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兵 彭光景
摘要? ? 林業生態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從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加快建設“綠色湖南”的戰略背景出發,闡述了隆回縣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提出了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的建議和保障措施,以期為隆回縣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林業;生態建設;現狀;建議;湖南隆回
中圖分類號? ? F316.2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1-0152-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隆回縣地處湖南省西南部偏東,位于東經110°38′~110°15′、北緯27°00′~27°40′,屬于衡邵盆地向雪峰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呈階梯式抬升;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季明顯,夏、秋多旱;水資源豐富,以資水水系為主;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雪峰山低山丘陵植被片,植物種類繁多,樹種資源豐富[1]。隆回縣地處武陵山片區,是長江中上游生態屏障的重點地區,生態區位極其重要[2],生態環境保護為全縣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隆回縣是國家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因此,隆回縣林業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縱向深入推進,特別是全面實施的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戰略,為實現隆回縣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資金保障。全社會對林業生態更加關注、認同和支持,為林業生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但隆回縣林業生態建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全縣進入大發展、大建設時期,需大量消耗森林資源,給生態林業建設增加了繁重任務。林業資源資產的融資平臺不完善,對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籌措產生了一定制約。
1? ? 林業生態建設現狀
1.1? ? 林業資源
隆回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17.65萬hm2,占國土面積的61.46%。按性質劃分:有林地15.67萬hm2,占林地的88.79%,其中喬木林面積13.67萬hm2,占林地面積的77.44%,灌木林地1.43萬hm2,未成林造林地0.33萬hm2,疏林地93.33 hm2,宜林地233.33 hm2,無立木林地0.16萬hm2,苗圃地80 hm2,林業輔助生產用地120.00 hm2。按森林類別劃分:公益林(地)總面積10.19萬hm2,占林地面積的57.77%。其中防護林8.44 萬hm2,特用林1.28萬hm2,其他林地4 780.00 hm2。商品林(地)7.45萬hm2,占林地面積的42.23%,其中用材林面積6.28萬hm2,經濟林8 220 hm2,其他林地3 506.67 hm2,薪炭林 6.67 hm2。
喬木林地中杉木5.01萬hm2,蓄積334.05萬m3;馬尾松面積5.08萬hm2,蓄積412.39萬m3;國外松0.47萬hm2,蓄積26.68萬m3;柏木1.82萬hm2,蓄積148.66萬m3;闊葉樹 0.98 萬hm2,蓄積42.30萬m3;楊樹面積29.10 hm2,蓄積0.20萬m3;散生木蓄積22.61萬m3;四旁樹蓄積28.60萬m3。竹林地面積共 2.01萬hm2,毛竹逾5 056萬株?;盍⒛究傂罘e達1 015萬m3,森林蓄積量964萬m3。森林覆蓋率58.23%,林木綠化率59.67%。
1.2? ? 林業生態建設成效
近5年來,隆回縣完成造林2.10萬hm2,其中人工植苗1.01萬hm2,無林地和疏林地封山育林1.09萬hm2;完成中幼林撫育1.40萬hm2、低產低效林改造0.67萬hm2,無節良材培育0.27萬hm2、優材更替0.03萬hm2;完成義務植樹900萬株。G60滬昆高速隆回段被評為全省最美綠色通道,白馬山國有林場被評為全省秀美林場,湖南隆回魏源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驗收,隆回縣委、縣政府開始啟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通過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生態公益林保護、長江中下游防護林體系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濕地保護、森林公園建設等一系列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隆回縣林業生態體系逐步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 ? 建議
2.1? ? 推進生態林營造工程建設
