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就貧困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原因進行了分析,接著就其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指出了解決心理“扶貧”問題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 心理“扶貧”問題? 研究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8SJSZ709)。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23-02
1.有關貧困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
(1)獨立學院學費很高
大體上講,在獨立學院中,一般學費每年都要過萬,通常讀完四年要花費近8萬元,這對于貧寒家庭而言,是一筆很重的負擔,即使可以通過貸款,減免一部分學費,但實際上這仍然會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陷入窘境。
(2)學生的生活環境存在明顯差異
據相關數據統計可知,通常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月消費為1500左右,但實際上也有部分學生月消費僅為500元,這就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的消費水平達不到獨立學院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當貧困學生很難適應發達地區的生活習慣,消費水平時,就會產生很嚴重的自卑心理。
(3)學生的教育背景存在明顯不同
實際上,在一些較為落后的貧困地區,很多大學生并沒受過特別系統的教育,因為在很多領域他們都還沒有顯著的成績,所以個人可發展空間非常大。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自身家境以及其他背景問題,所以經常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點偏激甚至落后,在這個時候,如若想要接受更好的新事物,他們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
2.有關貧困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比較自卑的心理
就拿貧困大學生來講,自卑心理的確是其很普遍的心理問題之一。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但是由于學費以及生活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所以很多貧困大學生仍舊會感到很大壓力。而在城市中生活的大學生則剛剛好相反,他們通常都有著比較豐厚的物質基礎,吃穿用度都會特別高檔。這種劇烈的反差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不僅會使得那些貧困的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也會使得他們愈發不自信。
(2)非常憂慮的心理
由于出生貧寒,所以很多貧困大學生的生活都達不到正常水準,他們經常要為飲食以及學費擔憂,所以常常會有很多思慮。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同時,也會經常為未來擔憂,不知道怎么樣才能使自己更好,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報答他們,所以經常會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
(3)自閉的心理
由于生活窘迫,貧困大學生一般都會排斥跟他人進行過多交際,主要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當一個人開始獨自相處的時候,就會與集體產生分離,因為貧困生過于害怕物質交往給自己帶來負擔,所以常常會選擇自我封閉,時間一久,會逐漸降低其人際交往能力,非常不利于其自身發展成長。
(4)內心極度敏感
貧困大學生因為自身本來就存在很多壓力,再加上自卑,多疑,所以經常會使得自己更加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同學們無心的說笑,或者議論,都會讓他們覺得難受,因為通常他們會將其理解為嘲笑,并認為同學們議論的是自己。
3.對貧困大學生有關心理“扶貧”問題的解決措施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從本質上看,貧困大學生應該學會正視貧困這個問題,只有面對了,從正面接受了,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雖然貧困可以暫時性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困難,但其實不應該以此就產生自己比別人差的心理,一定要有人窮志堅的精神。如果想要使得某種目標實現,那就一定要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會使得自己的思想不斷得到轉變,才能更加去正視某種問題,并最終學會直面困難,迎難而上。
(2)鼓勵貧困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由于貧困生存在自我封閉心理,所以我們必須對其進行鼓勵,要盡可能使得他們多參加一些活動,與他人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并不斷的進行團體學習。此外,還一定要讓貧困生知道,在接受他人的同時,也要學會互幫互助,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的價值才能發揮到最大。
(3)對貧困生資助體系進行完善
對貧困生而言,助學貸款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所以相關政府部門一定要努力將工作落實到實處。獨立學院在原有的獎、貸學金制度之上,也應該盡可能的進行全新資助體系制定,采用獎、助、貸等多種方式解決貧困大學生相關疑難問題,使他們能安心學習。與此同時,也要盡可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愈發自強、獨立。
參考文獻:
[1]陳慧.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5(14).
[2]吳佩玲,王好.精準扶貧視域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 2018(13).
作者簡介:
徐莉(1982—),女,江蘇南京人,揚州大學碩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