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是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休閑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能夠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是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田園綜合體有異曲同工之處。利津縣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農業規模化基地和特色農副產品,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一批集觀光賞景、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特色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產業應運而生,并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利津縣休閑觀光農業基本情況
利津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以建設黃河生態經濟帶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積極打造鄉村品牌,提升鄉村知名度,著力打造美麗新農村,助推村鎮經濟持續高效增長。截止2018年底,利津縣共有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2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40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5家,這些都具備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的基礎,有些已經打造成功投入使用或正在打造中。典型代表有綜合型休閑觀光園山東黃河三角洲國際慢城,集農家樂特色小吃、文化樂園、果蔬采摘于一體;田園綜合體漁汀灣、北宋鎮高家村養生天下中草藥種植基地;生態旅游型休閑觀光園南賈家生態觀光現代農業園區、利津縣綦家夾河現代農業園區、臨合蜜生態瓜果休閑觀光園;餐飲服務型休閑觀光農業點皓月家庭農場農家樂、新發黃河故道鮮魚湯等??梢哉f,利津縣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正在深度融合,“田園綜合體”正在成為利津縣鄉村發展的“新名片”。
二、利津縣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主要做法
1.堅持高標準規劃,努力優化發展布局。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功能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觀光休閑特色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全方位謀篇布局。按照“一帶一核三組團”思路,打造我縣休閑觀光農業園區。“一帶”,即沿黃河灘區,打造集生態修復、特色農業、休閑觀光、文化旅游于一體的黃河生態經濟帶?!耙缓恕?,即以利津街道和鳳凰城街道為中心的中部產城融合發展核心區,重點建設生態濕地、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等新業態,在重要節點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引領作用的精品工程。“三組團”,即北宋鎮組團、鹽窩鎮組團、陳莊鎮組團。北宋鎮組團為精致農業引領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建設一批集中連片的高效精致農業園區;鹽窩鎮組團為休閑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蓮藕、有機水稻、綠色蔬菜,建設萬畝荷塘、千畝稻田、農業嘉年華項目等,打造體驗性農業示范區;陳莊鎮組團為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蓮藕、良種繁育、有機水稻、綠色瓜果,建設集生態循環、鄉村旅游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種養加于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2.加強扶持引導,著力強化經營主體培育。在建設過程中,堅持讓農業經營主體唱主角,政府將工作重心前移,主動靠前搞服務,幫助企業加強自我推銷和包裝,在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017年,先后為綦家嘴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等5家新型經營主體申請市級財政扶持現代農業園區資金60萬元。為廣普農機專業合作社爭取市級財政扶持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50萬元。通過開展示范型家庭農場創建、農民合作社“量質提升工程”等活動,先后幫助鴻達有機大米、東方紅蔬菜等6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實現了規范化管理,組織鴻武、恒業綠洲等家庭農場成功申報省級示范場,建成臨合蜜生態瓜果休閑觀光園、志強高效農業示范園等示范園區59個,創建無公害、綠色認證產品80個,農業規?;洜I、集約化生產水平大幅提高。
三、利津縣發展休息觀光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休閑觀光農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管理體制構建滯后。目前,我縣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剛剛起步,休閑觀光農業基本處于自發生存、無序發展的狀態,主管部門不明確,農業部門、旅游部門、服務業等部門多頭管理,導致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規劃的引導和指導,同農業、旅游、服務業總體規劃缺乏有效銜接,也導致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相關政策和制度構建的滯后。
2.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景區配套設施不完善。各休閑觀光農業點基本上把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等同為經營餐飲和出售農產品,經營者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識;服務人員以當地村民和打工者為主,多數未受過正規培訓;經營者對服務人員的雇傭方面也不夠規范,沒有就業協議,服務人員的利益缺乏保障。
3.開發建設不規范。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和正確的指導等原因,有些園區開發過程中缺乏規劃,硬件設施較差,鄉村道路、停車場、公共廁所、住宿地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設施過于簡陋,整體布局雜亂,無法形成整體效應。
四、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對策建議
1.積極引導,規范管理。休閑觀光農業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推動休閑觀光農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加大發展休閑觀光的招商引資力度,以市場為導向,吸引多元投入開發,創新市場經營機制,不斷增強發展的后勁與活力。
2.政策扶持,搞好服務。政策推動是產業發展的助動器。要將發展休閑農業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一環來抓。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對一些經營特色明顯、帶動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足、運作規范的農業休閑觀光項目要采取以獎代補形式予以支持。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觀光農業點,經有關部門審核后,要享受農業、旅游、服務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對其延伸拓展的三產服務業,要本著扶持發展的原則,實施優惠措施。如對休閑觀光農業派生的餐飲及住宿,在稅費收取方面其標準要盡量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則。第四,要進一步加強服務。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在審批、辦證等過程中有關部門要主動熱情并給予方便,有關規費收取做到能減則減,能免則免。有關部門要會同鎮、村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提供基本條件。
3.品牌打造,優勢培養。重視休閑觀光農業的形象策劃與包裝,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品牌,通過各種促銷手段和品牌效應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開創廣闊的市場前景,從而促進休閑觀光農業的做大、做精、做強,推動休閑觀光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4.項目引進,財政支撐。實施沿黃特色生態農業項目,繼續加大休閑、生態農業投資力度。出臺優惠政策,引進工商資本投資休閑觀光農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大縣鄉級財政投資,積極爭取市級及以上財政支持,為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