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維
(富順縣安溪鎮毛橋九年制學校,四川自貢 643219)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一定問題,教學方法形式化、教學模式片面性、課堂氣氛低沉等,影響著實際教學效果。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尋找適應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注重實踐,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探究教學方式的創新,設置教學情境。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積極的改革與創新中,但是仍然處于摸索階段,學校的要求與初衷可能存在不相適的情況,小學數學課堂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的問題,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對教師所設置的情景沒有足夠的興趣[1]。同時,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并沒能切實應用到教學工作中,使得教學情境徒有其表、流于形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已經走進了小學教學的每個角落,絕大部分學校都已經引進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小學數學課堂對多媒體的應用非常多,但是多媒體的作用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教學方式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很多教師只是將多媒體當成了替代板書的工具,對多媒體利用效果很差,仍然堅持“填鴨式”教學,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教學工作進展緩慢,效果較差,教學方式急需創新。
數學屬于理科,知識具有邏輯性與嚴謹性的特點,然而小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欠缺,系統的邏輯思維還未形成,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具體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記憶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嚴肅刻板,學習氣氛比較壓抑,這樣的情況并不利于學生接受知識、形成邏輯思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效果較差,學生能力提升困難,最后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整體的運轉。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為后續學習打基礎,教學工作往往與升學緊密相連,課程體系的壓力壓在教師與學生的頭上,實際教學工作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仍將學生的分數當成教學工作的重點,以分數定優劣[2]。受升學率影響,多數的小學中分數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雖然在表面上表現出積極創新的想法,但實際工作仍按分數進行考核,表里不一。長此以往,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優秀之處將會被埋沒,素質教育的開展十分困難,學生無法得到全面的提升與發展。
教育工作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形式、年齡特點展開,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相對較難,數學邏輯思維強,加之理論性知識較多、枯燥乏味,這樣問題都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得小學數學教學開展更為困難。教師必須針對問題進行教學創新,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完善教學工作,變化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處在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加快知識獲取。同時,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實踐,根據學生的情況改變教學方法,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掌握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3]。例如,學生在學習基礎運算的相關知識時,需要保證學生對這部分內容能夠整體掌握,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同學們現在要去商店買東西,這里有玩具、水果、作業本、鋼筆等,都有標好的價格,教師可以讓一名同學做售貨員,其他學生購買商品,在模擬銷售的過程中鍛煉運算的運用能力,將這部分知識充分消化,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情景必須做到恰當、合理,應根據知識脈絡與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設定情境,使學生感興趣,樂于參與其中,并能夠加快知識理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上是學生進行理解與探索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需要針對數學分析能力進行積極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整體把握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自主探究所獲取的知識更易于理解,掌握更牢、更準確[4]。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可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并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在課前提前剪裁出一部分的正方形,在上課的時候將這些正方形分給學生們,然后指導學生如何折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在折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找出其中的規律和特點,使學生先對正方形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研究掌握一部分知識,為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一定基礎。探究式的教學能夠給予學生更多探究的空間,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數學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地方,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知識體系的形成。因此,教師應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新,通過更加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不斷探究,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實踐加深記憶,驗證學習成果,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學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延伸,對數學教學工作有些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在此過程中注重能力培養,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培養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與正方形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剪裁,根據教師的要求剪出正確的三角形與正方形。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勢必會詢問教師,教師在這時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導正確的剪裁步驟,并與學生的剪裁成果進行對比,學生就能發現問題,加深記憶,同時鍛煉動手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與引導并行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與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常常占據主導地位,根據自己的想法與經驗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沒有更多的學習感悟,教學效率比較低。新課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觀念,從教學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身份的轉變就要求教師重視學習能力與思維方式的培養,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做好檢驗工作,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促使學生經常思考,通過自我感悟與理解獲取知識,善于動手、勤于動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將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從教學過程開始,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不斷發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探究,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獲取知識,提高綜合能力[5]。例如,在講解幾何圖形計算時,教師可以不對學生進行約束,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詢問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總結的成果與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給予適當的點撥,確保學習的開放性,給學生更多自主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自主性,同時恰當的引導更是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教學工作永遠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才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教學必須科學、嚴謹,從整體上把握。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占主導地位使學生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教學效果較差,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是缺乏活力,教學工作顯得非常死板,不僅教師對工作缺少激情與動力,學生更是對數學課堂不感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氛圍的掌控,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氛圍入手,在實際中調整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使學生對數學課堂感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的教學工作需要一定的改變,數學的邏輯性、困難性會使學生不斷地陷入問題中,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學生在鼓勵中能夠自主學習,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交流,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思維引導,培養邏輯思維。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從實際出發,使學生愿意自主學習,善于自主學習,明白自主學習的意義,對數學課堂充滿興趣。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速學習,鍛煉綜合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促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為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師應把握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出現的教學情境流于形式、教學方式片面性、課堂氣氛壓抑等問題,積極進行改革與創新,巧妙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注重課堂實踐、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