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城市化建設任務的不斷完善,大眾不僅對經濟環境形成了新的要求,同時對于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這一環境背景下,強化森林生態系統的完善性,拓展林業資源的應用面積,就成為國家應重點關注的一項任務。近年來,由于越來越多的林業企業開始應用人工栽植的方式進行營林,導致病蟲害問題的產生概率逐漸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應用營林技術展開分析。
關鍵詞:林業工程;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防控;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S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21
前言
在當前的森林環境背景下,病蟲害是導致林業資源受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林業工作者應該合理調整自身的工作原則以及工作理念,對營林技術進行有效應用以及適當的貫徹,借助這一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蔓延拓展進行控制,對森林資源形成保護,推動我國生態建設任務的穩定完成。
1營林技術應用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重,國家對林業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在林業發展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受傳統林業管理思想影響,許多地方林業部門在林業管理中,都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為破壞行為監督和管理上,有害生物控制不受重視。加上缺乏有害生物質量檢測標準和統一的參考規范,有害生物控制也是以事中、事后控制為主,事前預防環節欠缺,有害生物控制力度有待加強。 營林工作的開展能夠對森林系統的完善形成輔助,強化森林系統的生存能力;營林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更好地開展造林工作,強化林木自身的防御能力,能夠對有害生物進行合理防控[1]。
2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應用營林技術的對策
2.1合理選擇樹種
在林業工程中,苗種自身的質量會對苗木的生長情況形成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是影響林業工程效益的關鍵環節之一。質量越高的苗種,自身所具備的防御性能以及防范性能就越強,能夠有效地貫徹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所以在開展造林施工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對林業工程區域的現場環境進行了解勘察,并對土地條件進行合理的了解,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情況、氣候情況以及溫度情況,對樹木的品種進行選擇,盡量選擇適應能力較強并且生長能力較強的樹木,從根本上保證林業工程的成活率;工作人員需要對樹種進行提前處理,通過浸泡、消毒、無菌處理以及營養處理的方式強化樹木苗種自身的成活能力,有效進行管理以及養護工作;在準備期間,工作人員需要對經過處理的苗木種子進行質量檢驗,對于存在質量問題或者已經死亡的苗種進行及時清理,從源頭上控制好林木的生長質量,提升林木的抗病能力[2]。
2.2有效營造混交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強化,以及林業工程在大眾視野中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政府部門也對林業工程的開展形成了廣泛關注,并且開始通過人工造林的方式進行森林面積拓展,為我國的林業資源形成了較強的保護。
但就我國當前的人工造林發展現狀分析來看,大部分地區所制造出的樹林都是純林,其內部的樹木種類以及樹木規格都比較統一。這一狀況的存在雖然能夠提升森林自身的美觀程度,但會影響樹木的防御能力,很容易導致病蟲害問題的形成。相對于人工純林來說,混交林所能夠形成的優勢就比較明顯:在混交林中,會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樹木,能夠形成較為完整的樹木生物鏈,并營造出條件較高的生物環境,從而遏制病蟲害的問題,而有害生物也能夠得到有效防控;在混交林內,由于形成較為復雜的生態環境,所以會衍生出多樣性的生物[3],而在這些生物中一定會有一些有益生物,混交林自身就能夠進行以蟲治蟲的天敵妨害,有效貫徹生物防控,也能夠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復雜性;由于混交林自身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以及防御能力,能夠自動對外界環境進行應用,通過相互輔助的方式,強化自身的生長能力,也能夠對森林內部的陽光強度以及光合強度形成提高,推動林木自身生長存活率的有效提升。
在進行混交林處理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的混交林有著不同的分類標準以及分類體系,所以在具體的營林工作中,工作人員應該根據這些標準,對混交林內的林木類型進行合理選擇,還需要對不同的混交方式進行選擇,如行間混交、帶間混交以及株間混交等。行間混交指以1行樹木為單位,隔離性地進行樹木種植,如1行為喬木,1行為灌木。帶間混交指以1片樹木為單位,隔離性地進行樹木種植,如1帶為喬木;1帶為灌木。株間混交較為復雜,并且種植難度較高,工作人員需要以1株植物為單位,逐一隔離,進行混交種植。
2.3設置隔離帶進行病蟲害限制
總體來說,在林業工程開展的過程中,大部分森林內部的有害生物都具備可以飛行的能力,并且會隨環境或溫度的變化而進行遷徙。在這種情況下,病蟲會攜帶自身的病毒以及林間其他病毒,進行廣泛傳播,使病毒快速蔓延,對其他林木造成影響[4]。同時,針對于食性較為單一的害蟲來說,大部分幼蟲的食量都比較大,危害性極強,在其覓食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尋找新的寄主,并以其為目標進行遷移。相比成蟲來說,幼蟲并不具備飛行能力,工作人員可以在森林周圍設置隔離帶,將病蟲控制在森林內部,對其進行集中處理,有效遏制病蟲的擴散,對林木資源形成保護。
2.4定期清理林間環境
在樹木的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干枯、死亡以及腐爛等情況,部分樹木也會由于強風以及暴雨等外部因素的侵蝕而造成肢體損壞。對于這些已經無法重新養護的枝干以及樹木,需要進行定期清理,防止對健康樹木的養分進行分食,也能夠將病毒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于林間生長優勢較強的雜草以及灌木叢等,應當進行適當的修剪。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林木的生長情況進行了解,對于生長狀態不佳、存在生長威脅的樹木,應及時進行砍伐處理,保障林間環境的質量,提升林間的通透性,為其它樹木的生長提供寶貴條件。不同的季節及氣候,工作人員需要對樹木的生長比例、年齡比例以及樹型比例進行調整,為后續工程的推進形成保護,盡量構建層次較為鮮明、體系較為合理的綜合性森林系統。
2.5貫徹封山育林任務
在林業工程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封山育林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在封山育林的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全封育林、半封育林以及輪封育林的方式進行工作貫徹。
全封育林是將整個森林系統進行封閉,嚴禁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進入,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使之能夠在一定期間內恢復原本狀態,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生產能力。半封育林是對森林進行部分性封閉,將另一部分森林開放,允許外部人員進入的育林方式;這一育林方式通常應用于與人民群眾接觸較為緊密的森林環境中;該種方式的貫徹,既能夠強化森林的生存能力,同時也不會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輪封育林是將森林系統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小模塊,然后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模塊封閉的育林方式。
3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在林業資源以及林業行業進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人工栽植技術的廣泛使用,導致森林質量受到了影響,并且病蟲害情況也逐漸嚴重。這一現象與造林工作的初衷相背離。因此,林業部門工作者應該創新自身的工作方式,對營林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合理的選擇樹種、制造混交林、設置隔離帶、對林間環境進行清理、對封山育林進行貫徹,推動林木生長質量的有效強化,促使我國林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云博.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9(06):90.
[2]王莉.淺析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07):19.
[3]金建學.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進展及趨勢[J].綠色科技,2018(23):171-172.
[4]魏敏姝.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的應用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8,38(21):86-87.
作者簡介:
彭艷(1969-),女,大專,工程師, 主任。研究方向:林業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