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姚歆 王益誼
內容摘要:國際標準是國際貿易規則的重要依據,是國際經貿往來的通行證。2019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共享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 324)在日本東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標志著在ISO層面上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工作全面正式啟動。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和經濟總量排名世界前列,而本次共享經濟國際規則的制定中卻是日本占得先機。本文梳理了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最新進展以及中日兩國的標準實踐情況,梳理出日本在此次共享經濟標準制定中的成功經驗,進而提出中國實質性參與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 ? 國際標準 ? 對策建議
引言
共享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作為重塑消費者、商家、平臺之間關系的新興模式,所含業態已基本覆蓋民眾生活。在全球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潮流下,我國共享經濟異軍突起,創新活躍,應用廣泛,在一些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參與服務提供者人數約7500萬人。目前,我國共享經濟主要集中在知識技能、生活服務、房屋住宿、交通出行、醫療分享、共享金融和生產能力等領域。預計未來5年,我國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由此,全球范圍內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其國際標準化提供了基礎。
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引導和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歐盟、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均出臺了相關發展規劃,把共享經濟放在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日本已經在共享經濟國際標準的制定上先發制人。共享經濟在中國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全球獨一無二,中國應繼續發揮優勢,挖掘自身潛力,引領全球分享經濟發展。因此,中國需盡快在國內實質性地展開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規范行業發展,為國際標準的制定打好基礎;同時鼓勵有實力、有意愿的共享經濟類企業向ISO提交相關標準意見,輸出中國優秀實踐,推動國際合作,深化共享經濟在全球的發展,承擔大國應有之責。
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的發展歷程與最新進展
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可根據重要事件劃分為ISO國際研討會協議、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共享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324)三個階段,如表1所示。
階段1:ISO 國際研討會協議。國際研討會協議(IWA)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標準類型的文件。加拿大于2017年1月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牽頭立項IWA 27共享經濟的標準項目,并于2017年3月在渥太華召開研討會,來自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美國等8個國家的33名專家與會。由于中國沒有派專家出席這次會議,失去了在國際發聲的機會。在此次會議研討基礎上,形成了IWA 27《共享經濟指導原則與框架》文本,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17年9月正式發布。該標準成為全球范圍內共享經濟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性標準文件。
階段2: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NEASF)是旨在加強中日韓國際標準化領域的溝通與合作而建立的區域標準合作機制。2018年6月召開的第17屆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上,中日韓三國專家代表累計提出18項標準化合作提案,其中包括日本共享經濟協會(SEAJ)提出的共享經濟標準化合作提案。會后,經中日韓三國標準化主管部門確認,2018年9月批準在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NASCF)機制下成立“共享經濟”工作組(編號:WG29),該工作組由日本牽頭,中國與韓國參與。
階段3: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共享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324)。日本早在第二階段時就加速推動在ISO成立相關技術委員會工作組的進程。ISO于2019年1月正式批準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共享經濟技術委員會(ISO/TC324)。ISO/TC324參與國家共31個,秘書國由日本擔任。至此,共享經濟國際化進程正式進入ISO標準制定階段。2019年6月13-14日,ISO/TC 324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日本東京召開,來自中、日、韓、美、加、法等國的30余位專家出席會議。
我國參與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情況
我國在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的出行、住宿和生活服務領域已初步開展標準化工作。在企業層面,滴滴、美團點評、小豬短租、途家、斯維登等已經在各自領域參與多項標準的制定工作,涵蓋團體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一些龍頭企業甚至制定了標準化目標,并表達參與國際標準的意愿。同時,國家層面、機構層面也在積極參與相關國內和國際標準化工作。
國際標準化層面看,中國在第二階段加入到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的工作中。在ISO/TC324第一次全體會議期間,我國專家積極參與討論,介紹我國共享經濟及其標準化發展情況,并指出入駐審核和糾紛解決是目前共享經濟領域政府監管方、平臺運營方、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均重點關注的問題,建議在ISO/TC324成立有關入駐審核和糾紛解決的特別工作組,對這兩項議題開展研究,也為未來的國際標準新項目提案做準備。
日本參與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情況及經驗借鑒
(一)日本參與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的技術準備
日本總務省在2015年發布的《信息通信白皮書》中明確將“共享經濟”列入其中,認為共享經濟已成為全球創新的起點。在民宿及汽車等領域,日本通過設定一定的共同規則來提高服務的可靠性和便利性,并試圖將這一規則變成國際標準,在服務普及及成長方面引領各國。
2018年年中,日本繞過ISO/COPOLCO框架,通過技術管理委員會(TMB)提出組建國際共享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日本深知由英國發布的標準類型文件在國際上影響力大,可有助于國際標準新項目提案快速得到認可。因此,日本主動尋求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2018年下半年起,日本和英國相關標準多次召開標準技術研討會進行標準研制工作。該項目得到了日本國家標準管理機構日本產業標準調查會(JISC)的全額資助。日本標準協會(JSA)的Tomoyuki Endo是標準主要起草人,并擔任新成立的ISO/TC324的委員會經理。BSI PAS 202:2019《共享經濟在線平臺運營規范》于2019年2月由英國標準協會(BSI)發布,于2019年2月28日實施。
