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加繆將“荒誕”提到了哲學的層面。作為其荒誕三部曲之一的小說《局外人》通過發生在主人公默爾索身上的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荒誕的世界。荒誕的來源是因為人們對世界的理想期望與世界的實際發展方向相反。同時得益于加繆行文所使用的零度寫作手法,讀者感受到了更強烈的荒誕。
關鍵詞:加繆;局外人;荒誕;零度寫作
小說《局外人》是阿爾貝·加繆“荒誕哲學”的文學化體現,與其哲理散文《西西弗神話》、劇本《卡利古拉》并稱加繆“荒誕三部曲”。小說全文只五六萬字,故事情節也并不復雜。小職員默爾索在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后,趕去為在養老院的母親處理后事。之后,小說幾乎流水賬式地交代了與他生活有關的環境、人與事。因為朋友雷蒙的緣故,默爾索糊里糊涂殺掉了一個阿拉伯人并因此被捕。然而在審判的時候,殺人這件事變得似乎微不足道,而真正惹怒法官的卻是默爾索在處理母親后事時的“冷漠”。至此,所有文中前半部分似乎無關緊要的元素一齊向這起“殺人案件”襲來,默爾索最終被判了死刑。在加繆理性又冰冷的筆調中,縱觀全局的讀者感到了深深的荒誕。那么這種荒誕產生的機制究竟是怎么樣的?本文認為荒誕一是來自事件的發展走向;二是得益于加繆的零度寫作的風格,使得人們感受到了更強烈的荒誕。
加繆在《西西弗神話》里談到“荒誕”時說道:“荒誕感”產生于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1]換言之,當人們尋求世界的理解,對世界保有理想期望,但是當世界運行的方向與之不符,甚至相反的時候,荒誕就產生了?!笆澜绲哪欠N復雜難懂和陌生疏遠就是荒謬”。[2]在小說《局外人》中主人公“默爾索”是荒誕的焦點,隨著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的層層遞進,這種荒誕感越來越強。
在小說前半部分,默爾索正如小說標題描寫的那樣,是事事的“局外人”。在親情方面,自己的母親死了,卻如此冷靜地說出“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3],仿佛死的人跟自己毫無關系。對母親的年歲也不記得,向老板請假的時候,甚至說了“這并不是我的過錯”[4]。其冷漠可見一斑。在愛情方面,情人瑪麗多次向他索愛,問他愛不愛她。默爾索的回答是“這種話毫無意義”[5],也就是不愛,但是他還是在享受和瑪麗之間的感情?;蛘哒f,他并不在乎此刻他親吻的是誰。當瑪麗向他提出結婚的時候,他的反應也是一貫的沒有感情一般,表示如果瑪麗想結婚就結。看似好像完全尊重瑪麗的意思,但是實際上隱去了自己在結婚這件事上的存在感。在事業上,默爾索幾乎是“不求上進”。當老板問他是否愿意去巴黎負責市場業務,直接與大公司做生意時,他雖然覺得“這份差事可以使我生活在巴黎,每年還可以旅行旅行”,但是他還是認為“實在是可有可無”[6]。老板問他對改變生活的看法,他無所謂的、缺乏雄心壯志的回答讓老板掃興:“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生活都差不多”。[7]在對待友誼時,他的態度則是因為沒有理由不搭理別人,所以與他人成為了朋友。如果別人主動將他當成了朋友,他自己是無所謂,不過看到別人很有興致,也就順勢而為。默爾索給讀者的感覺就像是一潭死水,無論外界發生了什么,他都可以接受,但是什么也改變不了他。他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情上。相反,他對陽光、沙灘等周圍環境卻超乎常人的敏感。就像你正與一個人談話,而他的心卻不在你身上,只認真地看著窗外。這樣的默爾索,你可以往好的方向說他“淡然超脫、溫良恭順、老實本分”,對社會、對人群沒有進攻性[8]。也可以往不好的方向說他“安于現狀、缺乏斗志、不求上進、作風散漫、渾渾噩噩”,對社會的進步幾乎沒有什么貢獻。但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講,這只是一個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的正常人而已,他既沒有可歌可泣,也不至于十惡不赦。他的冷漠可能只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感受到熱烈的愛。這一點可以從他跟老板說“這不是我的錯”看出,他內心害怕別人的責怪。這樣的人,讀者是可以理解他為人處事時的感情淡薄。
荒誕露出它邪惡的面孔是在默爾索因為殺了一個阿拉伯人被捕入獄之后。法官對默爾索殺人的審判,將文中前半部分描述的一個正常在社會討生活的人突然無理由地妖魔化成一個“預謀性”殺人犯及精神弒母犯。從文中分析,首先阿拉伯人跟默爾索其實沒有直接關系,他是雷蒙的對頭。再次,默爾索在雷蒙與阿拉伯人對峙的時候,幾次勸雷蒙不要開槍。在阿拉伯人退后之后,默爾索心里已經認為和阿拉伯人的爭端已經過去,默爾索沒有故意殺人的動機。而最后,默爾索之所以還是開槍殺掉那個人,一是阿拉伯人抽出了刀子對準了默爾索;另一個是默爾索對周圍環境很敏感,炙熱的太陽和空氣都讓默爾索覺得沉重。所以,這件案子的前前后后并不難搞清楚。根據文中時代背景,阿拉伯人的地位和默爾索所屬人群也并不平等。所以,默爾索的這件“過失殺人案”應該不會被重判,默爾索也覺得自己的案子很簡單。但是很奇怪的是,無論是律師,還是法官,在審判中通通沒有仔細了解殺人案的始終,而全部將焦點放在了默爾索處理母親后事的冷漠上。律師不問殺人的原因是什么,而是問默爾索母親下葬那天是否難過。在得知默爾索并不像常人那樣難過后,甚至希望他說假話。而預審法官在問了幾遍問題后,便開始質詢默爾索的靈魂問題,稱呼他為“反基督”先生。在之后的審判中,庭長也反復問默爾索母親下葬的事。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因為默爾索沒有在母親下葬那天表現出難過,甚至還喝了咖啡牛奶,還和瑪麗發生了關系、看滑稽電影,所以默爾索是“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理埋葬了一位母親”,是精神弒母,甚至要為一起跟他完全沒有關系的弒父案負責,一場事實審判變成了道德審判。默爾索經由朋友們作證的優點,在審判中全都變成了他身上十惡不赦的罪狀。
