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郝玉柱
內容摘要:自《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實施以來,我國食鹽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文章從龍頭企業自身特征、企業經營預期、外部環境、供應鏈運行基礎、質量安全管控5方面出發,分析了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并對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食鹽生產銷售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壓力、供應鏈運行標準化和供應鏈合作關系對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影響不顯著。企業自身特征是企業意愿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基礎,企業經營預期特征是企業意愿的內部動力,行業外部特征和供應鏈運作基礎特征是企業意愿的外部因素,質量安全管控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質量保障。
關鍵詞:食鹽企業 ?封閉供應鏈 ?重構意愿 ?LOGIT模型
引言
隨著2016年國務院《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實施,從2017 年起,我國放開鹽產品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允許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領域,食鹽批發企業開始跨區域經營?!斗桨浮返膶嵤?,調動了食鹽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增強了鹽業經營者的競爭意識,但與此同時食鹽質量的安全風險也在增加。近年來,工業鹽等非食用鹽冒充食鹽銷售的案件時有發生,2017 年河南省平頂山市9個縣(市、區)共檢測居民戶食鹽2612份,其碘鹽覆蓋率、碘鹽合格率、合格碘鹽食用率均低于國家規定的碘缺乏病消除標準。針對日益嚴峻的食鹽質量安全問題,2019年4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食鹽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加強食鹽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斗桨浮穼嵤┖?,國家取消了食鹽準運證,食鹽供應鏈由過去的封閉狀態走向相對開放,在此情況下,如何確保食鹽流通過程處于監管之中,即重建食鹽封閉供應鏈?對此,一些學者如徐廣姝等(2017)、劉永勝等(2018)均認為后專營時代的食鹽安全問題非常重要,而重構封閉供應鏈是保障食鹽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筆者也認同企業需重構封閉供應鏈以確保食鹽質量安全,對此本文分析了影響企業實施意愿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好地推動食鹽封閉供應鏈重構。
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影響因素
食鹽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是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關鍵。本文通過對供應鏈質量安全、食鹽供應鏈相關文獻的梳理,參考Ritson等、Buzby、張晟義、Ng等、楊為民、郭春敏、張敏和韓嘯等學者的研究,結合前述食鹽供應鏈現狀和主要問題,兼顧了大型食鹽企業決策的客觀差異,從龍頭企業自身特征、企業經營預期、外部環境、龍頭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運行基礎、企業現有的質量安全控制措施5方面特征出發,分析了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影響因素,并按5個特征分別建立了Logit二元回歸模型,進而得到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
(一)研究假設
1.企業自身特征。企業自身特征會影響企業決策,食鹽企業的質量管控亦是如此。由此提出假設:
H1:企業自身特征影響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
在H1基礎上,本文選取可能會影響食鹽供應鏈安全管控的兩個因素,即經營規模和是否出口作為企業自身特征因素的觀測變量,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食鹽企業的經營規模可能會對該企業構建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產生影響。一般而言,龍頭企業更容易受到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關注,因此,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會更有意愿去管控產品的質量安全。由此提出假設:
H1.1:企業經營規模越大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意愿越強烈。
食鹽質量安全指標是國際食鹽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內容。在和食鹽類似的食品安全方面,已有學者如Wang等的研究表明,食品安全與其體系投資意愿和產品是否出口相關。由此提出假設:
H1.2:企業有產品出口業務企業越愿意重構封閉供應鏈。
2.企業經營預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在低風險和低成本條件下,追求更多的利潤?;诖耍岢黾僭O:
H2:企業經營預期會影響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意愿。
根據企業主要經營目標,本文將價格預期、風險預期、成本預期3個分變量作為企業經營預期變量的指標,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對于企業而言,質量安全的提高會導致成本增加,若市場不愿意為此支付更高價格,那么企業提高質量安全的意愿就會降低。而重構封閉供應鏈作為提高質量安全的方式之一,市場價格預期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由此提出假設:
H2.1:“價格預期”越高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投資成本與收益。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成本預期越高,其實施意愿會越低。因此,食鹽龍頭企業對成本預期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由此提出假設:
H2.2:“成本預期”越低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一般而言,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厭惡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面臨資本、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考驗,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和消費者關注度。因此,食鹽龍頭企業對風險的預期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由此提出假設:
H2.3:“風險預期”越低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3.企業外部環境。政策環境、行業環境和市場環境會影響企業的決策。外部環境特征可能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由此提出假設:
H3:外部環境特征會影響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意愿。
