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 綿陽 621010)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計行業中出納、記賬、報表等一些傳統的重復、簡單、機械化的財務工作可由信息化工具替代,基礎財務工作逐步智能化。僅擁有基礎財務知識的人員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掌握一定技術的財務系統管理者成為發展方向,這一點從部分高校招收的財會專業方向可以看出端倪。
2016年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緊缺人才,提出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目標。受制于單位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發展程度,基層財務人員長期從事基礎、煩瑣的財務核算工作,離“善于管理和決策”尚有一定距離。長期來看,這顯然不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單位管理轉型升級的需要。財務人員須立足于單位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自我學習和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和管理會計工具,為單位提供專業高效的財務服務,為管理者提供科學精準的決策支撐。
大數據時代,全社會都面臨怎么整合數據、分析數據和利用數據為管理決策提供支撐的難題,財務部門作為價值管理部門,理應掌握單位經濟運行的數據全集,并利用數據創造價值。這就需要拓展財務管理的邊界,改變傳統財務會計僅記錄單位資產、負債、凈資產等賬面價值的狀況,向管理會計、事項會計①轉型。事項會計“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假設上,基于會計人員對決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無所知,但可以基于不同的可能決策模型提供可能相關的經濟事項信息”,信息容量大,滿足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事項會計的目標,需要基于單位研制生產、物資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信息系統,在財務系統中存儲相關業務活動多方面的細節信息,將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融為一體,可以靈活地生成各種報告。業財深度融合,財務管理延伸到業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可以將業務活動各環節的相關信息迅速反饋到財務系統,可以及時、全面、高效地進行管控,找出管理薄弱環節,為單位資源配置、成本管控、價值分析等工作提供決策支撐。
由于事業單位從事行業的公益屬性,單位以保證完成國家指令性任務為重點,業務部門更加關注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指標,對完成指標所需要的成本費用并不關心。而財務部門作為價值管理部門,在當前國家要求過緊日子,花錢必問效的績效管理機制下,在保證完成任務的前提下,必須注重經費支出的合規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具有顯著差異,二者之間須基于單位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達成一致目標,這需要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加強溝通,并得到決策層的理解、重視和支持。
受制于單位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發展程度,單位財務部門將更多的人力投入基礎財務核算業務上,財務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思維具有一定局限,欠缺基于財務數據結合業務工作進行綜合分析和提供科學決策支撐的能力。財務工作人員應憑借專業知識和掌握數據的優勢,幫助決策者及時敏銳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將財務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戰略支持和決策參謀等價值創造性領域。
近些年,單位在財務、人事、生產、采購、資產等業務工作上作了不少信息化應用的嘗試。但這些應用系統都只是孤立的管理某一種業務的信息系統,由于沒有全面總體規劃,沒有覆蓋業務全流程,信息流被割斷,難以進行信息共享和業務流程優化。而且由于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不一,各單位的信息化實現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單位雖然應用了很多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但這些關聯的系統往往由不同廠家開發,系統集成難度非常大。信息孤島割斷了業務流程,亟待二次轉型升級,需要基于一體化設計思路,打通業務鏈條,實現信息化管理系統高度集成,以促進業財融合,提高管理效率。
業財融合屬于管理會計體系的重要一環,利用管理會計涵蓋的功能體系,將財務管理理念融入業務活動的全流程中,并借助信息化工具實現財務治理。
管理會計作為促進業財融合的重要手段,跨越了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融合,會計人員能夠從業務角度,利用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預測、評估等。利用管理會計知識體系,結合單位業務實際,在單位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以及財務報告等方面發揮財務部門的價值作用。
在預算管理方面,圍繞單位的戰略目標和任務計劃,利用滾動預算、零基預算、彈性預算等預算管理方法,協同相關部門做好資源配置,構建預算目標,細化預算指標,建立目標責任體系,加強過程控制和考核。并將資源配置執行結果及時準確地進行反饋,為后續預算安排、改進提供科學合理支撐;對外,基于預算管控形成的項目、產品成本信息庫,為產品報價、預算申報提供完整、精準的數據基礎。整合預算管理與戰略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強化預算對戰略執行、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的過程控制。
在成本管理方面,充分利用目標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管理工具,根據不同經費來源對應上級機關不同的經費管理要求,結合單位實際成本管控目標,分別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進行成本控制和分析。加強與業務系統融合,多維度、深度整合與經濟運行相關的數據與非數據信息,形成單位集中統一的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信息庫,滿足使用者不同的管理需要。
要解脫日常核算等簡單重復工作對財務人員的束縛,實現管理會計工具的深度應用,必須有信息化系統作支撐。既要有效區分核算會計和管理會計,又要認識到后者須基于賬務數據,才能透過數據表象分析單位內部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或風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見解,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梢詮慕鉀Q傳統基礎核算和經濟運行管理兩個層次來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
1.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財務共享是信息化發展催生的產物,它將分散于各會計主體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報銷、核算、結算等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集中整合到一個組織統一進行處理,以促進單位提升財務信息質量、強化集中管控、提高工作效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近年來逐漸興起,它的優點是:使會計記錄和報告規范化、標準化,結構統一,提升不同單位之間經濟運行數據的可比性,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將內控管理制度內嵌到信息系統中,通過系統流程進行過程控制,財務監管前端化、集中化,提升管控力度;將傳統核算從單位財務管理中剝離出來,為管理會計奠定基礎,財務人員可以有更多精力開展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等專業增值服務,提高工作效率。
單位可基于不同的業務場景,建立通用報銷場景,打造網報系統,構建財務共享中心,實現財務共享,以此為抓手促進管理轉型。
2.構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基于業財一體化設計思路,構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將目標成本、標準成本等管理會計工具植入信息系統中,延伸成本管理邊界,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鏈成本管理協同,支持靈活的、多維度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將單位內部的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合同管理等業務信息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集成,使數據信息能夠在單位內部通過信息系統暢通流轉,為單位在預算管理、成本管控、風險防控、報告分析、外部監管等方面及時、快捷、準確地提供信息資源,充分發揮財務部門在單位發展中的戰略支撐和決策參謀的作用。
盡管實現業財融合和管理轉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面臨著管理環境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諸多困難,但無論從外部政策環境還是內部管理需求,經濟性因素已逐漸成為事業單位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隨著財務服務智能化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充分利用、挖掘數據蘊藏的價值,實現管理轉型,走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會計之路是財務行業必然面臨的一個戰略抉擇。財務人員要主動適應行業發展要求,加強自我學習和提升,將單位管理需求內化為自身能力,圍繞單位發展戰略目標開展工作,真正發揮財務管理工作的價值。
注釋:
① 事項會計由美國喬治·索特在1966年出版的《論會計基本理論》提出,因受制于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當初無法實際應用,近年方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