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瓊 牛鐵荃 劉娟青
摘 要 核桃因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名列“四大干果”之首。山西省因其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有利于核桃生產,農村多有種植,且歷史悠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山西省核桃已由零星向規?;较虬l展,但仍存在產業規模小、品種混雜、栽培管理不當、產量低、缺乏深加工技術等問題。基于此,通過對山西省核桃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 核桃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對策;山西省
中圖分類號:S664.1;F326.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64
核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堅果類果樹和木本油料樹種,是山西省干果經濟林的主栽樹種,栽培歷史悠久[1-2]。
1 山西省核桃產業發展的優勢
1.1 核桃的外貿出口有前景
核桃是我國的傳統出口商品,出口國家有東南亞和少數非洲國家[3]。目前,國際市場核桃缺口依然很大,要在發展核桃產業的同時,注重品質的提高,適應核桃出口的高標準模式,讓其外貿出口的潛力得以充分挖掘[3]。
1.2 核桃的比較效益突出
核桃樹的經濟壽命較長,一般可達200年左右,經濟效益明顯;其木材紋理致密,是制作高檔家具的良好材料。核桃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諸多產品,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物資。核桃不僅具有經濟效益,還有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的生態效益。
1.3 山西省栽植核桃及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山西省屬于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所處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有利于核桃的生產。全省光能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400~650 mm,雨熱同季[3]。
1.4 核桃加工業及營銷
山西省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很多群眾都有栽培核桃的傳統習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栽培管理技術,在核桃嫁接育苗、加工利用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支龐大的懂技術、會管理的隊伍。代表企業有汾陽裕源土特產貿易有限公司、文水仙塔集團公司,代表產品有盂縣大寨核桃露[2]。
2 山西省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山西省核桃產業優勢和生產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從經營管理水平、市場競爭力、綜合經濟效益來看,核桃產業發展整體落后,仍處于小規模、低效益的發展階段[3]。
2.1 思想觀念落后
我國一直延續歷史上核桃栽培的散生形式,將實生樹苗栽植在梯田堰邊,房屋四旁。部分群眾和干部認為核桃樹周期長見效慢,不如種糧保險,對發展核桃產業信心不足,決心不大[4]。
2.2 單位面積產量低
山西省核桃的平均667 m2產量只有30 kg左右,為國家標準的20%~30%,與美國667 m2產330 kg相比相差甚遠。
2.3 品種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山西核桃品種混雜,主栽品種不突出,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出口創匯遠落后于美國[5]。美國核桃栽培品種只有39個,且大部分品種主要分布在加州地區。而加州地區核桃的栽培品種雖然有37個,但主栽品種只有4個,分別為強特勒(Chandler)、哈特雷(Hartley)、培尼(Payne)、塞爾(Serr)。
2.4 苗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形成規范的采穗圃,穗條品種來源不清;2)苗木的質量不高,生產的一、二級苗木所占比例太低,部分銷售者總要以次充好[6];3)苗木的產出和銷售體制落后,育苗、購苗、栽樹三者的利益不一致,苗木的生產和銷售之間相互脫節。
2.5 栽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山西省核桃的栽培歷史雖然悠久,但農民群眾的管理意識普遍比較差,經營管理粗放,病蟲危害嚴重,樹體長勢弱、產量低、效益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立地條件差。有些地方不顧立地條件,盲目跟風,將核桃定植在高山、風口或冷空氣易于沉降的地段,核桃長勢差,經常出現冬季凍死,又在次年春季從根部爆出多個新枝的現象。盡管核桃樹定植多年,核桃園仍宛若新植。長此以往果農情緒低落,抵觸情緒大。
2)定干過低。相對于蘋果樹來說,核桃在許多地方都是新樹種,許多果農從未接觸過,在對核桃進行整形時常采用修剪蘋果的方法,導致定干過低,常在50~70 cm。
3)定植過深或過淺。①定植過深。在核桃苗定植前,常因對栽樹人員未做必要培訓,或是監督不到位,導致苗木定植過深,使得苗木接口都在地面20 cm以下,造成根系呼吸不良,樹體衰弱,形成小老樹;定植4~5年的樹,仍不能正常越冬,抽梢凍死的現象時常發生。②定植過淺。根據林業部核桃生產“上山下灘,不與糧棉爭地”的發展方針,許多地方的核桃樹都栽植在土層較薄、缺肥少水的地塊,這些地塊的土壤條件往往較差,土地堅硬,石頭多,挖坑不易。為了省事,人們挖小坑栽大樹,導致根系擴展困難,樹長不大。