本文設置外部環境特征變量的觀測變量為政府支持政策、政府監管力度、公眾參與監管、消費者壓力等4個分變量,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政府扶持會增強食鹽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這有利于在龍頭企業中進一步推廣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由此提出假設:
H3.1:企業獲得政策支持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根據筆者調研結果,政府會通過“優質優價”的激勵機制或潛在懲罰約束機制對食鹽質量安全實行管制。就政府監管力度測度而言,本文采用政府對企業的質量檢測頻率來反映。提出假設:
H3.2:政府的監管力度越大企業越愿意重構封閉供應鏈。
一般而言,政府負責宏觀監管,而具體到食品安全的細節方面,則需要社會組織配合完成。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既可以參與食品安全的具體監督過程,又可以監督政府部門,避免“權力尋租”和腐敗。由此提出假設:
H3.3:社會組織參與監管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消費者壓力可能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王志剛等指出消費者追求健康安全的需求是企業開展HACCP認證的主要目的之一。還有的學者認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需求會影響企業實施HACCP體系。由此提出假設:
H3.4:消費者對企業的壓力越大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4.龍頭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運行基礎。食鹽供應鏈運行管理直接影響食鹽供應鏈質量安全。良好的供應鏈運行基礎是企業有效實施封閉供應鏈前提條件之一。由此提出假設:
H4:供應鏈運行基礎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
企業重構食鹽供應鏈意愿可能會受到供應鏈運行基礎的影響,本文選取供應鏈運行標準化、供應鏈信息化、供應鏈合作程度、供應鏈違約懲罰4個分變量作為供應鏈運行基礎的特征變量,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供應鏈運行標準化是供應鏈質量安全系統的基礎,供應鏈運行標準化指的是食鹽供應鏈運行中的產品質量等級標準、供應鏈操作標準和物流用具標準化。由此提出假設:
H4.1:供應鏈標準化程度越高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意愿越強。
信息化是供應鏈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供應鏈質量安全管控的技術基礎。企業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的實施都依賴于供應鏈信息化水平。由此提出假設:
H4.2:供應鏈信息化程度越高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供應鏈違約懲罰是否執行可能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對上游節點企業的違規行為是否實施懲罰是大型食鹽企業對質量安全管控的行為指標之一。由此提出假設:
H4.3:企業以往對上游節點企業的違約懲罰,則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解決食鹽質量安全問題需要供應鏈上所有成員共同參與。供應鏈合作關系是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基礎。本文采用大型食鹽企業與上游企業履行合同的比例來反映其供應鏈合作關系。由此提出假設:
H4.4:企業與上游節點企業的合作程度越高,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5.企業現有的質量安全控制措施。企業現有的食鹽質量安全管理控制基礎會影響企業重構較高級封閉供應鏈的意愿。一般來說,其會正向影響企業重構意愿。由此提出假設:
H5:企業現有的質量安全控制措施會影響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本文采用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管理制度、質量安全體系培訓3個分變量測量質量安全控制措施特征變量,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設。如果一個企業設置了專門的負責質量安全監管的組織機構,這說明該企業重視產品質量安全,因此,其更有可能重構封閉供應鏈。由此提出假設:
H5.1:設置了獨立質量管控機構的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如果一個食鹽龍頭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較為完備,那么其就能通過先進管理體系形成競爭優勢。因此,本文將企業建立 HACCP或GMP或GAP或ISO等質量認證體系和相應的質量安全教育培訓作為企業是否有質量安全體系的指標。由此提出假設:
H5.2:實施了某些基礎管理制度的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H5.3:建立了食鹽質量安全教育培訓體系的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
根據以上假設,本文構建食鹽龍頭企業主導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理論框架,具體如圖1所示。
(二)理論模型
為確定食鹽龍頭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本文建立Logit二元回歸模型:
在式(1)中,y表示大型食鹽龍頭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運作模式的意愿:y=1表示愿意實施;y=0表示不愿意實施。P表示大型食鹽龍頭企業愿意重構封閉供應鏈的概率:Hi(i=1,2,…,n)為可能影響食鹽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運作模式意愿的因素。
(1)式中,y是變量hi(i=1,2,…,n)的線性組合,即:
(2)式中,bi(i=1,2,…,n)為第i個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bi的正負表示該因素對企業意愿的影響方向:正表示正向影響;負表示負向影響。
將上述兩個式子聯立并交換,可以得到如下的Logit模型形式:
運用統計軟件SPSS,將調查問卷中的數據整理,并使用 Logit模型可得到大型食鹽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
實證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調查問卷數據,分別來自于北京市食鹽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90份),和其他省市的食鹽龍頭企業的中高層(17份)。本問卷主要通過現場訪談、電子郵件等方式獲取數據。本次共發放問卷110份,剔除無效問卷3份,共得到有效問卷107份,其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在數據的處理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分析。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從實證結果得知,消費者壓力、供應鏈運行標準化和供應鏈合作關系這三個假設沒有得到驗證(即拒絕假設檢驗,這三個因素對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第一,根據H3.4,企業感知消費者對企業的壓力越大,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根據Logistic回歸結果,h3.4的系數為-0.571,Wald卡方為1.125,在0.05水平上不顯著。說明h3.4的增加對企業選擇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即H3.4沒有得到驗證。這一結果可能與食鹽長期的專營政策有關。自從允許經營主體跨區域銷售后,食鹽銷售種類開始逐漸增加。隨著食鹽市場競爭,消費者選擇對企業的影響逐漸顯現,其成為了促進龍頭企業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根據H4.1,食鹽龍頭企業主導供應鏈運行的標準化越高,其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根據Logistic回歸結果,H4.1的系數為-1.550,Wald卡方為4.075,在0.05水平上顯著,說明隨著H4.1的增加,企業選擇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意愿降低,h4.1沒有得到驗證。這主要是因為在食鹽專營模式開放初期,各種監管政策尚不完善,而封閉供應鏈恰恰是對食鹽安全進行嚴密防護的一種方式。因此,食鹽行業“三標”(“三標”是指建立不同流通階段的產品質量等級標準、供應鏈操作標準和物流用具標準)越低,會促進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意愿的提高。
