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物流與電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近年來,在“互聯網+”不斷滲透大環境下,教育教學領域逐步開始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常見的新型教學方式主要包括翻轉課堂、微課、慕課、智慧課堂等,這些新型的教學模式一方面使得教學方法新穎多樣,另一方面延伸了教師的教學空間和時間[1],最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獲得優質課程資源的渠道,推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提到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此,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考慮應用型本科發展現狀,并結合近年來物流管理專業《物流信息管理》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教學現狀,探究符合該課程的新教學模式。
《物流信息管理》作為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學習和掌握物流行業常用的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系統規劃與分析、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與實施等相關知識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的綜合性、交叉性的課程。通過此課程的教學工作,可以提高學生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物流信息技術實際應用能力等。然而,通過分析現階段應用型本科教學情況,《物流信息管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如下:
(1)以教師和教材為主,重“教”輕“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講授《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理論知識,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局限了學生的視野。
(2)重理論,輕實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主要借助課堂教學平臺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習,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學習模式呈現出填鴨式。鑒于《物流信息管理》課程要求實踐性強,學生單單通過學習理論知識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只有通過實踐鍛煉教學,讓學生熟悉《物流信息管理》的具體業務流程,掌握物流信息管理過程中常見的物流信息技術等內容,學生才能真正將課堂接受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應用到現實中,解決現實問題。
(3)考核方式較單一。目前,應用型本科《物流信息管理》課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平時成績+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但是這種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期末考核中的知識性試卷測驗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并不完全,學生常常會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狀況。
(4)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待提高。大學有別與其他上學階段,大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大為擴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提綱挈領和交互式教學,除重點、難點、熱點外,其他大部分知識的獲得應交要由學生自己去攻讀、理解、掌握。因此,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學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必備方面[2]。
基于“互聯網+”的背景,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段锪餍畔⒐芾怼穫鹘y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模式探究,以促進《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工作。
在“互聯網+”背景下,各種各樣的學習渠道不斷涌現,例如常見的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找尋多種學習渠道,比如,與《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相關的精品課程、微課、微信公眾號、慕課等。另外,教師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過程,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和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以參與討論方式為主進行學習,線上以自發學習和自由支配學習為主,該“互聯網+”的教學模式不僅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加自主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在采用“互聯網+”新教學模式中,為加強學生管理,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統計,并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研究,從而,教師可全面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通過采用該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保姆式催促,而是將對學生學習的直接監管轉變為間接監管[3]。此外,“互聯網+”新教學模式采用的在線討論、留言、問答等個性化空間能夠很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互聯網+”教學模式采用的師生互動方式超越了時空,擺脫了時間與距離的限制,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提問和討論占用過多時間導致知識點無法系統講授的問題。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學生最終成績的考核要有所創新,應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依托“互聯網+”新發展,根據《物流信息管理》課程體系,依據大數據技術,在考核標準中納入小組討論的貢獻、討論問題的積極性、相關作業的完成程度、相關知識的儲備情況等重新調整課程考核成績的比重和評價方式,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核。
“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以接觸多種教學資源,但是面對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選擇時就會出現決策困難,較難選出合適、優質的資源,這時教師應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決策困難時,教師應成為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景中的“腳手架”。同時教師也要提倡新的學習觀念,倡導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互聯網+”的新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轉變自己課程教育思維的同時,也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輔助和激勵,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教師除了發布在線討論和測試題之外,還可以設定相關的預習目標,上傳與《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相關的案例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搜索相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進而推動學生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拓展與運用,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物流信息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還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
(2)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例如,課程采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形式進行,以任務和目標為牽引力推動學生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相關的教學平臺、社交平臺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方法、效果進行留言或評價,這樣學生對教師的意見能夠有效地反饋至教師,這為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提供有效渠道。
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分析了應用型本科《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教學現狀以及其所存在問題,探索并提出《物流信息管理》課程的新教學模式。綜上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在《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授課過程中,必須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將灌輸變為啟發,將枯燥變為有趣,將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