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生?劉進軍?張瑞紅
摘 要:一條觀賞魚,售價從幾毛到上千萬元,觀賞魚有上千種,現在觀賞魚養殖正成為朝陽產業,在漁業經濟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利用蔬菜大棚養殖觀賞魚,養魚肥水排到棚外種植水生植物、生產魚蟲,魚蟲喂魚,形成魚-蟲(菜、水生花卉)-魚的生態循環模式,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關鍵詞:觀賞魚;養殖;技術措施
一、建池
利用地下水源豐富、交通便利的保溫棚、塑料大棚、智能溫室,棚內建池,鍋底狀,鋪防滲膜或篷布,底排水,進排水方便、布局合理。棚外空地挖魚池,池深一般60 ㎝左右。保溫棚一般7 m寬,靠墻一側留1 m通道,挖成5 m寬、10~15 m長、深0.6 m的魚池,邊坡夯實,中間挖排水溝,安裝管道,鋪設防滲膜,中間做排水槽,混凝土壓實,覆蓋攔魚網。每棚留一個池作為蓄水池。塑料大棚寬8 m,中間留過道,兩邊建池,一般圍成長5 m,寬3 m,用鋼管架子支撐,池深50 ㎝,中間65 ㎝,鍋底狀,方便排污,鋪設篷布,做好進排水,排水槽同樣混凝土處理,設攔魚網,排水管道與棚外池相連。智能溫室需整體規劃魚池、排水渠、生態溝、魚蟲培育池、室內道路,魚蟲培育池可建在室內,同時可合理設置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種植區等,做魚菜共生系統。配備熱帶魚繁殖專用網箱、增氧機、水泵、發電機、氧氣瓶等設備。
二、品種選擇
熱帶魚要求適溫15~35℃的品種,以小型為主,胎生魚如孔雀、皮球、瑪麗等30多個品種,其它有雙線、皇冠、地圖、藍鯊、雕科、清道夫、女王、斑馬魚、吻嘴等300多個品種,原則是適應能力強、生長快、市場需求量大。中國金魚,以名貴品種為主,如北京的宮廷金魚、福州蘭壽、如皋蝶尾、天津鎏金,利用鄭州地區光照時間長、水溫適合 、餌料易得等優勢,養殖精品金魚。其它觀賞魚,如一帆風順、中國斗魚,小規格的紅草、蘭草、黑草、錦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 飼養
1.保溫棚內魚池加注新水,保持水位40 ㎝,開啟增氧機,待水溫保持20℃以上3 d,開始準備放養魚苗或者各規格觀賞魚。飼養胎生魚,一般自己繁殖,提前在魚池內放入專用繁殖網箱,讓網衣上附著藻類。購買魚苗、種魚要求質量優、數量足、無病無傷,種魚達到性成熟年齡,雌雄比例3:1。魚苗運到池塘邊時,打開氧氣袋重新充氧后,放置魚池中15 min左右,待與魚池水溫一樣時,打開氧氣袋,輕輕加注魚池水,緩緩倒出魚苗、種魚。要仔細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2.撈取魚蟲或專用飼料投喂,要適口、營養全面,不同品種、規格的魚苗投喂相應蛋白質含量和粒徑的飼料,最好使用浮性飼料,便于觀察魚吃食情況,避免沉性飼料落入水底,污染水質。小型魚或魚苗以魚蟲為好,橈足類和枝角類較好,面包蟲、蠅蛆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3.利用大棚前面空地,建成魚蟲培育池,水深50 ㎝左右,定期把大棚內的肥水,通過低排管排到魚蟲培育池中,補充發酵畜禽肥做底肥,潑灑“水珠樂”肥水生蟲,開始要從其它池塘中引種,一般一星期后,大量繁殖,采取早上用80目漁網撈取,也可以在培育池中用采蟲器收集。
4.繁殖用的親魚可以購買或者本場自己培育,挑選成熟度好、體色鮮艷、體質健壯的成魚為親魚,放入棚內產苗網箱中,繼續投喂魚蟲,親魚繁殖的幼魚從網箱底部直接漏下去到魚池里,這樣避免種魚吃掉幼魚。一般一次放足量,一星期后把親魚連同網箱搬到下一個大棚中繼續繁殖。一對種魚每次可以繁殖50~200尾,每10 d左右繁殖一次。親魚撈出后,幼魚投喂魚蟲或者生物開口餌料,每天投喂4次,早晚巡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一般2~3個月即可長成商品魚。
5.購買的金魚苗6月底清塘消毒準備工作完成后投放。放養時把金魚經過同溫處理后,用5%的鹽水浸泡3 min,殺蟲殺菌后放養。放養密度100尾/㎡左右,每天投喂4次,選擇加州鱸魚料或鰻魚料為佳。每月挑選一次,去次留好,9月初精品金魚放養密度2-3尾/㎡即可。
四、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養魚先養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經常潑灑有益菌調水,保證溶氧,定期排出底部糞便殘餌,排水后及時補充新水。
2.餌料投喂。投喂時要隨溫度變化及時調整投餌量,做到“四定投餌”,定時、定量、定位、定質,嚴禁投喂變質餌料,可經常添加乳酸菌等,保證腸道健康。
3.溫度控制。做好溫度控制,保證適溫養殖。春冬季做好保溫,夏、秋季做好降溫,水溫控制在15℃~35℃之間。避免因溫差變化,發生魚病。
五、魚病防治
嚴格執行“防重于治、防治結合”原則,細心觀察魚的活動狀態和吃食情況,定期檢查有無魚病發生,嚴禁使用違禁投入品,可使用微生態制劑和中草藥等殺蟲除菌。銷售時要經過吊水池(缸),提前停食,拉網要輕,分不同規格,吊水1 d以上,同時做好防病處理,去除殘魚、病魚,降溫后打包充氧或者裝水車運輸銷售。
參考文獻:
[1]黃國穩. 觀賞魚養殖技術及管理措施[J]. 河南水產, 2014(3):17-18.
[2]郭楠. 觀賞魚養殖管理技術與病害防治要點[J]. 養殖與飼料, 2018(3):40-41.
[3]湯廣強, 莫育軍. 觀賞魚養殖技術1.[J]. 廣西水產科技, 2007(1):29-33.
[4]邊永德. 熱帶觀賞魚的疾病預防[J]. 科學養魚, 2006(7):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