4)栽植密度不當。過去發展的核桃多為晚實核桃,樹冠大,結果晚,多栽植在田邊地埂,樹與樹之間的距離較大。目前,發展的核桃多為早實核桃,樹冠較小,結果早,采用集約化栽培,密度較大。核桃栽植多采用每667 m2栽33株),但有的園采用每667 m2栽55株,甚至每667 m2栽83株的密度,導致快速密行,造成光照惡化,影響花芽分化,同時內堂枝條大量死亡,最終影響產量。
5)間作物選擇不當。由于核桃定植后,需經3~7年才能逐漸進入結果期,也就是在核桃定植后的3~7年內,該片土地的核桃樹是沒有收益的,這對靠土地生存的農民的生活影響很大。為此,許多農民在核桃園實施了間作。相對于其他農作物,玉米較為省力,且經濟效益較高,因此農民多喜歡間作玉米。但玉米屬高稈作物,長勢快,對核桃苗遮陰嚴重;玉米與核桃苗間距離過近,導致核桃苗光照不足,長勢弱,枝條不充實,造成核桃樹不能正常越冬,整株凍死、抽條干死的情況屢見不鮮。
6)不及時落頭開心。目前生產上采用的樹形主要有疏散分層形、小冠疏層形、紡錘形(主干形)、開心形等,其中疏散分層形,小冠疏層形,紡錘形都有主干。由于核桃干性強,極性生長勢強,如不及時控制樹高,會導致下部骨干枝生長勢弱,受光量少,樹體郁閉,不易成花,枝條大量死亡等現象,并造成產量低,堅果質量差等問題。
7)摘心、刻芽不及時。核桃枝條極性生長較強,若不及時摘心,常常會單軸延伸,貪青徒長,在冬季來臨時,不能充分木質化,從而影響枝條的正常越冬,嚴重時,發生抽條死亡。核桃尤其是晚實核桃,成枝力和萌芽力均較低。大樹枝條稀疏,小枝很少,缺乏豐產穩產的基礎??萄靠商岣吆颂业某芍α兔妊苛?,克服核桃枝條出枝少,出枝大的弊端。
8)修剪問題。①修剪過重或過輕。由于核桃栽植面積增加很快,管理常常滯后,很多人對核桃管理,特別是修剪搞不清楚,修剪中盲目追求樹形,常對強枝進行重剪,而對弱枝不剪或輕剪;常將大樹剪成小樹;疏剪用的過多,修剪后,樹上傷口多,留枝少,造成強枝愈強,弱枝愈弱的現象。另一個極端是修剪過輕或不剪,任其自由生長,尤其是對骨干枝修剪輕,造成光腿現象大量發生;放任生長,主從不分明,樹勢不平衡等現象時有發生。②春季修剪過早或過晚。春季修剪過早有傷流;春季修剪過晚,會有大量的先端新梢被剪掉,致使貯藏營養過度消耗和浪費,導致修剪后,留下的芽萌發無力,生長和結果受影響。③不重視夏季修剪。許多地方只集中進行冬剪,而不重視夏季修剪,造成樹勢不均衡,上強下弱,前強后弱,樹上長樹;枝條枝組間,從屬關系不明;樹冠郁閉,通風透光不良。這些問題給冬剪帶來了極大的困惑,讓人無從下手。合理的夏季修剪,可促進分枝,促進成花,控制強枝、旺枝,使主從關系分明。
9)光腿嚴重。光腿現象多由不注重拉枝、刻芽造成,該現象在各個核桃產區普遍存在,多表現為內堂空虛,骨干枝前部有較多枝條,中下部一根枝條也沒有,全樹核桃果實少,且多接在骨干枝前端。
10)樹干歪斜。造成樹干歪斜的原因很多,如定植時樹干不正,主干凍死后,用角度小的強勢主枝帶頭等。樹體不正,常出現發枝不均現象,造成樹干靠近地面一側大量發枝,另一側則少發枝或不發枝,給樹體整形修剪帶來困惑。
11)日燒嚴重。如冬季日灼,即冬春白天太陽照射枝干溫度升高到0 ℃以上,使處于休眠態的細胞解凍,夜間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使細胞內凍結。反復凍融交替會使皮層細胞受到破壞。開始受害時樹皮變色橫裂成塊斑狀;危害嚴重時韌皮部與木質部脫離;急劇受害時,樹皮凹陷,日燒部位逐漸干枯、裂開、脫落,造成枝條死亡。
12)缺肥少水。山西省核桃多栽植在河灘、山地,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十年九旱,加上山高路遠,缺少灌溉設施,很少有人每年為其增施有機肥,造成缺肥少水、生長不良等現象。
13)病蟲害、秋季落葉嚴重。產生原因主要有:①春季萌芽前的石硫合劑的。影響;②黑斑病的發生;③金龜子等食葉害蟲的影響;④秋季白粉病、灰斑病、炭疽病的發生;⑤秋季葉片損失嚴重;⑥秋季落葉后不清園。
14)粗暴采收。目前,核桃主要通過竹竿敲打進行采收,大多數人采收時,都是由外向內打,造成枝條葉片損壞嚴重。采收留下的傷口,會導致病菌的侵入;小枝的損壞,會減少來年產量。
3 山西省核桃產業發展對策
1)制定優惠政策,營造發展環境。充分利用扶貧攻堅綠色工程等各級林業重點項目扶持農戶發展核桃。
2)開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專業技術人員送科技進村入戶,探索山西核桃產業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3)引進技術人才,重視科學種植。讓科學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提升競爭力。4)加大宣傳力度,改變落后觀念。全面調動農民積極性,認識核桃發展巨大潛力,充分挖掘核桃價值,開拓出核桃產業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梅青,吳兆喆,劉道平.我國核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J].農村百事通,2011(22):6-8.
[2] 司瑞峰.山西核桃產業現狀與發展之我見[J].山西農經,2010(6):55-59.
[3] 王秋萍,崔國良.山西省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山西果樹,2016(1):11-14.
[4] 史敏華,郭曉東.山西省核桃栽培現狀及對策[J].山西林業科技,2013,42(1):61-62.
[5] 陸斌,寧德魯.美國核桃產業發展綜述及其借鑒[J].林業調查規劃,2011,36(6):98-102,105.
[6] 王子棟.關于山西核桃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J].山西林業,2013(5):6-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