第三,根據H4.4,食鹽龍頭企業與上游節點企業的合作程度越高,企業更愿意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根據Logistic回歸結果,H4.4的系數為17.398, Wald卡方為0,在0.05水平上不顯著,說明隨著H4.4的增加,企業選擇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的可能性不會出現明顯變化,H4.4沒有得到驗證。即供應鏈合作程度對食鹽龍頭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運行模式并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因為目前龍頭食鹽企業的食鹽供應鏈相對穩定,因此食鹽供應鏈的合作聯盟對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并無顯著影響。在剔除不顯著的變量因素以后,可得到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意愿的影響因素,具體如表1所示。
結論與建議
第一,企業自身特征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基礎。本研究發現,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產品是否出口對其重構封閉供應鏈有正向顯著影響。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大型龍頭企業更重視產品質量,更有行業責任感。在將來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時,可考慮將大型龍頭企業作為參與策劃主體單位。
第二,企業經營預期特征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內部動力。本研究發現,企業的價格高預期、成本低預期、風險低預期對重構封閉供應鏈有正向顯著影響。企業內部動力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內在原因。對此,在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時,可考慮適當提高食鹽價格,通過提高企業預期收入,降低其產品風險。
第三,行業外部特征和供應鏈運作基礎特征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外部因素。本研究發現,政府的支持政策和監督力度以及公眾參與監督是外部環境因素,而供應鏈信息化、供應鏈違約懲罰是供應鏈內部因素。這五個因素均對企業實施重構封閉供應鏈意愿有正向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外在基礎。在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時,可考慮將以上因素作為配套政策實施。
第四,質量安全管控措施是企業重構封閉供應鏈的質量保障。本研究發現,質量認證體系和教育培訓對企業實施重構封閉供應鏈意愿有正向影響。對此,在重構食鹽封閉供應鏈時,可考慮將以上因素作為企業質量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郝玉柱,許玉云.構建我國食鹽價格穩定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
2.食鹽私營后 無良鹽商真假鹽混賣 “千年鹽都”自貢名譽被毀[EB/OL].2018-12-5
3.趙陽.淺談鹽血體制改革后的食鹽質鼉安全管理[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8(4)
4.田艷麗,姬曉娟. 2017 年全面放開食鹽價格后平頂山市居民戶碘鹽監測結果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9(2)
5.徐廣姝,劉永勝.后專營時代北京市食鹽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研究——基于封閉供應鏈視角的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1)
6.劉永勝,郝玉柱.我國鹽業管理體制演進軌跡和未來展望[J].改革,2018(3)
7.韓嘯.農產品供應鏈封閉化運行模式及績效研究——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例[D].北京科技大學,2014
8.Wang,Z. G, Mao,Y N.,Gale F. Chinese consumer demand for food safety attributes in milk products. Food Policy,2008,33(1)
9.周應恒,耿獻輝.我國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管理的現狀分析及發展構想[A].中國農學會.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科技進步與農業產業發展論壇”文集[C].中國農學會, 2003
10. Caswell,J. A., Bredahl, M. E., Hooker, N. H.. How Quality Management Met Systems Are Affecting the Food Industry.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20(2)
11.Golan,E.,Krissofl,B.,Kuchler,F. Traceability in the U. S. Food Supply, 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ies, 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2007,830(3)
12.徐萌.江蘇省豬肉行業企業實施HACCP體系的意愿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7
13.鄭風田,胡文靜.從多頭監管到一個部門說話,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急待重塑[J].中國行政管理,2005(12)
14.劉鵬.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基于體制變遷與績效評估的實證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2010(4)
15.王志剛,翁燕珍,楊志剛,鄭風田.食品加工企業采納認證體系的有效性:來自全國家食品企業的調研[J].中國軟科學,2006(9)
16.彭建仿.農產品質量安全路徑創新,供應鏈協同——基于龍頭企業與農戶共生的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1(4)
17.周樹華,張正洋,張藝華.構建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管理體系探討[J].管理世界,2011(3)
18.胡定寰.試論“超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戶”新模式.[J].農業經濟問題,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