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菲
內容摘要:文章對我國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及快遞業的現實發展情況進行了闡述,并基于共生視角分析了三者間的共生機理、共生環境,之后根據官方數據建立了Logistic模型,刻畫了三者之間的共生關系,同時利用SPSS 22.0檢驗了其共生性,從而對明確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及快遞業的共生發展提供了相應依據。
關鍵詞:網絡零售 ? 第三方支付 ? 快遞業 ? 共生關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應用也逐漸拓展,其逐漸成為了國內消費市場中的熱點行業。根據艾瑞咨詢披露的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額達到29.16萬億元,而2018年這一交易額達到了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與此同時,隨著網絡購物市場的大幅增長和多元化市場模式的出現,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向智能化、信息化、品質化發展。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支付體系及現代物流體系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網絡交易市場發展的關鍵。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平臺結算模式安全、快捷的特點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支付體系,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商品貿易的互聯網化具有關鍵的推進作用。
共生的基本概念
(一)共生的概念
共生一詞概括了一種關系,其最早描述的是自然界生物間的偏利共生及互利共生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學者將共生的概念引入社會學領域和經濟學領域,意指共同生存、實現雙贏和多贏的社會現象。共生的實現依賴于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環境,其由三要素共同組成。
(二)共生單元及共生度
共生單元是經濟主體相互之間物質關聯的主要媒介。共生單元涵蓋了網絡零售系統、第三方支付系統與快遞業務。如網絡零售系統將產品的賣家與買家聯系在一起,銷售系統就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如淘寶、京東網站。而第三方支付平臺則以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主要媒介,配送物流則以順豐快遞、圓通快遞、郵政物流等為主要媒介。
對于共生度而言,有學者將其用數學形式加以概括,用以描述共生單元及共生單元各因子之間的參變量變化關系。即:共生度為X共生單元的質參量因子變化一個百分點對Y共生單元質參量因子變化的影響。若δij=δji>0,則X和Y之間具有正向對稱共生關系;若δij≠δji>0,則X和Y之間的共生關系為非對稱關系;若δij=δji=0,則表示X與Y之間無共生關系。通過共生單元及共生度的測度可以更加直觀的明確共生各要素之間的共生關系。
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及快遞業務共生發展現狀
(一)網絡交易發展現狀
本文以茂名市為例,茂名市網絡交易市場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成熟而持續進步。目前茂名市網絡交易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具體表現為市場交易額的增加、網絡交易主體的增多和網絡交易商品類型的不斷豐富。首先,在網絡交易額方面,根據圖1相關數據可以看出,2010-2016年,茂名市網絡交易總額處于波動性發展過程之中,其中2010年茂名市網絡交易總額達到60000萬元,處于較高的增長狀態,此后2011年、2012年茂名市的網絡交易年總成交額有所下降,但在2013年后受到相關政策的促進,其網絡交易的成交額有所提升,同時其總體增長率也實現快速向好發展。2013年、2014年茂名市網絡交易成交總額獲得了快速增長,其增長率達到20%以上。
(二)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現狀
電子商務采用的即時支付一般應用于信譽度較高的B2C及B2B場景,如首信支付、云網支付等。此類交易通常具有較好的產品質量保障和支付安全保障,故可以采取與傳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模式相似的支付體系。但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一些具有良好信用保障功能的第三方平臺如支付寶等被應用于更加普遍的C2C交易場景,其能夠為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擔保,從而避免因賣家或買家失信為買賣雙方及電商平臺帶來的較大損失。如今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被消費者所熟知,并得到了大量應用。第三方支付基于其平臺結算模式安全、快捷的特點,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支付體系,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商品貿易的互聯網化具有關鍵的推進作用?,F階段,網絡交易平臺全面支持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主要包括支付寶、拉卡拉、快錢支付、環迅支付等支付應用,不同的支付應用其包含的支付功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支付寶應用于京東商城支付時主要應用的場景為銀行卡收付、二維碼收付、預付卡等,其中條碼支付最為普遍。而拉卡拉、快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雖然也可用于網絡交易,但使用的場景較為有限。
(三)網絡零售平臺物流現狀
網絡零售平臺目前主要采取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聯盟三種。這三種模式根據網絡零售平臺的規模及營銷體系存在的差異在物流配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不同。表1顯示了網絡零售平臺三種物流模式各自具有的優點和缺點。
大型網絡零售平臺,如京東、蘇寧易購等普遍采用自營物流模式,自營物流模式能夠基于電商企業內外部資源構建符合自身價值特性和營銷模式的物流平臺,其更加符合大型電商零售平臺對貨物的運輸要求,同時對于客戶而言也能為其提供良好的服務。另外,自營物流交易方式靈活,符合當前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量迅速擴大、交易渠道快速擴張的特點,現階段大型自營物流平臺均備有自用的物流渠道,其能夠為企業提供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ERP物流管理系統,這對于物流信息的分配、貨物的管理、配送的監督、完善人員管理等均有較好的效果。另外,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聯盟是隨著網絡零售平臺的興起而發展壯大的。目前,大型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已將物流網絡遍及全國,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誕生的物流企業將其成熟的物流經驗發揚光大,如今已實現了省、市、縣、區、鎮、村全領域的物流配送,這對我國電商行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雖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驗和理論較為成熟,但應明確的是其服務的整體性還不夠強,同時物流服務的立體性也較差。
