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子鵬 許倩


【摘要】學習障礙學生的篩選需要具有科學的鑒定工具,本研究旨在使用分析學習能力篩查量表(父母),通過進行全校性的量表篩查測評了1138名學生,后對數據進行基本分析及信度和效度的檢驗,結果顯示量表的信效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且與教師觀察推薦名單有較高的重復率,對學習困難學生有較好的鑒別作用;同時數據的表現,能夠解釋學生年齡階段性變化的差異。
【關鍵詞】學習障礙? 小學生? 信效度分析? 量表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43-02
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LD)學生的篩查問題一直是困擾一線教師的實際難題,目前國內尚未有針對全國性的一個學障數據調研情況。同時社會中對學習障礙起因以及其定義有著不同的解釋,如部分機構認為學障是因感知覺統合而起,部分認為是由視知覺加工問題導致。因此學障相關篩查的量表或者手段很多,但都具有偏向性且實際效果無法保證,且測量的維度也沒有統一的標準[1]。
為了讓教師、家長更加好的篩查出學習障礙學生并為其提供專門、適性的支持。深圳市學習困難關愛協會曾針對三所學校進行全校性的量表篩查,并根據反饋修訂量表內容,并對量表反饋數據進行分析,期待能夠為一線的教師在學習障礙學生辨別時作為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深圳市南山區某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進行全校性的量表調查,填寫對象為家長,其中回收有效量表1138份,學生性別分布為男生599名,占整體人數52.6%,女生539名,占整體人數47.4%,年級分布為一年級189人,二年級187人,三年級274人,四年級220人,五年級268人。
1.2研究工具
《綜合學習能力調查量表》的制定參考了多元智力理論、Conners兒童行為量表(父母用量表)、兒童漢語閱讀障礙量表[2]以及SNAP-IV父母及教師評定量表量表,主要是面向小學階段學生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篩查量表,整個量表分為七個維度: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感知覺協調能力、社交與情緒和注意力障礙,共60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經常出現為5分,較常出現為4分,有時出現為3分,偶爾出現為2分,從未出現為1分。量表中維度包括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等直接學習障礙相關的測量維度,亦有生活自理能力、感知覺協調能力和注意力障礙等維度是與學習障礙有著高風險共同出現的維度。
1.3施測過程
量表采用記名方式填寫,由校方各班班主任先行進行了解,包括內容、測量維度、量表目標等,后統一由班主任進行量表派發,并同時支持家長進行量表的填寫,以產出學習障礙名單;后續會由教師填寫conners教師量表以及入班觀察、對教師及家長進行訪談確定最終名單。
1.4數據處理
結果數據采用spss19.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量表得分分析
綜合學習能力調查量表的七維度及各年級得分情況比較,如下表所示(均值±標準差);其中書面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及注意力障礙的得分較高,其中注意力障礙得分在各年級中得分最高,而感知覺協調能力在各年級中得分最低。
2.2信度檢驗
數據使用SPSS進行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數(同質性信度)和Guttman Split?鄄half系數(分半信度)作為信度指標,對量表的信度進行檢驗。綜合學習能力調查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4,分半信度系數為0.879,說明量表在小學階段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參考表二。
表二 維度信度檢驗數據
2.3效度檢驗
(1)預測效度 以篩選學生名單的語文以及數學成績作為校標,與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總分值之間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在0.47~0.56之間,有顯著性意義(P<0.01)。同時通過教師根據序章特征,進行班級觀察提供學生名單,與量表所產出名單學生量表重合度在60%-70%之間,有較高的重合率。
(2)校標效度 以量表中60項目作為變量,使用SPSS進行因子分析,KMO檢驗統計量在0.9以上,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同時球形檢驗BartlettP值<0.01,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性。經方差使用最大正交旋轉,其碎石圖顯示,主成分出現8個拐點,而本資料保留7個主成分,約58.93%的總方差可以由7個潛在因子解釋,因子分析結果與量表設置構想的七測量維度吻合,因素效度較為理想。
2.4男女學生得分比較
使用七維度各項目整體得分數據,以學生性別進行SPSS卡方檢驗,其中在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缺陷以及社會與情緒維度上,男生與女生得分差異性上皆為顯著性差異,卡方值Sig<0.01,僅僅在感知覺協調能力上并未有明顯差異表現,卡方值Sig>0.05,男女學生得分差異性明顯表現,結果與現有PRS量表體現的性別差異性研究結果相同,學習障礙學生篩出比例男大于女。
2.5年齡特征得分比較
根據年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鄄way ANOVA),反饋得出結果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七個維度的得分情況中,年級間的得分差異皆為極其顯著。其中一年級、二年級與三、四、五年級學生在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維度的的得分差異性皆是極其顯著。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障礙、社交與情緒能力維度得分則是一、二、三年級與四、五年級,各為差異性極其顯著。
3.討論
綜合學習能力調查量表結合多理論,作為一種實際操作性較強的測量工具,在小學施測反饋的信效度較好,皆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且對學業成績、學習障礙共患病等有一定的檢測作用,表明可在小學階段施測進行使用。其中量表除了如文字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學業表現相關維度,亦有感知覺協調能力、社會交往與情緒能力等等學習障礙易有高風險同時出現的維度,量表反饋數據不僅限于學業能力上,亦會表現學生在學業表現以外的情況,讓家長、教師能夠較為全面的關注學生。
由量表前置反饋數據得知,母親填寫量表人數占比為71.4%,父親為26.8%,其他家庭成員占1.8%。表現出母親參與量表、對孩子教育的積極性可能會比父親要高,同時量表前置信息有提到81.6%家長對學生某一科的成績特別關注,而在問孩子是否某方面有特長中54.7%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特長。
因學習障礙其本身的特質,早期的干預或者持續性的支持,的確有一定可能性會在學業成績上有一定的改善。但伴隨終身的,無法很好的應對標準考試的人數亦有不少,家長對學生成績關注的焦慮,以及對孩子的其余優勢的肯定不足,可能會給到學生一定的壓力并導致學障學生出現社會交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表現較弱,且有較高風險伴隨焦慮、抑郁等情緒。
目前對學習障礙尚未有一個標準化且世界認可的定義,因此現在量表所測量的維度或許不一定是學習障礙學生伴生的特質。同時此次施測覆蓋面較少,不同學校的師資以及地域、學生家庭背景等情況可能都會影響到量表的數據有所差異。不過量表數據的反饋,伴隨班級觀察、家長與教師訪談、服務觀察后,基本能確定學習障礙學生情況,給到多方一個參考。同時,本研究對我們進一步了解學習障礙學生的特點,以及對我們進入一線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并對干預課程的設計調整起到實際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翔平.學習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06:17-20.
[2]吳漢榮,宋然然,姚彬.兒童漢語閱讀障礙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學校衛生,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