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霞 田闖
摘要:會計信息具有經濟后果,會計信息是否真實、相關,直接影響著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如何加強會計監督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變得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現有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而在會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素質的提升、注冊會計師外部審計的加強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監管
會計信息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經過核算和加工而形成的數據化信息,是利益相關者決策的依據,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對于信息使用者至關重要。而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會計信息的監管是相鋪相成,會計信息生成是前提,會計信息監管是保障,我們一方面要保障會計信息的生成嚴格遵照公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客觀核算,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監管體系,做到全方位時時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生成質量。
一、會計信息質量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監督機制不健全
會計監督法制法規不完善。企業的內外部監管部門缺乏高效的會計信息質量監管規范,具體監管工作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相關法規和制度對監管部門權責界定不明確,對監管部門的獨立性重視程度不夠。懲罰機制不健全,對內外部會計監督失責的處罰方式不具體,并且處罰方式單一,操作性差,一些會計造假行為得不到懲罰或懲罰力度不夠,使其造假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遠大于造假發生的成本,虛假提供會計信息的現象頻發,監督效果不明顯。
(二)經濟利益的驅動
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由于自利的本性,會使其通過操縱會計信息謀取經濟利益,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例如企業的經理人,由于其并不擁有企業的所有權,只擁有企業的經營權,且經理人的報酬往往和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鉤,會計數據越“漂亮”,說明經理人的經營業績越好,其收入也越客觀,這就會誘使經理人對會計人員施壓,迫使其篡改會計信息,為謀取私利損害企業的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再比如公司的大股東和經理人強強聯合,利用信息優勢和會計程序的選擇優勢,為達到其經濟目的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欺騙其他利益相關者。
(三)會計隊伍的素質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會計人員業務水平有限,一方面是會計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對于復雜的經濟業務處理不當,導致會計信息與實際業務有一定差異,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另一方面是會計人員對會計繼續教育重視不夠,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稅法的修訂,新舊內容的更替,會計繼續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把會計繼續教育只當做一種形式,并沒有落到實處,對最新的準則和法規也不甚了解,導致會計處理不當,會計信息沒有客觀反映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情況,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另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部分會計人員經不住利誘或迫于領導的授意,違反會計規范做虛假賬目,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四)外部審計監督作用有待加強
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實質上是對生成會計信息和報告會計信息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會計行為的制約,這一系列會計行為不僅包括生成會計信息的企業會計人員和管理層的會計行為,還包括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鑒定并出具審計報告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行為。作為外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具有會計信息識別和評價職能,其出具的審計報告是會計信息使用者判斷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參考依據。但現實中部分注冊會計師并沒有發揮查錯糾弊的監督職能,一是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能力和審計技術局限,對于一些比較隱蔽的造假現象不能及時發現;二是注冊會計師往往出于自身經濟利益而與被審計單位串通一氣,對發現的舞弊行為并不予揭露,導致最終呈報的會計信息失真。
二、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監管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
建立一套完善并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從源頭避免會計信息的失真,加強企業管理當局的控制意識,合理規避和化解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風險,保護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合理規劃內部控制的具體流程,確定管理者和相關會計人員的職權以及責任的范疇,明確經濟業務審批程序,實行授權批準,做到不相容崗位的分離和互相制約,確保財務報告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為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建立獎懲分明的會計監督職責考核機制。進行定期的監督檢查,對監督有力的部門或個人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可以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對監督不到位的部門或個人給予一定的懲罰,并成為其職務晉升的重要限制條件;而且對檢查結果要及時公告,起到警示作用。
建立財政部門對企業、上級財政部門對下級財政部門的再監督機制。各地方財政部門要定期開展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工作,并將檢查報告上報上級財政部門,上級財政部門實行不定期抽查,加強監督,形成自上而下的會計監督體系。同時,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日常監管,對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工作人員的執業質量檢查制度化,建立注冊會計師人才選拔、培養和退出機制。
(二)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和專業素質能力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首先,企業的會計人員要聘用一些專業較強、具有一定技術資格的專業人士。其次,激勵會計人員不斷進行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保持專業知識的更新,技能的提高,提升整體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
作為會計信息的最初輸入者和最終生成者,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記錄、職業操守的保持,這些職業道德規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作為技術職稱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其職務晉升的先決條件,有過職業污點的會計人員在職務晉升和評優表彰方面將不予考慮,嚴重者應清除會計人員隊伍。同時,不斷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考核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使每個會計工作人員都意識到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強化審計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審計委員會是發揮監督職能的重要部門。審計委員會成員的任命應該是非執行董事,并且確保非執行董事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獨立的。由一位執行董事擔任主席,可以使其隨時洞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更好地審視財務報告背后所蘊含的經濟行為,有助于完善公司的財務報告系統、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對外披露質量。審計委員會的成員中還應有財務或經濟專家,為審計委員會提供專業方面的判斷能力。審計委員會應負責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及審計費的支付,從源頭保證外部審計的獨立性。
審計委員會不僅審計監督公司的經營業務活動,而且對公司的財務報告流程、內部控制體系及流程進行評估監督,對會計全過程進行實時化監控。
(四)提升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管力度
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意識,提升其職業道德水準。客觀、公正、獨立的審計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都是至關重要的。注冊會計師的監督要做到全面具體,除了強化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對企業會計賬簿設置的合理性、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會計核算的規范性以及會計人員的職業資格等方面也要進行監督,力爭做到全方位無死角。
完善審計準則制定和執行規范,加強注冊會計師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對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審計師按規定要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并對其所屬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責任追究。同時,會計信息使用者因虛假會計信息而遭受損失的可以向負責的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成員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通過這種法律約束,保障會計師事務所外部監管的真正獨立,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保護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同時,完善注冊會計師的定期聘任制度以及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的再監管,避免注冊會計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合謀舞弊。
參考文獻:
[1]李越冬.從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角度談完善監事會制度[J].財會月刊,2008 (9).
[2]王潔,張立艷.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監管與公司外部治理[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9 (11).
[3]鄭紅梅.論會計信息質量監管[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 (5).
[4]陳雯雯.管理報酬契約:失效、設計與完善[J].會計師,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