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霜/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企業對就業者的要求除了具備良好的業務技能以外,更需要同時掌握多個方面的綜合能力。我國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教育改革相關理念和最新的發展思想,應用了以成果為導向的最新教育理念,根據其所就職的企業對他們各種素質的實際要求來設置課程的教學內容,強調教學成果為導向、關注過程中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調整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比重,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是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能力的培養僅僅只停留在理論基礎的層面上。應屆畢業生中依然存在就業的迷茫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較差,認知水平較低、學習能力不高,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并不能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缺乏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標準上沒有充分體現職業能力和職業要求,所以課程改革從傳統教育重視資源和經費的“投入”,轉移到重視教育“產出”,以實際工作成果為指揮棒,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弱化教師的理論傳授,突顯高職院校學生學成后的成果和職業要求的內容相一致,做到與時俱進。因此,如何探索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把職業教育成果與符合當下市場經濟對提升勞動力素質的要求緊密聯系起來。
《商務禮儀》課程是高職教育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在各種實際場合中優雅的舉止、得體的著裝、良好的待人接物行為、處理能力等禮儀道德修養為目標的綜合應用性課程。整個課程教學需要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的成果沒能充分的體系在學生上,學生缺乏能夠自我提升,成功的學習的動力。
TARGET是一種教學模式,從激發學生課堂能動性考試,通過六個方面實現課堂結構對學生目標定向的作用。以高等職業院校課程《商務禮儀》為例,TARGET教學方法能解決的問題包括以下六個要素:
(1)Task。 《商務禮儀》教學學習任務是否具有吸引力,學生通過任務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
(3)Autonomy。課程的設計如何有效的讓學生參與進來,并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和技能。
(4)Recognized。在完成和實現任務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肯定和激勵是促使學生反復學習和再學習的過程。
(5)Grouping。通過團隊合作,協作與競爭機制中獲得共同利益。
(5)Evaluation。通過各項任務,如果實現多維度評價體系。
(6)Time。教學過程應考慮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高職教育就要充分的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其尊嚴,讓學習者掌握學科知識和學科認識的方法 ,并且提供能夠促進自主學習的情景和動力。以《商務禮儀》課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將職業、生活和自我價值統一起來,充分的展現學生的諸方面特點,TARGET教學方法遵循利用成果學習,激發學生內在成就動機,誘導其自信心和積極性,最終通過學習某一門技能后,能獲得成功,并且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任務特征設計具有適當難度、富有趣味和變化的學習任務,通過調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商務禮儀》學習任務(表1)是基于經驗和成果,將學生的學習視為主動學習的個體,培養情商和智商的共同發展,培養自我的控制性與自主性、通過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引導,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自覺地了解和認識職業以及未來的生活情境,從而獲得更多的實際交流的機會和場景,通過實踐行動收獲對知識的學習與消化吸收,并最終收獲成功。

表1 《商務禮儀》學習任務
課堂中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體現主體意識就是期待并準許所有學生成功學習,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景下挑戰自我發現式的學習。教師應該提高標準的可接受度,善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高度期許就是強調學生達到標準的可能性。“學校以及課程任教的教師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而教學過程中必須為每種特殊的、可變的能力和特點都保留其發展的機會和機遇,并且也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和特長發揮作用,應用到今后當中。”《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方法呈現多元化和適應性,根據學生的分組特點,優化組合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調整傳統教學方法的先后順序,穿插運用高效講授法、討論教學法、示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反思教學法、問題導向法、反復練習法、專題學習法等方法的使用頻率,強調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通過一些的預設激趣內容進行刺激學生的興趣并且引導自主完成形成的“刺激—反應聯結法”。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是具體中肯的,這種正面的信息獎勵會對學生的自我效能產生積極作用。學習過程構建一個具體化、可操作化的清晰課程目標,建立一個明確的、聚焦未來的學生學習成果藍圖,幫助學生發展知識、技能和態度,通過制定十分清晰確定的教學目標來構建一個堅定地圍繞未來以及定向成功的學生“成果”的體系,并以這種目標作為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基礎。教師在實踐性教學中自始至終以伙伴或協同成員的關系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就是協助達成階段性成果,并且共同獲得成功的方法和經驗。明確“人人都能夠獲得成功”這個最核心觀念的《商務禮儀》課程,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生多個方面的教育需求,同時培養他們的智商、情商。這種認可后會在審美以及基本倫理道德方面也可以表現良好,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始終保持好的品格。
分組活動(grouping),在合作的情境下,社會比較和成績評價基于整個小組,個人差異被淡化,利于學生把注意力保持在當前任務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對于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成功非常重要,學習不是建立在個體競爭中,而是鼓勵齊心協力、協調工作、團隊工作等模式展開,教師要在其中通過長期溝通、協調配合來創造與之相匹配的課程內容,并且進行跟蹤評量,引導學生達到成績績效標準,使得所有的學生不再是孤立學習,通過滿足高水平的需求均能實現成功。
評價是將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加以積累、選擇,教師跟蹤教學全過程的一種評價活動和行為。是一種通過采用多種科學的方法以及技術,主動的收集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其所達到的學習成就的數據和資料,然后結合不同的教學目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情況等,進行一系列綜合的分析、研究以及評價和判斷的評價工作。在認可教師所提供的各種教學引導下,以及學生自己主動探索各種問題的前提下,多元評價還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區別,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勢,呈現的形式多樣性、多維度的綜合能力表現、拓展學生通過學習的各種途徑,目的更好的推進學習積極學習,促進成長。因此,對每個學生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個角度的,而評價的主體也必須是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評價主體除了指導參與全過程的指導教師之外,還應該有學生群體和個體以及課堂以為的人群加入評價體系,例如學生家長、行業機構、學校其他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等,充分發揮評價主體的公平性和客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學生未來的實際學習“成果”作為課程發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必須清楚學生的個體差異,聚焦與學生在一段學習經歷后所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效果。構建一個具體化、可操作化的清晰課程目標,建立一個明確的、聚焦未來的學生學習成果藍圖,幫助學生發展知識、技能和態度,通過制定十分清晰確定的教學目標來構建一個堅定地圍繞未來以及定向成功的學生“成果”的體系,并以這種目標作為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基礎。教師在實踐性教學中自始至終以伙伴或協同成員的關系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就是協助達成階段性成果,并且共同獲得成功的方法和經驗。明確“人人都能夠獲得成功”這個最核心觀念的、根據自身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和環節,只有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生多個方面的教育需求,同時培養他們的智商、情商。
注釋:
①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承緒,譯.北京:人教育版社,2001:324.
②“刺激一反應”原理: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華生(John B.Watson)建立的“刺激一反應”原理,指出人類的復雜行為可以被分解為兩部分:刺激,反應。人的行為是受到刺激的反應.
③簡茂發.大學生學習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http://www.doc88.com/p-9989425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