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 Ogle1986提出的指導閱讀策略的學習,對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指導與運用,引導教師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樹立新型的學生觀,教學觀以及課程觀,探索及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創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謝晶晶,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塘頭學校。
一、背景
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和實施下,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所以要求教師要有更好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有效地在課內外進行英文閱讀。 基于Ogle于1986提出的指導閱讀策略的學習,(K 是“What I know”已有知識; W指 “What I want to know?” 閱讀的目的; L是“ What I Learned” 學到的新知識。)能夠為小學英語教師閱讀教學提供實踐指導。根據 KWL的本篇文章所指的英語閱讀方式三個環節: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三個環節,通過連貫的三個環節,使學生在接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其學習英語的能力及閱讀方法。
二、KWL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方法
1.在閱讀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已知知識。在閱讀英語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有關閱讀素材的知識有所了解;第一,有效預習是關鍵,閱讀教學前,可以指導學生有效的預習。 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找資料,提前了解閱讀材料的背景,以便在深入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巧妙地運用閱讀技巧,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效的預習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問題引導式的學習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重大意義。 例如,《6 B Module3 Unit9 Reusing things》在進行《 A journey of a plastic bottle》閱讀教學時 Reusing things對于本節課要學習的英語閱讀內容, 教師可提前進行布置。 如:通過初步閱讀,有效預習,學生能發現提前預知未知的和感興趣的。 第二,在閱讀前,圖文并茂導入,喚醒學生的右腦思維意識,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根據新課改,提出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利用圖片的形式,閱讀小短片,以及音頻輔助教學。第三,教師在閱讀教學導入中,根據學情,對文本中圖片的運用,也可以設計對話情景。 指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猜測,與表述觀點。 例如,讓學生提前在家準備一些關于廢物利用的素材,以及環保的知識了解,以此加深學生的閱讀記憶。 同時,發散學生思維,討論更多有用的舊物利用方式。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運用關鍵句型:
We can reuse the can.
We can put … in …
It ‘ll be a …
2.在閱讀的活動中解決重難點,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首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此方式令其猜測不懂的詞匯進而導入難點詞匯。學生平時閱讀遇到生詞應鼓勵其依據不同語境和上下文意思去猜測詞義。當然,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以增強其猜詞能力,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其次,以有效的互動,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點撥。教師應立足本課內容積極營造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情景,便于促進學生有效鞏固知識點。以啟發式提問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借此突破重難點。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更利于學生知識的接收。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以多種電教手段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化。 比如,進行《牛津英語深圳版6B Module 3 Unit 9 Reusing things》在進行《A journey of a plastic bottle》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做以下指導閱讀: (1)將教學內容分解為三個對話片段進行教學,化整為零,逐一突破。(2)呈現和操練第一片段的文本,通過聽文本內容找到答案。 加深課文理解。(3)在呈現和操練第二片段的對話語言時,先朗讀再小組分工合作討論。插入思維訓練,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平臺,進一步引導學生內化所學知識。(4)在呈現第三片段的對話語言時,巧設留白,找出瓶子的最后的狀態以及場景,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所學知識,提高語用能力。同時,運用混搭多種教學方式,引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對閱讀素材有較高的理解與思維的訓練。
3.在閱讀教學后,對學生進行課后指導,鞏固閱讀能力,積累閱讀素養。學生在掌握某一項技巧,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有目的的訓練。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后,離不開大量的語言訓練活動。語言訓練活動分為操練活動和拓展運用活動。操練活動常見有選擇與匹配、問答與判斷、表格與填空以及復述等。拓展運用以閱讀文本的語言操練活動為背景,通過進一步地運用將學生獲得的相關語言技能及時轉化為一種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拓展運用活動基于語言操練活動但又高于語言操練活動。于是,課堂里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現象:為了從文本走向生活,教師設計了,話劇,舞臺劇,情景劇,游戲、比賽、文本創編、文本呢改編等大量的拓展訓練活動,以此來顯示學生對拓展運用的選擇。教師如果能在課后立足于閱讀內容,抓住閱讀文本內容中的可延伸可拓展話題點,或教材中未曾提到又與學生生活有緊密相關的亮點,以此展開課外拓展訓練,一定是閱讀教學點睛之筆。
如在完成小學牛津英語(深圳版)四上Module《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學中,可以進行以下文本改編成舞臺劇:
Lion:I am big and strong.I have big teeth.I am the King.
Mouse:I am small.I have small teeth.
Mouse:Whats the matter? Mr King!
Lion:Go away,little mouse!
Mouse:I can help you.
Lion:Really? Im in the net. Im afraid!
Mouse:I have sharp teeth.
Lion:Wow,You did it!
Mouse:Yes,you can get out!
Lion:Wow ,I am free.Lets play together!
Mouse:Lets play together!
本篇閱讀內容通過對《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故事閱讀改編成舞臺劇,讓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更能理解文本的情感,記憶語言的運用。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延伸拓展點,利用教材中文本故事只是敘述的這個“遺漏”的亮點, 設計與閱讀內容緊密聯系的句型,以同桌為小組開展對話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與思維得到了同步發展。 最有趣味的是,許多學生通過對獅子和老鼠的表演體會到了生活中不同的角色,特征都有其優點,是可以互相互補成為朋友的。 延伸訓練不是憑空而生的,它需要依托閱讀內容,又不可過分依賴閱讀內容。 我們進行課堂延伸訓練活動時,要對閱讀內容進行挖掘和開發,把握主要思路,設計扎實可行的操練活動, 為個性鮮明的閱讀教學提供知識與能力、語言與意義的融合點。 一個你說我說的口頭操練或是集體的筆頭訓練,不一定是有效的,但是一個基于閱讀的有效地拓展訓練,定會使學生產生共鳴。
三、結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積累以及有效的閱讀技巧指導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重要途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思維過程,學習在于堅持,能力在于培養。當教師建立緊密的邏輯目標,有效的方法指導,創造高效的課內課外指導,就能有效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讓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非常好的積累。
參考文獻:
[1]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