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龍寶
【摘要】批注式教學模式在最大限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文本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背景、精彩語段、爭論焦點以及寫作特點等方面進行自主批注,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提高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對話文本;批注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批注式教學,指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己的預習內容或者感受體會寫在教材的空白處的方法。這樣的學習方式在最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就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通過批注架構起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橋梁。
一、批注寫作背景,奠基知人論世
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經典作品,由于距離當時的時代較遠,學生對于文本內涵思想的理解總是存在困難,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將寫作背景進行批注,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這將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文本主題。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首先為學生明確了這樣的內容:“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首先請大家認知閱讀,理清故事情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面對教師的介紹,學生走進文本,但是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感受時,只是停留在對于故事情節的把握,而沒有對文本主題的深入,教師意識到這和學生對時代背景的不了解有一定的關系,于是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批注關于時代背景的內容。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發揮空間,于是學生紛紛搜集資料,將自己整理到的內容寫在文本空白處,例如有的學生寫到:“故事發生的時代科舉制度已經被廢除,但是人們對概念仍然有殘留,這時的中國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在這樣的制度下,深受毒害的還有當時的少年兒童,當時的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死板,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沒有樂趣,于是大家渴望自由,追求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資料的輔助下,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更能夠抓住文本的主題,有助于學生的深度解讀,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奠定閱讀的基礎,有助于學生對文本主旨的把握。
二、批注精彩語段,提高語感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批注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語言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我們要抓住這些精彩的語言表達進行體會,積累感悟,接受語言的熏陶,提高語感能力。
例如在教學《驛路梨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本形成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文本的環節,其中預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鼓勵學生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特點,而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主批注:“同學們,經過大家對文本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對于文本的內容以及主旨有了自己的體會,感受到了這篇經典作品的魅力。文章之所以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和作者精彩的語言表達是分不開的,那么,下面就請大家走進文本,精讀文本,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感悟最深的語段去咀嚼文字,然后將自己的收獲批注在旁邊。”這樣引導學生去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而學生抓住自己喜歡的一段話或者一句話進行批注學習,例如有的學生抓住描寫梨樹林的一段進行批注——這一段采用了實寫的手法,將閱讀文章的人帶入了唯美的意境中,同時采用了烘托的手法,不平常的小屋在自然環境的烘托下走進我們內心深處。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咀嚼文字、品味語言,讓學生通過自主批注的方法展示自己對于文本精彩語段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對語言的體會更加深刻,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感能力。
三、批注爭論焦點,引導思維碰撞
每個人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不盡相同,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爭論的焦點或者疑惑進行批注,這樣能夠讓學生之間進行自主對話,思維碰撞,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深度解讀。
例如在教學《社戲》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文本的深度解讀,而采用的方法就是引導自主批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然后對學生這樣說:“同學們,你們對于這篇課文的哪一段內容特別感興趣?請大家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或者希望重點討論的內容進行批注,然后我們一起展示。”這樣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深入文本,展示批注成果時,很多學生對文本中的偷豆這一故事情節感興趣,有些同學在批注中寫到——偷豆是一種不良的行為,作者為什么要寫一段這樣的內容呢?而教師就抓住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討論,經過大家的深入分析,認識到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孩子之間的游戲,而且孩子在偷豆時也表現出良好的品德,這是和當地的風俗相稱的,不是盜竊,更能表現當地民風的淳樸。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心中的疑惑進行批注,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注意引導討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突破學習的難點,實現了對文本內容的深度解讀,自主批注爭論焦點,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讓課堂走向高效。
四、批注寫作特點,鍛煉表達能力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在解讀文本時,讓學生關注文本的寫作特點,批注寫作特點,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寫作技巧。《背影》這篇課文讓我們感受到深深的父子深情,而之所以成為名篇,是因為作者抓住了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背影進行描寫,這樣的命題立意非常新穎獨特,感人至深。而教師在預設教學目標時就引導學生分析寫作技巧,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將自己分析體會的寫法批注在文本后面。而其中學生就提到這樣的內容——作者抓住父親的背影進行細節刻畫,尤其是車站送別的場面,父親蹣跚著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更是讓人淚流滿面。
抓住特定環境下的細節進行寫作,抒發特定的情感,這是強烈的藝術表達,在學生自主批注的過程中對于這樣的寫作技巧有了基本的掌握,結合自己的寫作體驗進行深化,這樣的批注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自主批注的方法是最能帶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方法之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批注,架構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
參考文獻
[1]朱慶清.批注閱讀讓文本對話更深入[J].基礎教育研究,2017(10).
[2]王偉峰.多角度批注,有效引導深度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7).
[3]江開龍.批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