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
七年級學生雖初步掌握了寫作記敘文的格式與方法,但他們認識生活膚淺,缺乏細致觀察和深刻感知,無法寫出富有生活氣息的有深度的文章,而且他們的作文中存在著語病、詞語枯燥乏味等毛病。有些甚至看似表情達意,實際上語言表達混亂、沒有重點。更有甚者,對網絡詞語亂加運用,生搬硬套,使文章不倫不類。因此我們探究寫作的序列化安排,尋找適合七年級學生特點的寫作方法,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學。
一、聚焦生活,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
1.觀察法:生活是藝術之源,寫作亦是如此,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味,從生活中,發現真善美,進而創新寫作視角;學會語言表達的細節與刻畫,提高寫作的豐富性與真實性。例如:讓學生寫觀察日記。觀察水仙花,“素白的瓷盆內,幾顆錯落有致的鵝卵石沉在水間,洋蔥頭似的水仙貌不起眼卻也白嫩可愛。再往上去,碧綠修長的葉子在陽光的映照下越發顯得晶瑩剔透。深綠的脈絡,碧綠的葉片,嫩綠的葉梢,滿眼都充盈著那充滿生機的綠色。葉間露出幾朵素雅潔白的花和含苞待放的骨朵兒。花蕊呈鵝黃色,在周圍六瓣潔白如玉的花瓣間顯得更加明艷璀璨。此時正值寒冬,水仙花輕輕搖擺,獨有的略帶著清冷寒氣的清香隨之彌散,正如當代詩人艾青所吟的‘不與百花爭艷,獨領淡泊幽香”。
2.閱讀法:沉淀人格、修養、精神等方面的內涵,積累豐富的詞言詞句和寫作素材,寫作運用時模仿所積累的各類文章的寫作技法和表達技巧。教師可推薦畢淑敏、余秋雨等的散文作品;《讀者》、《格言》類雜志;文質優美的短小古文以及名著篇目。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
二、夯實基礎,加強語言表達的規范
1.口語訓練法:良好的溝通能力能直接反應學生理解能力。運用說的形式,簡單方便,易于學生接受。教師安排課前即興演講,不確定主題,讓學生可講述生活趣事,可描述自己所欽佩的人……能流暢順利的講述一些事情,對于基礎寫作能力的培養也是事半功倍的。在此基礎上可進行確定話題的講演。
2.作文修改法:課標明確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評改作文,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因此,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并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從標點斷句、詞語選擇、句式運用、文章結構形式、立意表達與文題標新立異進行修改。
三、講究方法,培養記敘描寫的能力
1.如何“記敘”?學生記敘很容易寫成流水賬,把前因后果交代完也算寫完了。要交給學生避免寫流水賬的方法。例如教學生如何“記敘”:跨欄比賽即將開始,李明半蹲在賽場。比賽的槍聲響了,只見他大步飛奔,跨過了第一個欄,接著第二個,一連幾個欄,動作干凈利索,眨眼間到了終點,打破了校運動會紀錄。
方法一事物分解法:就是把一個事物整體的發生過程按不同角度(比如時間、地點、事件等)分解成細小的部分,然后逐一進行敘寫。——就“跨欄”,可從跨欄動作角度將其分解為四方面,起跑、起跨攻欄、騰空過欄、下欄。
方法二聯想回憶法:就是采取插入敘述或補充敘述的辦法,回想與發生事情相關的情形。如:某一運動員想不值錢的表現現如今有何不同?不同的校運動會上破跨欄紀錄的情形相比較有哪些不同?也可多方面的聯想和想象:開跑前李明同學的神情,狀態;開跑時他的姿勢;怎樣起跨,怎樣騰空、怎樣下欄?
方法三補充細節法:就是圍繞文章中心,補充細節。以上述例子這來說,可以將跨欄時的一些細枝末節表現細膩寫來。比如:他的一個細小的形體動作,一個生動傳神的表情,一個不易覺察的眼神以及獲得成功后老師、同學的表現。寫作時,往往可以借助想象,在文中可能的地方都增添上一些細節,會使文章細致動人,增強感染力。修改如:哨聲回蕩操場。此時,清晨的陽光正照射在李明同學的臉上,他堅毅的臉上掛著淡然的微笑。(寫起跳前的神情)一遍遍回想平日訓練時的動作要領,教練提醒的關鍵節點,同學切磋的優劣互補……(回憶訓練)
2.如何在記敘中進行描寫?
方法一六覺法:就是運用人的感覺器官充分接受來自外界信息(例如聲、味、觸、心理感覺等方面),來表達出對事物的多方位理解的方法。將視、聽、嗅、味、觸、心理感覺等“六覺”應用在描述中,將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描寫效果。比如讓學生聽音樂、觀潮、寫雪景等,都可用此法。
方法二組合法:描寫景物時,既有廣泛程度的描寫,也有深刻細致的“特寫”。將兩者組合起來,使眾多場景既做到有藝術,又能夠突出重點地組合起來,展現畫面的生動廣闊。如劉白羽的《日出》,是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三部分細致描寫。
方法三烘托法:運用比喻、列舉、聯想等方法多方面烘托,表現描寫對象的神韻,突出其特征。這方法特別適用于簡單、不好分解的描寫對象。如描寫石榴:石榴的紅可以單獨給它命名一種色彩——石榴紅,因為它紅得實在不一般,不像深紅般內斂,不像粉紅般輕佻,也不像鮮紅般刺眼,它的色彩只能用亮麗來形容,似乎帶著點黃色的味道,卻紅得分明。
除以上三種外,還可以進行仿寫和思維發散訓練。七年級在整個初中階段,寫作序列化教學突出的是“基礎工作”。作為語文老師運用方法,系統安排常規訓練,注重訓練的循序漸進,定能逐步提高七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