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陳廣宇
摘 要:2019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將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障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校作為承擔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國家職業改革方案及“1+X”職業證書制度要求積極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加快建設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做出貢獻。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訓;高校管理;1+X制度
一、高校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現狀
現階段,各高校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給予了高度重視,很多高校都積極制訂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對策,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解決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困境。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普通高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培訓水平及效果參差不齊。
(一)培訓目標不明確
各高校技能培訓工作大多由繼續教育學院負責,繼教學院作為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主要承擔部門,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往往較為單一,忽略學生專業對口性,單純考慮社會熱門項目,對企業技能培訓需求調研不充分,在制定培訓教學計劃時直接套用校內相關專業培養方案,沿用校內課程體系、教材,導致培訓內容、課程與企業實際崗位需求不相符,對提升學員崗位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作用不大。在這種環境下導致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比較盲目,不能從自身專業和需求出發,選擇適合本身需要的職業技能培訓,而是盲目跟隨潮流,無法實現精準培訓。
(二)師資配比不均衡
當前職業技能培訓授課教師多數來自于校本部,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較為偏重實際操作,教師實操水平較高。而大多數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偏重理論知識,授課教師學術水平高,缺乏實踐經驗,面對實際操作較強的課程時無法指導學生。而技能培訓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培訓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需求,因此,如果教師僅僅偏重理論化教學,缺少實踐環節,就無法使培訓發揮預期效果。
(三)培訓方式單一
通過調研發現各高校開展的技能培訓工作方式較為單一,還是單純的以教師課堂教學、學生聽講、課后作業,實踐部分考前簡單進行集中訓練為主,考核形勢也是以卷面答題為主。這種模式教學死板,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難以滿足實際崗位的需求,雖然學生最后通過考試獲得證書,但是難以發揮其實際效用。
(四)組織管理能力滯后
由繼續教育學院組織開展的技能培訓課程往往在業余時間開展,這種教學時間的安排首先就會導致學員思想意識的松懈。此外,培訓教師一般來自校內外各專業,與繼教學院屬于聘用關系,課堂質量、學生管理往往需要靠教師的責任心,責任心強的老師教學效果就好,反之亦然,這就會出現“監管空檔”的現象。
二、“1+X”制度的內涵及意義
(一)“1+X”制度的內涵
2019年國務院相繼出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大力支持職業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同時在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簡稱“1+X”制度,1即為學歷證書,其開發主體為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載體,培養目標首先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此基礎上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幾年全日制在校學習,達到相關的教學要求。X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開發主體為教育培訓組織,其培訓周期較短,往往為了實際崗位需求,開展兩三個的集中培訓通過考核即可勝任。雖然開發主體及培養時間不同,但是在人才培養結果方面兩者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升級明顯,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這一政策的出臺,可以將兩者優勢充分整合,最大化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作用。
(二)“1+X”制度的意義
1.有利于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原有職業教育開展模式到畢業環節基本上是獲取學歷證書對技能方面沒有考核,雖然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技能培訓,但是通常做法都是單純的開課培訓,并沒有組織相關職業技能考核認定。通過“1+X”制度的實施,有利于把技能培訓工作做到實處,根據學生專業及就業傾向開展培訓工作,培訓結束后組織職業技能鑒定,督促學生考取相關證書,并轉化為相應學分,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拓展學生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2.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職業技能培訓要想長遠發展,真正站穩立足發揮其實際效應,必須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目前職教領域國家教學標準主要包括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等五個部分,后續標準開發制定工作還很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7年 9月12日公布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人社部發〔2017〕68號),建立了公開、科學、規范的職業資格目錄清單,解決了職業資格過多過濫的問題,有利于進一步清理違規考試、鑒定、培訓、發證等活動,提高了職業資格設置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但是滿足各行各業,尤其是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證書還亟待開發。通過“1+X”制度的實施,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專業結合,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統一規劃,明確學習進度和考評方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3.有利于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
通過“1+X”制度的實施,找準社會急缺行業,積極吸納企業參與教學過程,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參照行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將職業培訓與專業對接,明確培養過程中的師資隊伍、教學計劃、教材信息等,按照“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構,完善評價機制,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
三、基于“1+X”制度下高校職業技能培訓改革路徑
嚴格規范教學管理環節,確保高質量培訓。
“1+X”制度的實施勢必會有企業、社會力量的介入,牽扯經濟利益。面對這種形勢,高校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政治占位,把好人才培養質量關。教材是實施培訓的載體,目前技能培訓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普通存在陳舊老化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高校首先要做好自查工作,對滯后于培訓課程發展的教材,該停用的停用,該更新的抓緊更新。在修訂教材時需要廣泛征求行業意見,參照行業標準制定符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教學標準,緊盯技術和產業升級需求,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探索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資源,引入典型生產案例。在教法方面,要堅決扭轉“理論灌輸多、實操實訓少”的狀況,強化教學、實訓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深入推廣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做法,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普及項目教學、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方式,嚴格規范教學管理環節,確保高質量培訓。
(一)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目前高校教師隊伍普遍具有高學歷,理論水平較高。而技能培訓課程的開展必須配備實踐教師,帶學生通過反復演練增強實踐技能。目前各行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急需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一方面需要現有教師通過培訓考級轉向實踐教師,另一方面需要從企業一線聘請教師,對各級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等優秀高職畢業生,根據實際需求可以突破學歷障礙聘請到高職院校當老師,優化教師的能力結構。短期內,還可以通過網絡化教學,推出一批高水平的課程模塊,推動相關專業的課程資源開放共享,以彌補教師的缺口。
(二)注重結果導向,積極參加行業技能鑒定
良好的考評環境是實施技能培訓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應積極與行業和政府主管部門對接,申請培訓補助政策,調動學員積極性。同時申請設立考點、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在培訓結束后及時參加行業技能鑒定工作,促使學員上崗獲取相關技能等級證書。值得注意的是,職業技能等級培訓是能力評價,不是行業準入,不能由此助長“考證熱”的現象,無故增加學生的負擔。
(三)以職業技能證書為紐帶的構建開放型職教體系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但是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進入發展新階段,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投入到各個工作崗位中去。實施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最有效手段,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高考改革,會同主管部門商議制定“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招生考試辦法,通過“1+X”制度的推行,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職業技能證書,獲取工作所需的職業資格和技能,構建開放性職教體系,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組織開展職業院校培訓情況調查工作的通 知:教職成司函〔2018〕93號[A].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3] 戴勇.“1+X”——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制度新構架[J].機械職業教育,2018(11).
作者簡介:李娜(1989.12- ),女,山西大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技能培訓培養策略;陳廣宇(1979.11- ),男,山東菏澤,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校企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