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錚
摘要:一提到婚姻,大多數人腦海中呈現的都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真的是這樣嗎?婚姻和愛情其實是生活中永恒不變的話題,尤其是英美文學中出現了不少女作家寫的關于這類話題的作品。她們借以作品來表達自己對婚姻的理解和看法,比如《簡·愛》這類長篇小說,作者主要描寫的是獨立女性對婚姻和愛情的態度,《飄》主要是對女主人公對愛情執著的描寫,還有《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主要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的理智愛情觀。本文以《傲慢與偏見》為例,首先闡述了作品中展現的4種婚姻是怎樣的,然后對作者的婚姻觀進行剖析,最后總結了一下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英美文學;愛情婚姻觀
《傲慢與偏見》是作者簡·奧斯汀的代表作,生動形象的反饋了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英國鄉村小鎮日常生活的人情世故。在這部經典的小說里,作者以細膩生動的文筆描述了班納特家五個女兒及其好友的愛情婚姻觀。作者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真實的反映了資產階級紳士和淑女之間荒誕的婚姻和愛情,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情婚姻觀。他反對純粹為了地位、金錢等物質的利益婚姻,也反對毫無感情基礎,單純的情欲結合的婚姻。作者所支持的婚姻是愛情與物質條件的有機結合,認為愛情和金錢分別為完美婚姻的感情基礎和物質保障。
一、《傲慢與偏見》中極具代表性的四種婚姻
《傲慢與偏見》以愛情與婚姻為主線,在男主人公達西和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愛情歷程中,生動形象的描寫了四段極具代表性的婚姻,極大的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首先,作者結合資產階級現實狀況,展現了一段純粹以金錢為基礎的婚姻,充分反映了但是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理念,伊麗莎白的閨中密友夏洛特沒有漂亮的外表和良好的家庭經濟基礎,使得她在選擇婚姻對象時選擇了家庭條件相對殷實的柯思林,在多數人不太看好的情況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其次,作者結合年輕人的特性,展現了莉迪亞與威科姆的婚姻,他們的婚姻沒有愛情,莉迪亞是一個愛慕虛榮,毫無主見的人,被威科姆英俊的外表和優雅的貪圖所吸引,而毫不在意威科姆在品德和個人操守方面的不足。而威科姆看中的也僅僅是莉迪亞的美貌和青春活力的身體,他們之間的結合純粹是倉促的私奔促成的,純粹是情欲的結合,是一段草率而注定不能長久的婚姻。然后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既有愛情基礎又有經濟基礎的婚姻,簡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溫柔善良,成熟穩重,相貌出眾,在舞會上認識了年輕有為,儀表堂堂,極具紳士風度的賓利,他們相互吸引,一見鐘情,最終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最后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男主人公達西之間的婚姻,兩人之間純粹的浪漫的愛情及精神層面的相知相愛組成的婚姻為無數人追捧。才貌雙全、有主見的伊麗莎白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他對英俊瀟灑,年少多金卻極度傲慢的達西很是看不慣,兩人由相互沖突到相互了解,被伊麗莎白所傾倒的達西逐漸改變了自己性格中傲慢自負的一面,逐漸被女主人公伊莎白所接受,兩個人從精神層面相知相愛,相互提升自己,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成為大家最為欣賞的婚姻,堪稱當時社會中最為經典和完美的婚姻。
二、從四種極具代表性的婚姻中解讀作者的婚姻觀
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展現了四種講幾句代表性的婚姻,通過對這幾段婚姻的解讀,體現了作者的愛情婚姻觀。
(一)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作者奧斯汀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麗莎白的閨中密友夏洛特的婚姻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夏特洛作為收到過良好的教育卻沒有正確的婚姻觀的女孩子,基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和對體面生活的向往,她認為婚姻的目的不在于愛情,也不在于婚姻的對象是誰,而在于是否可以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正如她對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所說的那樣,她只是想要一個舒適的家。但是這樣卑微的愿望并沒有得到實現,在她的婚姻中,因為缺乏相知相愛的愛情基礎,在婚姻后產生了諸多的抱怨和不幸[1]。
(二)只有情欲的婚姻是自私的、荒唐的。作為女主人公最小的妹妹,迪莉婭年輕貌美,備受家人們的溺愛,養成了她毫無主見,只懂得自己享受的性格。她一味的追求自己刺激好玩的享受而從不考慮后果。在與威科姆的交往中,她對人們普遍看中的經濟基礎與品德毫不關心,只是喜歡威科姆英俊的外表與優雅的談吐,而對威科姆糟糕的經濟條件與低下的品格毫不在意。她只是專注于享受自己的情欲,純粹的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界的事物毫不關心。她與威科姆的婚姻只是建立在威科姆可以滿足她情欲的基礎上,一旦婚姻后出現變故,他們的婚姻就會變得不可挽回。
(三)金錢與地位是婚姻的保障。在班納特家大女兒簡的婚姻,得到了家人與社會的祝福,因為他們的婚姻符合當時社會的價值觀,是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簡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溫柔善良,成熟穩重,相貌出眾,在舞會上認識了年輕有為,儀表堂堂,極具紳士風度的賓利,他們相互吸引,一見鐘情,最終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四)完美的婚姻是以愛情與金錢為基礎的理智的選擇。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男主人公達西之間的婚姻,是作者所認為的完美的婚姻,兩人之間純粹的浪漫的愛情及精神層面的相知相愛組成的婚姻為無數人追捧。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展現了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與男主人公達西之間的愛情故事,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反感相互厭惡到他們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并克服種種阻撓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體現了作者的理想中的婚姻,即組成婚姻的兩個人首先必須有感情基礎,要彼此欣賞彼此愛慕,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同時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金錢和地位也是婚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
三、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
愛情與婚姻是英美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研究,可以發現英美文學中主流的愛情婚姻觀。其中《簡·愛》、《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飄》等文學作品作為享譽全球的經典名著,充分體現了英美地區人們的愛情婚姻觀。
(一)《傲慢與偏見》中的以愛情與金錢為基礎的理智愛情婚姻觀
在《傲慢與偏見》一文中,作者通過對班納特家的五個女兒及其好友的婚姻的引人入勝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完美婚姻的認知,作者認為以愛情與金錢為基礎的理智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婚姻。
(二)《飄》中的對愛情的執著
英美文學作品中對愛情執著的贊美也是永恒不變的主體。作者通過對女主人公斯嘉麗通過一系列事件的經過和選擇,體現了對男主人公阿希禮愛情的執著,贊頌了愛情至上的婚姻。體現了作者的觀念,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注定不能長久的[3]。
(三)獨立自主的女性愛情婚姻觀
英美國家的文學作品還體現了對女性人權尊重。在《簡愛》一文中,主人公簡是一個高尚純潔的人,她在與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的愛情中始終處于相互平等的地位,當收到欺騙等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毅然決然選擇決裂,體現了作者對女性獨立自主的愛情婚姻觀的贊美,展現了當代女性的尊嚴,深受廣大女性的喜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為爭取獨立自主的地位而不斷抗爭。
綜上所述,本文以《傲慢與偏見》為例展開了對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進行深入的解析,使我們對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對西方文學的閱讀,我們要結合現實,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愛情婚姻觀,對個人的人生極具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薇平.從《傲慢與偏見》簡析簡·奧斯丁的婚姻觀[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4):163-164.
[2]張韶華.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以《傲慢與偏見》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06):189-190.
[3]于麗錦.《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觀和婚姻觀[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03):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