性是動態變化的,是當壓力來臨時,各種保護性因子與壓力環境、外部環境相互影響的過程[1]。四是潛能性定義。心理韌性是來自個體不斷成長的內在的積極心理力量,所以應該從潛能的視角對心理韌性下定義,即個體在遭遇挫折的情況下為促使自身和諧發展和良好適應,積極調動一切保護性資源來應對的一種內在心理潛能[2]。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發展的初期,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跟不上飛速變化的生理發展水平,身心發展半成熟、半幼稚是初中學生鮮明的特點。初一年級和初三年級學生由于面對不同的目標和挑戰,心理狀態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例如,初一年級學生面臨從小學升入中學,由于就讀學校不同,學習環境發生改變,作息時間和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因而可能會產生較多的學校適應問題;初三學生則面臨中考的巨大壓力、家人給予殷切期盼,一部分同學面臨分別會產生焦慮情緒,這各個因素綜合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負面影響。據劉永軍等的研究表明,在探討重慶市不同區縣學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時發現,在4022名學生中,心理問題檢出率達到了63.77%[3]。國外有關調查顯示,有16.79%的青少年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初中生占13.76%,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問題的出現呈上升趨勢[4]。心理韌性可以幫助中學生抵抗社會和學業帶來的多方面壓力,增強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里面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當面對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時,個人是否全力以赴取決于個人對自我效能的評估,即一種個體有效應對某個困境或成功實施達成某種特定目標的預期、感知、信心或信念[5]。在心理韌性動態模型中,自我效能感作為個體的內部資源可以促進個體心理韌性的發展。許多研究也證實這一觀點,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心理韌性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不同對象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韌性的關系研究也是如此[6]。社會支持是一個以個體為核心,由個體和他人通過支持性行為所構成的人際交往系統。有關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能正向預測學生的心理安全感,社會支持系統的完善與否對學生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會支持則有利于心理調節,增強自我效能感,提高應對負性事件的技能,抵抗疾病以及降低死亡風險[7]。
通過分析,在以往研究中,一般認為初中生的心理韌性水平與自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來自外部的社會支持有很大關系。那么,本研究要探討和解釋的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韌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的特點及相互關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來自石河子市區第五中學的初中生,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275份,回收率91.67%。其中,男生134人,女生141人;初一學生139人,初三學生136人;市區學生240人,來自團場的學生35人;漢族學生260名,回族13名,哈薩克族2名。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況調查表
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一般社會人口學信息,是否是獨生子女,是否有過獲獎經歷,生源地以及家庭月收入情況。
2.心理韌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等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分為個人力和支持力兩個因素,其中前者包含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3個因子,后者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際協助2個因子。該量表共27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法。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在0.656~0.787,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846。
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Schwarzer編制,學者王才康等翻譯并修訂為中文版量表,共10個條目,量表一致性α系數為0.87。采用linker 4級計分,總分為10~40分,總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強。
4.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由Zimet等編制,姜乾金等翻譯并修訂成中文版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共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88。采用linker 7級計分,總分越高,表明個體的社會支持越高。
(三)施測與數據處理
施測前對主試進行統一嚴格的培訓,統一指導語,對調查問卷所得到的數據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韌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的生源地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