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務英語》課程作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至關重要的。《商務英語》課程ST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角色定位上體現學生中心與教師主導結合,教學方法上體現范例講授與任務訓練融合,教學過程上體現智慧自主學習與傳統合作學習混合,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運用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商務英語》課程;ST混合式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鄧海燕(1977-),女,湖南衡陽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2018年度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程ST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GZYYB2018012)階段性成果。2018年婁底職業技術學院重點資助教研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6C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LZJY18ZZC02)階段性成果。
一、機遇與挑戰目前我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所面臨的新形勢
步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劇,我國對外貿易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雖有世界貿易形勢復雜多變、貿易摩擦加劇、外貿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等諸多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全球貿易和投資回升,國際金融市場總體穩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為我國的對外貿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中國正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離不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但目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供需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一方面,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數量需求大,質量要求高,需要“英語水平高、專業知識精、動手能力強、綜合素養好”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作為人才供給側的高校所提供的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卻在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深度改革。
《商務英語》課程作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以何種模式開展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一直是許多教師和學者們探討的熱點。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頒布的“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教技〔2018〕6號)”提出:要“探索符合國情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在“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基礎上,形成“校校用平臺、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教育部于2019年6月印發的《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 5號)也指出,要實施“雙高計劃”,其中的一項重要改革發展任務就是要“提升信息化水平”,要“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推進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設智慧課堂和虛擬工廠,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上述文件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混合教學,為《商務英語》課程改革與模式升級指明了方向。
二、ST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1.基本概念和研究現狀。混合式教學即Blended learning, 可縮寫為B—learning,其理念近年來已漸為教育工作者們所熟悉。根據美國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釋,B-learning是指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們可將混合式教學概括為:通過各種學習媒體、學習模式、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等學習要素的有效混合,優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從而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和經濟效益。
國外混合式教學模式理論研究成果較多,如Michael E.W.和Frank J.T.對混合式學習進行了分類,分為混合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混合在線教學和訪問指導教師和教員、混合模擬和結構化的課程、混合正式訓練和非正式會議、混合管理的指導和電子活動五大類。而印度的NIIT公司將混合式教學劃分為三種應用模式:技能驅動、態度驅動和能力驅動。美國學者Craig Barnum 和William Parmann 則提出了四階段混合教學模式,即基于網絡的傳輸、面對面學習處理、生成解決方案和協作延伸學習。
國內層面,混合式教學模式仍處于教育學領域的理論前沿,目前也逐漸成為學者們探討的熱點話題。如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等介紹了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的模式與方法,提出此模式應包含建構性學習環境設計、課堂教學、在線教學和發展性教學評價等主要環節。 章木林闡述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學模式,將教學分為自主學習、網絡交互學習和課堂面授學習三個模塊, 并通過過程性評價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蔡基剛教授則建構了以項目驅動的PCT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出將項目教學法和文本分析法組合,專門針對《學術英語》這門課程如何開展混合式教學展開了深入討論。
上述研究為《商務英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2.ST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新一輪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是朝著質量化,內涵化的道路發展的。要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體驗,混合式教學模式無疑成了改革的一劑良方。我們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根據高職學生現狀,提出了《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ST混合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并非互聯網與教育的簡單機械疊加,而是在師生角色定位上體現Students-centered與Teacher-guided(學生中心與教師主導)結合,教學方法上體現Sample-given與Task-based(范例講授與任務訓練)融合,教學過程上體現Smart-learning與Traditional-learning(智慧自主學習與傳統合作學習)混合。
(1)學生中心與教師主導結合。隨著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普及,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和關系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中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一個好的教學模式應當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因此,《商務英語》課程ST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要提高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地位,從具體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評價的實施等各方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范例講授與任務訓練融合。《商務英語》ST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是將各種方法與信息化技術與手段有機、有序融合。教學實施中,我們以學生的產出為導向,遵循“輸入-內化-輸出”的學習規律,強調“教-學-練”結合,主要通過“提供范例供學生分析并作為模仿的對象、布置任務進行訓練以熟練掌握技巧”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亦即Sample-given與Task-based的有機融合。
(3)智慧自主學習與傳統合作學習混合。ST混合式教學模式教順應學生信息化時代移動化、碎片化、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特點,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廣泛優質教學資源和智慧教學平臺開展教學。但這些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并非取代了傳統的面授合作學習。信息化手段主要運用于課前預習導入和課后鞏固拓展,而傳統的合作學習則注重于核心內容的討論與練習,做到Smart-learning與Traditional-learning的有效混合。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有效拓展了教學的“時、空”兩個維度:拓展時間維度是指將原來傳統課堂的學習拓展到“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延伸了教學時間,而且創新性、綜合性、自主性的教學任務比重加大,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獲得感;拓展空間維度是指將原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空間由教室拓展到利用“傳統課堂-網絡課堂-移動課堂”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ST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實例
以《商務英語》課程的“Company Performance(公司業績)”教學內容為例,教學實施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鞏固三個階段:
課前準備階段共設置三項任務:1.連線作業。在“智慧職教”教學平臺布置“連線”作業,讓學生掌握“圖表類型”的術語,初步了解圖表。2.微課學習。要求學生觀看公司業績陳述微課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用英語描述圖表及利用圖表來簡單闡述公司的某項業績。3.概念調查。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田野調查等方式,了解“公司業績”三方面的內容:基本概念、主要包含內容和主要呈現形式,為利用圖表進行公司業績陳述的實踐練習做好鋪墊。
課堂教學階段分為概念構建、表達準備、范例分析、內化輸出、總結思考五個步驟。1.概念構建。首先,教師檢查課前布置的概念調查任務完成情況。二是學生現場匯報調查結果。三是教師進行小結與概括。2.表達準備。首先進行詞匯句型學習,學習“上升、下降、平穩、波動”等趨勢的詞匯、短語及句型表達。其次,通過選擇正確的趨勢詞匯、聽力練習等鞏固練習和在線測試,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深度理解和掌握陳述公司業績時所用的詞匯句型。3.范例分析。我們可以通過視聽和閱讀兩種方式來刺激學生的感觀,加速其理解和吸收。一是帶著問題觀看利用圖表來簡單闡述公司的某項業績的視頻,對學生進行視聽刺激。二是帶著問題閱讀視頻中的文本材料,對學生進行閱讀刺激。三是文本分析,與學生深度分析與討論視頻文本中公司業績陳述的結構、內容、語言特征。這里所提供的范例一定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供學生模仿的,讓學生對核心教學內容有深度理解。4.內化輸出。一是單一趨勢練習。要求學生分別就“上升、下降、平穩、波動”四種不同的單一趨勢進行造句練習。二是完整圖形練習,要求按完整的線形圖陳述公司業績。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匯報展示、互評與總結。5.總結思考。
課后鞏固階段,要求每個同學根據所給公司業績圖表,錄制一分鐘左右的視頻,發送至班級作業群。同時,要求閱讀多種圖表描述的網頁文章,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四、結語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自從2016年開展《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來,一直堅持ST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每次課程結束后的反饋表明:1.學生對《商務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促進了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2.由于語言學習與實踐運用緊密結合,且有效拓展了課程教學時空維度,加大了綜合性練習量,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運用水平明顯提高。3.由于課程需要作用多種信息化平臺完成大量的課前課后任務,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較快,有利于學生的后續自我發展和終身學習。4.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需要廣泛查閱資料、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學生的思辨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有效溝通等綜合素養等得以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秦楠.“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6).
[2]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3]章木林.信息技術環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學模式探討[J].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2).
[4]蔡基剛.以項目驅動的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