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禎
【內容摘要】在農村學校中,大部分的教師由于過多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而忽略了課后家庭作業的科學設計,加上學生學習能力或者心理的差異,導致了數學成績的“兩極分化”。數學家庭作業單純以練為主的學習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探究當前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學校 ?數學家庭作業 ?問題與策略
一、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問題
數學家庭作業是對課堂內容的復習與鞏固,主要是利用學生在家庭的時間來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設計不僅與教學目標息息相關,更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但是從目前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不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缺少分層設計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而目前的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基本都是一樣的作業設計,缺少分層設計,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長此以往,將會大大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不能客觀地聯系實際生活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學科,其學習內容從根本上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中去,這才是數學真正的實用價值。但是,當前的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作業設計不能客觀地聯系實際生活,不利于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培養。
3.仿題現象嚴重,題目類型單一
當前農村學校家庭作業設計中主要存在著仿題太多,題目結構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應用型題目太少,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4.缺乏趣味性
其實數學是一門趣味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設計中卻忽視了這一點。只注重對數學知識的考查,缺乏趣味性,很容易使學生思維僵化。
5.缺乏交流合作的團隊精神
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大部分設計成學生獨自解決的問題模板,很少是必須依靠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來完成的,如此下去,學生會淡化團隊合作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
二、科學設計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的策略
1.數學家庭作業設計體現層次性
在數學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作業,例如一般把數學家庭作業分成“三類”,“第一類”為必做題,要求全班學生都必須完成;“第二類”是提高題,對班上一小部分的學生不作要求,但也鼓勵他們做;“第三類”為選擇題,專門提供給有興趣濃厚,“吃不飽”的同學選做。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
2.數學家庭作業設計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和練習數學,能夠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學習加減方法時,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放學后在離家較近的超市里進行購物找零的形式,來鞏固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再例如在學習“折扣”這節內容后,建議大家放學后去附近有打折的商店看看,讓他們每個人親自觀察有哪些東西進行打折,打折前是多少,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又是多少,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3.數學家庭作業設計追求多樣性
針對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的問題,可以讓作業設計應該體現趣味性、多樣性和探索性,盡可能多設計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問題。例如作業可以分為動筆計算式、口頭表達型、記憶型、實際應用型等不同作業形式的結合,以最大限度的實現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多樣性。
4.數學家庭作業設計體現趣味性
教師在進行數學家庭作業設計之前,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思維方式,務必增強作業的趣味性,盡量不要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機械的抄寫任務。例如在“乘法口訣”課后練習中,可以布置“對口令”游戲,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也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一起完成。再如學習了“簡單加減法”后,可以讓家長與學生一起以玩撲克牌的形式進行訓練,邊玩邊計算撲克牌的數字加減。再如學習了“高矮”后,可以讓學生與家里人比比高矮……
5.數學家庭作業設計體現學生交流合作的團隊精神
數學家庭作業設計不但要培養學生演算題目的能力,而且更應該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鞏固加減混合運算時,學生可以建立合作小組,輪流扮演“老師”,以搶答的形式進行訓練。再如小組合作,模仿超市購物,增強團隊精神。
綜上所述,在農村學校數學家庭作業設計中,教師針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科學的策略與方法,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數學家庭作業的趣味性、多樣性與層次性,讓學生充分發揮交流合作的團隊精神,讓其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踐的緊密關系,從而進一步發現和體會數學家庭作業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曹金蘭. 把家庭作業設計成送給學生的“禮物”[J]. 山西教育(教學),201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2.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徐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