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西藏地區實際,有針對性地分別討論了氣象觀測設備的維護管理以及技術保障,在分析研究中,重點探索了如何做好設備維護管理和技術保障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技術保障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因為一些技術上或是管理上的原因,氣象觀測設備有時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而且新裝備層出不窮,對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以及技術保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水平不高,技術保障體系作用不顯。因此探索分析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以及技術保障具有現實意義。
一、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
1.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上的難點問題。保證氣象觀測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是維護管理工作的關鍵目標,但是日常的維護管理工作難度比較高,因為一方面現階段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設備多,品種繁雜,溫濕度、氣壓、風向風速、降水等觀測設備,而這些設備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而自動化有一個問題是任何一個系統軟件都可能因為一些因素而導致出現故障,而一旦這些自動化的觀測設備出現故障將影響觀測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分布中部和東部比較密集,但是在西部非常的分散,很多氣象觀測站點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區,如西藏等,這些地區要做好氣象觀測設備的維護管理難度很高。
2.自動氣象觀測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正常工作下的氣象觀測設備應當滿足儀器時間常數、靈敏度、測量維度以及精確度符合要求,設備性能可以長時間可靠運行,設備標尺和關系曲線符合規定標準,設備可以在各種復雜環境下使用,不受極端惡劣環境影響。維護管理工作就必須要保證自動氣象觀測設備滿足上述要求。
而實際上很多自動氣象觀測設備會因為軟件問題而出現各種異常情況,比如系統接收的氣象要素信息缺失或者不正常,具體來看例如地面降水觀測設備優勢會出現明明沒有降水但是卻觀測到降水量的情況,這其中一個原因是前期實際可能有降水情況,但是設備在觀測當中出現了異常,導致觀測的數據滯后了,設備并沒有在降水時采集到數據,在降水結束后設備才開始進行數據采集。還有一個原因是空氣濕度較大,特別早晚露水、霜霧氣象下,可能會導致設備觀測到降水。在日常的維護管理中,這一類異常降水通常被稱為空跳降水量。這一類問題實際上根源還是在軟件上,硬件在沒有故障的情況下,軟件是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也有一些觀測設備出現異常情況,可能是日常維護管理中出現了人為失誤而導致出現異常的數據。比如說超聲波蒸發傳感器,這一類裝備在日常維護管理中是重點,可能會因為在清潔維護過程中連接管內產生了氣泡,導致設備運行異常。這一類問題則根源在于不熟悉自動氣象觀測設備的操作。
為了保證氣象觀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必須要以制度為基準,明確維護管理的基本標準,并嚴格執行,特別是要完善針對關鍵設備的清潔維護工作標準,出具作業指導書。因為對于自動氣象觀測設備而言清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必須要把握好細節,如果清潔不到位或者是操作不當導致遺留了雜物在設備上,很容易導致設備運行異常。所以應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按月、按周或者有條件的按天進行清潔維護,清潔維護中要求不能有殘留物,對于污染重、風沙大等環境下的氣象觀測設備應當盡可能地提高清潔維護的頻率,有條件最好按天進行。每周維護,每月進行一次大檢查。
3.氣象觀測設備異常情況處理。以上文提供的空跳降水量為例,當降水觀測設備出現空跳降水量,如果該異常數據出現在當班人員執勤期間,則需要快速定位出現異常數據的設備,然后到現場進行及時處理,而如果是在晚上出現的空跳降水量,則在交接班時進行處理,在處理時,應進入到設備出現異常數據的時間節點進行正時維護,刪除掉正時與出現空調降水量的具體時間的間隔時間以及空跳降水量。然后在系統上重新編輯好數據并保存為正時數據并發送,而后續的正時數據也必須要進行維護。
二、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技術保障體系建設
為了保證氣象觀測設備正常運行,除開日常的維護管理之外,必須要有完善的技術保障體系。以西藏論,近些年來已經建成了集氣象雷達、自動氣象站、雨量站、雷電監測站、水汽監測站、土壤水分觀測站、大氣成分觀測站等一系列氣象觀測設備為一體的綜合觀測系統,該系統中站點數量多,設備種類多,技術含量高,其維護管理工作涉及多個技術學科,如物流管理、大氣探測、信息網絡、電工電子、機械工程等等。目前西藏氣象局從組織機構建設、制度建設、業務建設等幾個方面著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三級技術保障模式,并且引入來ASOM系統,用于提升氣象裝備保障綜合效能評估,但因為組織機構、制度、業務還不完善,導致該系統的使用效率不高,特別是基層臺站,影響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
因此針對現在存在的普遍問題,首先應提升基層臺站以及社會對氣象觀測設備維護管理的參與度,可通過引入評估技術、優化相關的裝備保障機制體制來實現基層臺站以及社會的廣泛參與,特別是保障機制,應當明確維護管理以及技術保障人員的職責范圍,明確技術保障機構以及崗位職責,通過加強對基層技術保障人員的培訓,提高ASOM系統的運用率。
其次,加強氣象觀測設備技術保障工作的集約化法治,通過構建物流信息系統,實行雙備份檢定模式,構建遠程技術保障平臺,建設遠程監控系統,當系統發現設備出現異常則快速定位出現異常的站點,并且自動推送信息給駐站人員,以便快速響應異常處理。
再次,要強化氣象觀測設備的維護管理,方法上文已經給出一些建議,在此不作贅述。
最后,強化人員培訓,為了提升氣象觀測設備技術保障工作的效能,就必須要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應當理論扎實,業務精湛,技術能力強,因此要加強人員培訓,通過精細化內部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的技術能力,同時要強化培育責任意識。并且要構建業務、科研有機融合的人才建設體系,通過內部培訓,外部招聘,以業務、科研為基準,保證技術保障工作中管理、技術、科研創新的協調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的不斷革新,各種新型的氣象觀測設備投入運營,這給氣象觀測設備的維護管理和技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氣象觀測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就必須要加強針對其的維護管理以及技術保障工作。就本文的研究內容來說,是具有顯著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鐘志概,楊麗英.新型自動氣象站數據異常因素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 36(09):166-167.
[2] 李青建,羅紅,閔怡. 新型自動氣象站異常數據快速診斷及處理方法[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6,33(02):117-120.
[3] 張南,高井寶. 新型自動氣象站測報業務軟件運行故障及應對辦法[J].農技服務,2017,34(09):79.
作者簡介:巴桑次仁(1991-11-)男,藏族,西藏山南扎囊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地面測報與預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