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玲
摘 要:當前我國玉米作物雖然有較大的種植面積但是產量并不算高,對人們日常食用需求和食品加工業造成一定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對于玉米種植適宜的土壤環境、播種管理、種子處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為玉米種植者提供技術上的借鑒,提升玉米作物栽培的質量。
關鍵詞:玉米作物;高產栽培;深松整地
農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關系到國家經濟的進步與發展。高質量、高產量的玉米作物可以在滿足人們食用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工業發展,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步,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因此,在栽培玉米作物時需要嚴格把控各個環節,積極提升玉米作物種植技術水平。
一、玉米種植技術現狀
玉米種植技術歷史悠久,以山西省為例,該省玉米種植技術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其中的英粒子玉米品種的大規模種植得到較好的效果。在60年代后期,玉米混合種植技術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步進行良種栽培的嘗試。因為我國各區域的氣候、地理位置的不同,玉米育種也隨著發生變化,一大批耐密高產的玉米品種深受種植者的青睞。全國各地的玉米產值也在持續的上升,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來臨。比如,玉米植株的倒伏問題較嚴重,導致作業強度增大,使全國玉米種植產業的發展受到影響。在現代化農機普及的環境下,玉米種植業也逐漸轉變為機械化種植,促進全國各地發展適合本地區的高產玉米栽培技術。
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圍繞機械化種植基礎的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可以在高密度種植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調整種植間距、行距,改善田間種植環境,減少邊際效應和倒伏問題的發生情況,增加玉米的質量和栽培效率,在利用機械化玉米種植技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1.玉米品種的選擇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基礎是品種優良的玉米品種。良好的玉米品種具有抗密、抗蟲害、抗倒伏等優點。同時,優秀玉米品種可以降低玉米栽培過程中的多余成本的投入,簡化玉米種植的過程。因此,在玉米品種選擇時需要以我國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比如,山西省境內部分縣位于黃土高原,擁有多種地貌種類,比如山地、丘陵,它們共同占據這些地區80%的面積。省內有沙渠河和涑水河,部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季候,同時日照時間充裕、四季變化明顯、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大約在12攝氏度,平均最高氣溫為26.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439毫米,降水較少易出現干旱現象。結合氣候因素可以得出,山西省內在選擇品種時需要選擇耐旱性較強玉米種子。側重選擇排列整齊、顆粒飽滿的玉米種子。比如山西省適合種植晉單52、先玉335、浚單20、鄭單958等。其中。抗倒伏、耐旱性較強的玉米品種時陜科6號和先玉335。
2.玉米種子的預處理
在選擇優質玉米品種之后,為了增加玉米植株抗蟲害的能力,可以對玉米種進行預處理。其中包含:拌種、陰干、日曬等工作。其中,曬種的時間需要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日照情況進行設置。比如,山西省境內平均年日照時間為2461小時,相比其他省份的日照時間略長,較適合玉米曬種。若想提升玉米種的抗病能力,需要在種子栽培之前利用藥物處理,如利用特殊的溶液泡種,增加玉米種的抗病能力,幫助其調整良好的生長狀態,注意泡種的溶液需要科學選擇。在浸種之前需要先曬種,通過陽光中的短光減少種子表面的細菌,增強種子內部酶類的活性,確保其具有透氣性與透水性,增加種子的成活率與出芽速度。玉米種子一般在早上九點至下午四點日照充足的時間段進行曬種,曬種時間一般為2至3天,這種做法可以減少玉米種子的生產周期,增加玉米產量。
3.將深松整地與保護性耕種相結合
玉米在栽培過程中,土壤因素對其的影響程度并不大。但是優質的土壤環境可以進一步提升玉米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建議玉米種植者在栽培前對土地進行科學的管理。在整地時注意新舊兩部分玉米茬的整理,需要清理干凈舊茬之后再進行栽培工作。山西省中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較少,地表水分容易蒸發。利用深松整地技術可以通過相關技術設備對土地進行深層次的疏松。這種技術適合各種土壤條件,可以突破犁底層,強化地表水分的深入能力,降低其蒸發損失和徑流。同時這種技術只包含松土,并不翻土,對土壤環境的改變力度不大,可以解決無法翻作土壤的玉米栽培難題,對于中低產的農田產量的增加十分有效,還可以利用堆肥育肥的方法增加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此外,利用秸稈還田覆蓋能夠減少多次翻地對土壤環境的破壞,保證土壤本身的營造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
4.改善田間管理方法,提升玉米植株的抗蟲害性
玉米在播種之后需要利用科學的田間管理方法,比如:追肥、灌溉,將玉米作物維持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之中。在玉米生長時,種植者需要及時的補充肥料,保證玉米生長所需的養料。比如,選擇的玉米品種持肥能力強,就可以利用玉米的生長周期增加有機肥料的事假,在施肥之后注意噴灑清水,減少肥料燒苗的問題。在灌溉工作中,對于生長初期的玉米品種需要利用噴、澆、灌的方式完成對整片田地的灌溉。對于中后期的作物需要利用灌溉管道開展田間灌溉工作,確保土壤中的持水量,需要注意在降雨之后適度減少灌溉量,防止洪澇現象的發生;在進行種間隔離工作時,防止玉米的普通品種與優質品種在種植期間出現雜交情況,從而影響玉米品種的質量。
三、結語
玉米的產量受種植方法、品種、種植設施、種植密度的影響。因此,高產栽培技術需要選擇高品質的玉米品種、科學研究種植密度,建立合理的植株群體結構。通過化學調控,定期為植物施肥、疾病防治,升級玉米種植手段,提升玉米群體的光合性能。總結當前生產栽培技術,推進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發。
參考文獻:
[1]邸艷波,朱秀章.探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18):76-77.
[2]陳偉英.山西玉米栽培技術的優化策略[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3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