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馥君 夏運長
摘 要:黨的十八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意。
關鍵詞:科技;創新;科技強國
一、引言
縱觀人類歷史,從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每一次社會形態的轉變,都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突破。而就我國而言,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黨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二、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
(一)從歷史教訓來看,科技弱則國力弱
回顧中華民族歷史,我國曾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宋朝時以“四大發明”領先于世界,同時還在天文、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了累累碩果,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但是明代以后,中國卻同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漸行漸遠,屢次錯失富民強國的歷史機遇,科技實力的逐漸削弱,也導致了國家軍事力量薄弱,導致了后來的落后挨打。而現在,戰爭形態正在向信息化演進,科學技術對軍事實力的影響愈發明顯,要想不再挨打,要想打勝仗,就必須要深刻汲取歷史教訓,大力發展科技創新,提升國家實力。
(二)從外部壓力來看,科技影響世界格局
在當前這個世界大變局中,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新賽場,其影響已經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外交等方方面面。最近兩年,中美經濟貿易戰愈演愈烈,但深究背后能發現,美國其實是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借關稅手段打壓中國向高精尖制造業強國升級。中美經濟貿易戰的背后其實是一場科技戰,是一場高新科技制高點的爭奪戰。由此可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關鍵。
(三)從國家發展來看,科技強則國力強
改革開放41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科技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創新版圖全面展開,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綜合國力。1985年我國才出現第一個專利申請,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100萬件的國家,也是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發明專利擁有量超百萬的國家。同時,還產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蛟龍”深潛、國產大飛機、高鐵奔騰等,我國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三、深刻理解有關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核心觀點的習近平科技創新有關論述。
(一)科技創新動力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該命題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化發展。馬克思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我們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讓“第一生產力”與“經濟”領域結合得更加緊密,讓有關理論進一步結合我國發展實際。
經濟社會的發展首先要有強大的動力,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動力就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過去幾十年,我們采取粗放的發展模式,依靠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大量消耗土地、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社會快速發展。但是近幾年來,大家都能夠發現,我們發展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人口老齡化加快、產能過剩、資源短缺及環境污染等,人口紅利和資源紅利的驅動作用正在逐漸消失。要解決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勢必要依靠科技創新獲取新的經濟增長點,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二)科技創新道路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有關論述的根本觀點,也是推進全面創新發展必須滿足的根本要求。
習總書記指出:“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截止2018年,我國的綜合科技創新指數全球排名第17位,是唯一進入前20的中等收入國家,我們完全有信心、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實現更大跨越。
(三)科技創新目標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美好愿景,是立足科技創新發展實際作出的目標選擇,體現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道路自信和使命擔當,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一步。這一目標,既強調了我們要實現科學技術水平的大幅提升,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和引領作用;又強調了我們要塑造全面領先發展的優勢地位,使我國成為全球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聚集地,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同時,更是充分展現了我們的大國擔當,體現了我們產出更多有全球影響的原創成果,為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的決心。
四、建設科技強國的實踐舉措
現在我國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想牢牢把握機遇,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有力杠桿,關鍵在聚集人才,前提在基礎研究,重點在深化改革。
(一)以人才增添科技創新動力
科技創新歸根到底就是人的創新,人才就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回顧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長足進步:嫦娥四號探測器、FAST射電望遠鏡、國產航母、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北斗導航及港珠澳大橋等,在每一件大國重器、每一項科技創新的背后,無不凝聚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為確保國家科技發展、科技創新戰略的順利實施,我國對科技事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逐漸建設起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的蓬勃開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現創造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