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芳
(洛陽師范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河南洛陽 471022)
現階段我國大學非專業英語教育依然以傳統授課模式為主,作為大學的公選課之一活躍在大學課堂上。因而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英語學習不甚重視,以修學分為目的。但是現代社會英語用途廣泛、語言實用性強,而且專業人才稀缺,在面對經濟全球深入發展的社會趨勢下,國家和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高校作為英語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必須要適應和把握經濟的轉型的時期,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學策略來培養相應的英語人才,適時滿足社會需求。
大學教育以培養學生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業專業水平為主要目標。英語教育要求大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英語知識運用、英語語言素養等方面有一定成效,也要求大學生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學業自主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合理有效的使用英語來解決實際問題,滿足社會對當代大學生學業水平的要求。
在多元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環境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密切,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市場經濟中對水平較高的英語專業性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大學生的首要目標是立足社會。由于當前社會經濟至上的現狀,我國大部分高校認為商務英語方面更適合社會的要求。由此,較多高校忽視基礎英語的教學,且相當程度上縮短授課時間,不斷地推出各式各樣的英語知識能力選修課程,以提升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目的。這樣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適合社會的要求,卻缺少對專業知識的探索精神,學生在學習英語相關知識的同時強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為概念知識已經不能夠為社會所接受,其地位較低,逐漸被市場化英語所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國間教育方法和模式的交流,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也發生著重大的改革,各大高校的英語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良,但在英語知識運用能力方面的培養還是沿襲傳統的標準,這使得高校英語課程改革實施困難。
(1)現代英語課程以提升大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大學生英語語言素養為主要目標。旨在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身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合理運用英語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利用所學英語知識在未來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大學專業英語的使用也體現其工具性,學生可以嘗試學習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來保證自己在今后的社會工作中提升相關領域的專業文化水平。
(2)語言是人與人進行交流的主要方式,英語由西方傳入中國,又被中國傳統文化加以豐富和發展,大學英語課程旨在傳播西方先進文化,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素養,大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也需要盡可能多的接觸西方文化傳承和發展脈絡,在掌握英語用于學習和交流先進科技理念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對西方社會文化有所了解,拓展學生眼界,增強學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培養文化相異的學習意識,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理解以人為本的語言特性,積極弘揚人的主體作用,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
社會的轉型發展,影響著學校教育模式的發展,在現階段教育中,英語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都不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因而需要改革學校教育。當前社會經濟市場中英語有更多的應用。由此,對英語運用展開新的研究,適當對英語的教育教學模式做出改革,使英語有更加多元的發展。
例如,首先,轉變教育教學要求。依照因材施教得原則,針對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給予不同強度、深度的教育。以學生的需求來制定英語讀、寫等方面的教學方案,并且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研究學生的動態。
除此以外,要準確區分英語語言專業和其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英語基礎和英語學習能力,有針對性的設計相應教育教學方案,保證不同能力段的學生能夠得到合理的教育。對于有較高英語素養的學生,應提高要求,嘗試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和語言運用手段。
為了滿足大學生畢業后的社會工作的要求,轉變學校教育手段和模式也是必要的。學校教育應基于社會實踐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也能較多的接觸社會先進的技術、通用的語法等,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夠盡快適應。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當中,英語老師不能夠在采用以往的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應當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采用個性化的方式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
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大學的教育目的更多是為了學生在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學英語教育應當更多的培養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學校教師也需要適當轉變教學觀念,在專業知識教授的過程中加入基礎知識的運用,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適應能力和專業語言基礎。
對大學英語教育進行改革,是提高現代教育教學水平的必要途徑,也是學校隨社會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教育教學媒體的引入也為新時期教育創新和改革提供了便利。大學教育可以嘗試將任務式、合作式、項目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教育中,弘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化教與學模式,將新興多媒體引入到大學英語教育中,努力使教學行為變成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導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師做好啟發者和把關人的角色,盡力提示和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習慣。
“學以致用”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工作中,轉型時期我國大學生英語教育亦需要將教育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提升語言素養上。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在學習、生活中進行溝通、交流。大學英語教育需要在對學生學業水平和學術專業水平有較高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發展語言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在脫離學校環境后依然能夠合理使用英語,利用所學英語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做到有效交流,利用大學英語解決工作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現代大學生應當能理解日常的英語媒體中的談話、報告等,聽懂一般電視媒體中出現的英語音頻,對英語文本在簡單瀏覽后能夠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中心要點。在進行英語授課、英語講座、相關的演講和會談時,能做到實時的理解,并在聽講時合理運用聽力技巧。
現代大學生需要有一定的閱讀基本功,對于大眾網頁、報刊、雜志等媒體中的英文文章能夠做到理解文章大意,把握重要的細節,并可以熟練地對文章內容進行簡述。對于專業性較強的文檔,要能夠依據邏輯推斷其中含義,把握其中的重點內容。還需要能夠對有相關性的文獻資料進行恰當整合和分析,提出獨特的見解。
現代大學生也需要有較高的英語寫作能力,能夠恰當運用英語來有邏輯性地表達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可以通過整合社會相關資料以書面英語的形式寫出有思想內涵的文章。在專業話題和有專業知識的報告上能夠恰當運用專業詞匯,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條理分明的闡述個人觀點。并能夠在文章中合理的運用寫作技巧,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和邏輯性。
現代大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語翻譯能力。專業英語學習者要能夠準確對一般議論性文獻材料進行翻譯,能夠翻譯相關專業的書面資料。在非專業領域翻譯時,要能夠借助一定的翻譯工具對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翻譯,如:能借助詞典翻譯介紹中外國情或文化的文字資料,做到內容基本準確,無錯譯、漏譯等情況,文字組織通順,意義表達合理,語言詞匯錯誤較少。在翻譯所學專業的相關英語資料時,應當做到準確理解文本內容,譯文結構明了、語句通順,能基本滿足對專業領域研究的需要。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高校外語教育也隨之發生著重大的改革和進步,當前時期,改革和推動手段現代化,促進教與學模式的發展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大課題。該文針對當前時期我國英語教育的一些改革和遺留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希望能夠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