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及快遞業共生關系分析
(一)模型構建
本文使用Logistic函數構建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及快遞業的共生演化關系模型。該模型圍繞網絡銷售平臺,將第三方支付系統與快遞業務的各自發展同網絡零售平臺之間業務直接關聯。因此,本文引入種群密度這一生物學概念,將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和快遞業的種群密度分別設為n1、n2、n3,其共生自然增長率設為r1、r2、r3,同時以nm1、nm2、nm3分別代表網絡銷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和快遞業共生體種群能夠承載的最大容量。這一容量可被定義為網絡零售商家的數量、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數量及物流渠道的數量。之所以定義這一種群密度概念,主要是由于在資源有限的經濟體空間內,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物流業務的發展受到限制,其不能呈現自然狀態下的隨意發展,因此本文研究的三者之間的共生狀態也只在一定資源限度內有效。理想狀態下,網絡零售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Logistic方程可以表示為:
(1)
網絡零售平臺與快遞業的種群動態變化Logistic方程可以表示為:
(2)
在上兩式中,分別定義了網絡零售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物流業的種群密度。作為研究初始時的種群密度,這一密度基本反映了市場中三者之間的原初關系。但由于市場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此需要對上述公式進行變換,變換后的公式如下:
(3)
該公式分別代表網絡零售平臺產業種群對第三方支付產業種群和物流產業種群的共生作用系數,在實證分析過程中可通過判斷共生系數的大小,判定其共生模式。
(二)數據來源及分析
本文選取的數據來源于2009-2019年,通過對統計年鑒和相關官方資料中涉及的有關網絡零售業務、第三方支付業務、快遞產業情況的數據進行模型檢驗,繼而得到產業種群密度的演化過程。在此過程中,本文使用Matlab及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三)實證結果及討論分析
不同的共生條件下,網絡零售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及物流產業的共生度也不同,在網絡銷售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存在共生關系時,其表現為獨立發展,具體如圖2所示。據圖2可知,在網絡銷售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和物流產業尚未形成共生關系的階段,2009-2018年我國網絡銷售平臺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1%、10.2%、12.1%、14.5%、25%、34.5%、37.6%、39%、42%,由此可知其最大年均增長率仍未達到較高水平,因此可得出其自然增長率受到資源閾值的限制。與此同時,第三方支付產業及快遞產業表現為獨立發展。
綜合圖3可以看出,在第三方支付行業獨立發展過程中,其初始年度增加值為2100億元,通過模型計算得到M值為50%,在2013年后第三方支付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在與網絡零售平臺獲得共生關系后,預計其行業發展水平會進一步提升。
圖4顯示了當前物流行業獨立發展過程中的動態演化曲線和產業變化曲線的一致性較差,其波動性變化明顯。物流行業產值年均增加水平較低,2009-2018年我國物流行業年均增長分別為7.2%、8.5%、3.4%、16.7%、19%、20.5%、21.9%、30%、32.1%,這說明我國物流產業尚未達到成熟期,因此我國物流產業與網絡零售平臺將以何種共生模式進行共生發展仍需進一步判斷。
根據以上分析,若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物流產業各自獨立發展,那么這三者在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方面均難與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吻合,因此三者之間存在共生關系。根據公式(3)可以得出網絡零售平臺和第三方支付產業的最大共生環境容量發生變化,第三方支付產業與物流產業與網絡零售平臺的共生關系均屬于非對稱互惠共生。這一般源于以下事實:第一,消費者在進行互聯網購物時,其所面對的是一個企業,因此互聯網銷售系統是網絡零售業務實現的必然途徑;第二,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其不僅需要物美價廉的高質量商品,同時也對良好的購物體驗產生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市場主體發展方向也發生了變革,特別是電子商務產業、第三方支付與快遞業出現了較大的變革,因此更多元的業態也成為以上三大產業現實發展過程中的選擇。
總結
共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均勻分配實現對稱性互惠共生,這能使網絡零售系統、第三方支付系統與快遞系統實現利益最大化。要想實現對稱性互惠模式,就需要三個模塊之間相互組合形成共生。在此過程中需實現對稱性的機制配比,從而推動網絡銷售、第三方支付與快遞產業的協同發展。除此之外,共生單元和系統收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在整個系統中的收益擁有一個最大值,但同時其收益曲線并不是固定不變,只要三者之間的收益在可控范圍內,那么其運營模式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胡敏.“新零售”背景下網絡零售平臺創新模式探索[J].信息系統工程,2019(1)
2.陳婷婷,徐慶,池方圓.B2C零售平臺開放環境下的制造商網絡營銷模式選擇[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6)
3.程榮燕.我國網絡零售平臺、第三方支付及快遞業共生發展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8
4.石亞娟.我國網絡零售平臺系統內部共生關系的演變[J].商業經濟研究,2016(4)
5.張鑫琦.我國網絡零售平臺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創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