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鵬
摘要:職業高校的教學質量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教育評價作為反映和解決教育質量問題的指揮棒,如何通過教育評價解決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育質量。通過對職業高校的教學目標進行解析,分別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探討職業高校教學已有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并找到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便以教育評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職業高校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職業高校 評價機制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98—02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了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2019年要對高職院校進行擴招,人數是100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問題”。隨著高職院校的迅速發展和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出現了超常規的發展,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必須進行工作重點的轉移,要更加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牽牛要牽牛鼻子,教育評價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對教學評價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教學評價是基于相關體系和標準,對教學系統的整體情況或局部布局進行價值評判的活動。教學評價結果為教學管理部門更加合理地管理提供有關的參考消息,也為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提高提供參考依據,還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一、職業高校的教學目標
1.教育的根本目標
教學目標是圍繞教育目的展開,習近平多次提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最大化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教育評價也應該以此展開。
2.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立德樹人的大前提下,高職教育有自己的特色。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根據該目標,不同類型的院校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建立高職院校人才評估質量體系標準,產生相應的評價體系。
二、職業高校已有的學生評價體系
1.職高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顧明遠(1998)指出教學質量評價即“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及其綜合結果作出科學的價值判定。旨在為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提供可靠信息,使教學按一定方向和步驟有序地達到既定目標。教學質量評價一般可分行為評定和效果評定。行為評定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為評定對象,教師的行為通常表現在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幾方面。效果評定以教學工作的最后結果,即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行為的變化能力的增長、學術水平的提高)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從這一界定可以看出,教學效果主要反映在教師技能的發展和學生知識拓展、能力增長、素質提升方面。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兩大主體,因此評價也是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展開。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圍繞教師,從教師自評、學生評價、教師互評和行政部門的評價展開,考核老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試圖通過對教師的評價來改進教師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發展,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2.職高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作出評價之前,首先思考“為什么要評價學生”“評價結果的目的如何使用”,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在《教育評價》開篇提出這樣的疑問:“教育的功能:挑選還是發展?”教育評價的目的更多是為了選拔和淘汰學生嗎?答案并非如此,教學評價只是作為教學一種手段、一個教學環節,其真正的價值在于對個體的成長和個性化發展作出回應,而不應成為教學管理淘汰或者給學生貼標簽的借口。正如懷特海所說:“學生是有自己主觀認識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自我探索。”
目前,針對學生的評價是以學習為主,通過期中、期末考試的形式判斷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通過各種比賽、教師主觀評價來確定綜合能力的發展,并以證書的形式給予展示,最終納入總體的學分當中,當學分積累達到要求后,即默認該學生在某一專業的考核合格。
當前的評價理念比較落后,評價形式和目的與當初教學目的和評價初衷相背離,尤其是測評結果只是被當做“劃分”學生的標準,而不是促進學生能力和人格的發展,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職業高校已有學生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法
近些年,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相關政策的出臺,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針對職業教育的教學評價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1.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學生、領導和行政人員組成的評價團隊,其中行政人員對評價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代課老師主觀評價、期中和期末考試決定,單一的評價方式既不能反映教師的綜合水平,也不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2.教學目標不清晰
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但由于教育評價的專業性較強、教學目標細化難度較大,導致不同專業采取相同的評價標準。教育目標的模糊,評價標準的不合理,使教育評價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誤解了教育評價的作用。
3.評價結果反饋不及時
測評的目標不明確,即使有明確的目標,但這個明確的目標通常只是作為一個考核學生、評定教學獎的依據,而沒有實際應用到促進學生發展當中,也沒有能夠以教學結果的反饋促進教師技能的發展。
4.評價主觀性強
學生的評價主要依賴于教師觀察或者某一專家的主觀評價,即使是考試類的題,由于整個試卷中主觀題占很大的部分,導致教師的主觀性很容易影響學生的評價結果。
四、結語
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有著自己的特殊性,不同專業、不同學校類型應該具有不同的評價標準。現代技術促進了教育評價的發展,但由于缺乏理論的支撐,且更多的教育評價探究是停留在具體評價方法上,對教育評價缺乏一個整體的、系統的研究。一個具有院校特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專業人員制定,并將評價結果應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促進社會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楊玲.國內高校教學評價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
[3]唐忠,陳春蓮.我國高校教學評價體系歷史及現狀分析[J].高校領導智慧,2014.
[4]蔡敏.美國高校教學評價改革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07.
[5]魏紅.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