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薛瑞民
摘 要 當前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存在的很多不足之處日益突顯,想要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務必創新經營組織形式,確保有效地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以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創新方式和創新發展趨勢。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63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的深入發展,務必要注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應用,并以此為視角對其進行創新和完善,創建一種與發展現代農業相適應的新形式。當今,農業產業化經營面臨一些矛盾,這一系列矛盾統一表現在經營組織形式方面。為了推動農業的發展,務必分析固有的組織形式,并結合實際現狀以發展的觀點加以創新和實踐,延伸發展組織關系,從而大大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1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
1.1 一般的組織形式
1)企業+農戶組織形式。企業+農戶是形成最為久遠的一種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如此的組織形式主要加工農副產品[1]。其中,企業的作用是將需要的服務與技術提供給農戶,讓農戶準確地認識采購農作物的一些形式;農戶的作用是生產農副產品,確保農產品生產質量和效率,從而實現理想的經濟效益。
2)企業+農戶+大戶組織形式。對于企業+農戶+大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而言,企業與農戶之間是否具備中介,制約和監督兩者的行為,這是區別此經營組織形式與其他經營組織形式的標準。企業將需要的服務提供給農戶的基礎上,還應將有關的服務提供給中介,如粗加工和收購農產品。
1.2 新組織形式
1)合作社組織形式。合作社經營組織形式的不足是具有單一性和局限性,其難以為農產品生產提供全面的服務,這阻礙了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一般來講,以合作社作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組成部分是橫縱兩種,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將需要的服務提供給農戶,而且可以使資源共享和優化,將便利提供給企業。2)企業+家庭農場組織形式[2]。從本質上而言,家庭農場是規模較大的傳統農戶形式,這是由于建設家庭農場立足于應用先進設備和傳統農戶自身規模的擴大上,為此,依舊要求以契約的形式建立其跟企業利益的聯系。3)企業+農戶+社會組織形式。企業+農戶+社會組織形式的中心環節是龍頭企業,其建構以種植大戶、農戶、養殖大戶為主導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分散的農戶組合為一定的組織,然后此組織與企業進行協作。事實證實,如此的做法不但有助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且可以拉近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距離,確保兩者的良好溝通。
2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創新方式
2.1 實現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化
確保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形成產業效益的前提條件是生產規模的擴大化,這也是實現規模效應的根本所在。而想要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化,獲取技術與管理上的扶持十分必要。這是由于在產業整合中,技術支持奠定了基礎,而持續強化的管理能力有助于維持農業產業化規模的穩定性[3]。因此,在發展農業產業化問題上,相關工作者應高度關注管理以及技術的創新,然后以此為基礎創新整合能力。事實證實,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化,能夠深入降低內部流動成本,有效地發揮有關要素具備的優勢,從而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最終確保農業產業化的平衡、穩定、自然發展。
2.2 實現內部分工的細化
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而言,經營主體的分工具備比較細致的標準。無論是對于農戶和企業,還是中間組織,都要求細化內部分工,以具體的形式體現細化之后的分工,才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細化分工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產業化經營組織,為此,這就需要有關工作者以市場交易充當對象,整合細化之后的經營環節,賦予其較為突出的現實意義。
2.3 實現思維模式的創新
相關工作者應以多個視角分析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確保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的前提條件下連接一系列的產業鏈,如此一來,能夠減少投入的資金。因此,在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情況下,相關工作者需要實現自身思維的發散,完善基于各經營主體獲取利益建構的聯結機制,在研發新技術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確保更好地體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
3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創新發展趨勢
生產力的發展從未止步,而生產資料也在不斷進步,農業生產環境也在持續改變,如此持續改變的環境勢必實現固有經營組織形式的新改革,這就意味著要以發展的觀點評價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對其實施新的創新經營。在今后的發展進程中,環境的改變和技術的進步勢必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機械化、現代化水平,細化分工,強化產業與產業間的聯動性,實現產業鏈的新一輪擴張。這樣一來,勢必深入擴大農業生產規模與產業效益[4]。當今,固有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建立大都基于契約形式,都是為了一致利益的獲取而進行的產業化組織聯合。然而,這種模式的發展勢必使大量的個體農戶在體制中融入,不斷增加的農戶數量、持續擴大的規模,必然使企業在管理這一系列龐大規模個體的情況下面臨提升管理難度、增加服務力度、增加成本等[5]。而為了使產業經營化組織形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將來的發展進程中,應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向現代化的農業產業聯合體轉變,即基于專業化分工的以專業合作社為聯系紐帶、家庭農場作為基礎、農業企業作為龍頭的現代化農業產業聯合體的一體化經營組織形式[6]。該組織形式不但重視減小交易成本,而且重視組合生產要素,并且聯合體的各方都簽訂生產服務合同,保障技術服務、供應生產資料、收購農產品等一系列環節的聯結機制,結合此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能夠深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益,從而有助于農業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重要影響,現代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為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技術人員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農業產業的發展趨勢,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以帶動農業產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正根.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創新的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06(2):30-32.
[2] 黃如金.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制度創新路徑選擇[J].經濟管理,2003(23):8-12.
[3] 佟詠哲.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及其創新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2):26.
[4] 宋斌.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創新與實踐[J].農技服務,2017(16):146-147.
[5] 陳帥,張平.試議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J].現代農業,2017(5):73.
[6] 劉建村,黃小丹.農業產業化組織創新的路徑與邏輯[J].全國商情,2016(34):42-4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