這一切簡直太荒謬了。事件中心的默爾索感到不解與驚詫,而讀者則感受到荒謬。法庭上審判的不是默爾索本人,而是他們臆想出來的罪犯。荒謬何時變成荒誕?就在默爾索想要向外界尋求理解而不得的時候。讀者和默爾索都對世界的理性產生期待,而世界沒有理會。正如加繆所說,當人開始向世界呼喚,而世界卻只以沉默回應。默爾索在前半部分一直像一個局外人,在經受審判的時候,他希望律師能夠同情他。默爾索幾次想要張口為自己解釋,卻被告知不說話會更好。他被迫成為一個真正的“局外人”。
之所以說這時候的默爾索才是真正的局外人,是因為之前的默爾索并不是一個純粹的主動的局外人。他并沒有選擇主動與世界剝離。他有一份工作,他有一個愛他的女朋友,他還有蠻多朋友,還是愿意在法庭為他作證的朋友。盡管他沒有很多外在的情感,或是悲傷,或是開心,但是他一直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面。他會為雷蒙出主意,會關心狗走丟的鄰居。母親的葬禮上或許他沒有痛哭出聲,但是默爾索還是會不經意地想起母親,認為母親不死會更好。加繆在美國版《局外人》寫的序言中為默爾索正名:他遠非麻木不仁,他懷有一種執著而深沉的激情。[9]
而此刻,在面對自己的判刑時,默爾索被排除在這個圈子之外。默爾索之前并不認為自己是局外人,因此在面對法官突來的職責時,他表現出的并不是預想的懺悔,而是疑惑,這更加深了他們對他十惡不赦的判斷。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在默爾索意識到社會的不可理解性之后,他竟然希望在處決自己的那天,能有很多人過來向他發出仇恨的叫喊聲。默爾索試圖在和這個不可理解的世界發生關系。即使是死亡,也不希望孤獨地死去。他在最后一刻希望變成法官心中的“局內人”。這便揭示了一個荒誕又可悲的主題:“人不能不與世界發生聯系,即使這關系是荒誕的”[10]。這一點其實是可以引起讀者共鳴的,加繆是如此深悉讀者們的境地。正如諾貝爾頒獎詞所說,他“以明亮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加繆找到了讀者的痛點。至此,荒誕便達到了高潮。
默爾索的故事的荒誕感營造得如此強烈,也得益于加繆廣泛地運用了羅蘭·巴特的“零度”敘事手法。零度寫作是“一種直陳式、新聞式的寫作,是一種毫不動心的、中性的白色寫作”[11],主要表現是“創作者僅僅是以一種惰性的和中性的狀態去透明的運用語言”[12],達到的效果是使得文本的思想“呈現出未被傳統和神話所外區的原本面貌”[13]?!毒滞馊恕返臄⑹乱暯?、敘事語言和敘事情節通過這種寫作手法,共同呈現出了強烈的荒誕感。
首先是敘事視角,敘事視角會影響讀者的情感帶入?!毒滞馊恕凡捎昧说谝蝗朔Q的敘事方式,讀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角色,只能跟隨默爾索的眼睛移動。其次,在語言上,加繆多用短句,干脆利落的直陳。如新聞語言一般平淡克制。在情節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用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一系列片段式的偶然事件,而這一串偶然事件最后導致默爾索被判死刑。每一個情節都不像是精心準備好的,各個事件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當其實全知全能的作者主動選擇退出文本,那么剩下的便是中性和不介入的風格。加繆通過這種零度寫作,冰冷而又理性,是想讓讀者確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讀者認為沒有被作者所左右引導的基礎上,產生真實的感受。那就是發生在默爾索身上的一切都太荒謬了,世界上如此不可被理解,人生是荒誕的。
參考文獻:
[1]閆正坤,賴麗薇譯.加繆.西西弗斯的神話[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閆正坤,賴麗薇譯.加繆.西西弗斯的神話[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3]柳鳴九譯.加繆.局外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1).
[4]同上.
[5]柳鳴九譯.加繆.局外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36).
[6]柳鳴九譯.加繆.局外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41).
[7]同上.
[8]柳鳴九.《局外人》的社會現實內涵與人性內涵[J].當代外國文學,2002(1):90-97.
[9]國璇.荒誕而幸福的局外人——淺談加繆的荒誕哲學[J].大眾文藝,2018,No.433(07):54-55.
[10]張月.試論加繆荒誕哲學的文學表現——淺析小說《局外人》[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11).
[11]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M].李幼燕譯.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75).
[12]張良月.羅蘭·巴特零度寫作理論與加繆《局外人》[D].黑龍江大學,2012.
[13]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