(二)日本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的經驗借鑒
日本在共享經濟國際標準的制定領域走在了前列并爭得主動權,一方面得益于日本政府的重視和技術準備的充足,同時日本熟識國際標準規則,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的巧妙做法也為日本在該領域的彎道超車提供了助力。
1.良好有效的協作機制。日本建立了民間為主體官民融合型標準化工作機制,以共享經濟標準化為例,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日本產業標準調查會(JISC)、日本標準協會(JSA)、日本共享經濟協會(SEAJ)分別作為日本經濟事務政府主管部門、日本國家標準管理機構、日本標準化領域社會團體和日本共享經濟領域社會團體發揮各自功能與作用,形成了良好有效的協同機制。
2.國際標準動態的及時獲取。日本憑借國際標準化工作中較高的開放性與透明度,國際標準最新動態信息通道通暢,各部門及時有效協同。自2017年年初加拿大啟動共享經濟IWA項目時便密切跟蹤最新國際動態,并派員4人參加會議。而直到ISO IWA27發布后中國仍缺乏對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動態的認知,敏感度稍顯不足。
3.開展國際合作,規避國際競爭。在日本向ISO提交建立共享經濟新技術領域提案前,日本有步驟、有策略地主動開展產業調研,日本共享經濟協會在2018年7月來中國進行調研,拜訪國家信息中心及途家、阿姨來了等中國的共享經濟企業,為避免我國早期將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工作提上日程,日本此行并未拜訪我國國際標準化主管部門、標準化領域的科研機構以及社會團體。日本共享經濟協會同時前往新加坡拜訪了新加坡共享經濟協會。此外,日本主動尋求與國際標準地位高的英國標準協會(BSI)合作,以達到借助BSI標準國際影響力而推動共享經濟ISO標準提案得到認可的目標,甚至采取有償合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國際標準合作。2018年下半年,日本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和英國共享經濟協會等機構聯合研制BSI PAS 202《共享經濟在線平臺運營規范》,日本作為牽頭國家,其ISO標準提案順利通過立項。
4.瞄準目標、步步為營。日本瞄準主導共享經濟國際標準的目標,通過參與制定相關的ISO國際研討會協議、推動在東北亞標準合作論壇(NASCF)機制下成立相關工作組和推動在ISO成立相關技術委員會三個階段,步步為營,從2017年3月參加IWA研討會到2018年8月提交建立共享經濟新技術領域提案,前后合計只有17個月的時間。可見,要爭取國際標準的話語權,必須“快、狠、準”,目標明確、信息通暢、活用規則、行動迅速、步步為營。
中國實質性參與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對策建議
由于我國國際標準跟蹤研究不足、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開放與透明度不足、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動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雖然我國在共享經濟領域的市場規模和經濟總量排名世界前列,而在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地位卻并不匹配。我國如何實質性地提升在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和共享經濟國際規則制定中的地位,如何更好將我國共享經濟的良好實踐引向全球?在借鑒共享經濟國際標準的日本方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標準實踐和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一)形成協作體制,凝聚業內共識
為了構建以民間為主體官民融合型標準化工作機制,日本確定了“標準化官民戰略”,日本從2017年至今推動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工作正是該戰略的應用。共享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態,覆蓋多個行業領域和技術領域,在中國利益相關方來自多個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和企業,因此推動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工作首先要在國內建立協作機制,應廣泛吸收利益相關方參與,以開放、共享和包容的心態推動共享經濟標準化工作。在制定共享經濟相關標準時,應做好充分調研,切實了解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同時應對現有的各類標準進行充分比對和梳理,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以推動標準統一協調。
(二)建立激勵機制,保障企業參與
國內共享經濟領域的企業除了少部分龍頭企業外,大部分企業的標準化意識不強,參與標準化工作的動力不足。即使是具備一定標準化意識的龍頭企業,也難以或不愿意承擔出國參會相關費用。ISO/TC324第一次全體會議參會的美國專家均來自于共享經濟企業,但中國參會專家無一人來自企業。反觀日本,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召開標準化領域的技術會議,參會專家數量基本穩定,因為日本經濟產業省設置了“戰略性國際標準化加速項目”的專項經費,能夠為參加國際標準化相關活動的企業提供經費支持。而目前我國部分省市雖然出臺了標準化獎勵或補貼的政策,但均要求待國際標準發布后才可申請補助,而國際標準制定往往需要3年至5年甚至更長的周期,這種事后補助的措施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吸引力不足。建議各地標準化主管部門應加強經費支持,將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事后補助調整為事前補助,這是我國提高企業及其他相關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積極性的重要保障。
(三)加強基礎研究,做實成果積累
目前有關“共享經濟”的文獻研究數量較大,但均未涉及國際跟蹤研究、中外比較研究、標準化議題研究等,以共享經濟科研帶動共享經濟標準化水平提升的良性局面仍未形成。從國外經驗看,標準化工作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研究之上。例如,加拿大標準協會(CSA)于2017年2月發布了43頁的《成長的共享經濟——在變化的市場中探尋以標準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的研究報告,并于2019年2月發布了15頁的《在共享中最大化收益——關于國內與國際最佳實踐分析》研究報告。
建議在國內建立共享經濟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對共享經濟的共性問題、熱點和難點開展深入的行業調研與系統研究,總結和提煉共享經濟領域的標準化需求,形成共享經濟標準研制的重點選題。對于備選的重點選題,通過團體標準的形式快速響應市場與創新需求,加快研制并發布一批共享經濟領域的團體標準。梳理案例,研究發布中國共享經濟良好實踐的研究報告。通過選題研究、團體標準、研究報告等形成中國在共享經濟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在共享經濟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郝飛飛.對我國共享經濟的審視與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9(6)
2.李懷勇,張貴鵬.基于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7(1)
3.秦海濤.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探討及在我國進一步發展的建議[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
4.張敏.國外發展共享汽車的經驗做法及啟示[J].對外經貿實務,2018(7)
5.許力云.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面臨的風險以及發展的建議[J].中國商論,2018(23)
6.許柏,杜東博,劉晶,王天嬌,蘇曉雪,劉巖峰.日本標準化戰略發展歷程與最新進展[J].標準科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