在赧水、辰河、西洋江等主要河流兩岸及源頭,懷邵衡鐵路,G60、G320、S219、S312等國道、省道和滬昆高鐵兩側,繼續實施工程造林建設。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面積、調整森林結構以提高林分質量,完善全縣生態體系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乃至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生態屏障。對縣域南部溶巖地區,如荷香橋、西洋江、橫板橋、南岳廟、三閣司、山界北山、周旺、灘頭、巖口及桃花坪、花門街道辦等鄉鎮石漠化土地實施林草植被恢復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柏木、馬尾松、楓香、櫟類等鄉土樹種及油茶等特色經濟林,致力改善石漠化地區的生態環境,修復石漠化生態系統。著力改善退化防護林的林分結構,提高其防護功能,提升防護效益;對中幼林實施森林撫育、間伐,著力調整、改善林分結構和林地環境,培育無節良材,增加林分蓄積量和木材產量。
2.2? ? 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
對赧水、辰河、西洋江等河流濕地和六都寨水庫、木瓜山水庫、屺石水庫等人工濕地實行全面保護;完善濕地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將湖南隆回魏源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成為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景觀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美、科普宣教設施完善、休閑娛樂條件優越、文化底蘊深厚、湘西南地區獨特的國家濕地公園。
2.3? ? 全面保護公益林、天然林
對生態公益林實行禁伐、限伐,非公益性重點建設項目一律不得征用或占用公益林;抓住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調整的機遇,對天然喬木林和灌木林停止商業性采伐,對一些具有重大保護價值的天然林實行特殊保護,加強天然林的撫育經營管理等。
2.4? ? 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
在國有林場實施“造林造景造園工程”,重點突出白馬山、望云山、大東山的特色,營造特色水果林、杜鵑林、櫻花林等;加強現有林分改造,增強彩葉植物配置。對白馬山和望云山2個風力發電破壞的林地進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恢復植被。新建望云山森林公園的人工滑雪場、高山平湖,白馬山森林公園獨木橋沿線景觀等旅游景點。
2.5? ? 加快縣城城區綠化步伐
以縣城為中心,在資江兩岸構建集防洪、道路、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沿江風光帶;加大對魏源公園、方大公園的建設,把魏源公園建設成為城市森林公園,把方大公園建設成為郊游公園;在路邊、水邊、城邊因勢而為,營造城區輻射郊區的森林走廓,使縣城形成“一圈、一帶、二園、三邊”的綠化格局,積極加快創建森林城市。
2.6? ? 開展村莊綠化建設,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村莊道路、庭院、房前屋后綠化建設,打造“秀美村莊”,改善人居環境。對隆回縣現有古樹名木建立電子檔案,并掛牌保護;對長勢衰弱和瀕臨死亡的古樹進行重點維護和復壯救護。
2.7? ? 建立森林防火體系
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搞好定編、定崗、定責,以5個國有林場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建立火情瞭望塔;以縣境邊鄰的鄉鎮為主導,沿縣界(山林長約為200 km)栽種木荷等水份較重的植物做為防火隔離帶。
3? ? 保障措施
3.1? ?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責任
切實加強政府對林業工作的領導,把林業生態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工作,實行領導離任林業生態審計制度[3]。嚴格實施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和林地定額管理制度,穩步推進林地保護和利用規劃的實施。
3.2? ?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拓寬投融資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穩定林業投入體系,對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實行財政預算;對非重點林業生態建設,政府應在資金投入上實行優惠政策,對營造林給予補助[4]。積極開辟新籌資渠道,改善林業投資和經營環境,廣泛吸納社會各界資金注入到林業生產建設中。進一步完善林業信貸資金扶持政策,加大對林業企業的信貸資金使用力度,鼓勵眾多林業企業使用林業信貸資金,促進林業穩步發展。
3.3? ? 加強人才戰略建設,提升科技支撐力度
制定適應全縣林業發展實際的人才引進計劃,從高等院校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和高學歷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計劃地選派優秀中青年骨干到省、市培訓、跟班學習和到林科院校進修,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建立和完善林業科技創新體制,全面提高林業技術水平、綜合生產力和競爭力。
4? ? 參考文獻
[1] 彭光景.淺談隆回縣的林業產業發展及區域布局[J].中國林業經濟,2015(4):49-52.
[2] 彭光景.隆回縣退化防護林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林業建設,2015(5):16-18.
[3] 高麗玲,吳繼紅.基于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林業生態建設路徑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0):66-67.
[4] 季海紅.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208(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