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東梅,楊淑珍,程根娣
(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希望享受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實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1-3]。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對護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大量實踐證明,探究式學習能大大激發護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為了更大限度地發揮探究式學習的優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護生職業素養,本文對傳統護理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護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將基于SPOC與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交互反饋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中。
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將48名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傳統教學組24名,男生3名,女生21名;新型教學組24名,男生2名,女生22名。兩組護生年齡18~22歲,平均(19.13±2.21)歲,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傳統教學組采用常規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新型教學組采用基于SPOC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分為3個步驟:一是教師根據課程知識點制作教學視頻,準備教學素材和學習任務[3];二是安排護生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預習,完成課程學習任務[4];三是在教室進行課堂教學,組織護生開展討論和分享等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1)引入情感教育模式。課堂上開展師生與生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討論,教師要善于表揚和鼓勵護生,充分激發其對課程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習與表達能力。
(2)引入團隊合作和競爭模式。新型教學組護生共有24人,自由組成4組,每組6人。內科護理學課堂上,小組成員進行面對面討論,既相互競爭又團結協作,共同成長。
(3)練習環節與課程學習緊密聯系。在基于SPOC與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交互反饋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護生水平將練習題進行分級,分為易、中、難 3 個層次,比重為 4∶4∶2。
(4)注重臨床實踐。臨床實踐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機結合,要求護生針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通過在線學習、課堂討論等過程,較好地掌握內科護理學知識和技能。
同時,教師積極開展課堂之外的教學工作,包括為護生提供開放資源、準備課前學習任務以及設計課堂練習等;而護生按照教師提供的資料,有針對性地觀看教學視頻,并利用在線學習平臺的知識點答疑和討論功能進行學習。
比較兩組護生的學習成績、教學滿意度和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使用SPSS 17.0軟件統計數據,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新型教學組護生教學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 1)。
新型教學組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 2)。
新型教學組認為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習興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的護生多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 3)。

表1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知識成績n 護理技能成績傳統教學組新型教學組2 4 2 4 8 2.4 1±2.7 7 9 6.5 1±2.4 5 8 2.4 7±3.5 2 9 5.5 7±4.6 2 t值P值8.2 1 3 0.0 0 0 9.7 8 4 0.0 0 0

表3 兩組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比較[n(%)]
基于SPOC與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交互反饋教學模式分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個模塊,前者包含教學設計與要求、教學視頻、課前預測驗、課前線上討論4部分,而后者包含課堂交流討論、隨堂測試、臨床病例討論、課堂總結與評價4部分。筆者針對內科護理學課程開展對照研究,比較傳統教學組和新型教學組在考試成績、教學滿意度、教學評價方面的差異。結果發現,新型教學組護生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成績更好,教學滿意度更高,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更好。這說明基于SPOC與翻轉課堂的線上線下交互反饋教學模式效果較好,值得在內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