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洪青
農村工作多年,經常接待群眾財務上訪,要求查賬,堅決要找出村干部中飽私囊的證據。為了讓每個村民都能很好的了解村級財務狀況,根據民主理財的相關規定,由村民選舉理財人員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代表村民進行理財工作。經過民主理財人員簽字的賬務方可入賬。村民前來上訪的時候,我們首先會詢問民族理財人員的理財結果公示給大家看了沒有,大多時候得到的回答是理財結果確實公示了,理財人員是村干部找的自己人,什么問題都看不出來,只負責簽字,對這個理財結果不承認、不接受。本來民主理財制度建立在保護群眾利益的層面,但實際操作起來更多的是無奈。
首先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的選舉,農村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剩下大多爺爺奶奶帶著孫輩留在村里生活,沒有能力參與村里事務,有能力的青壯年,基本不會放棄外出打工而回鄉參加民主理財。來理財的只能是些在家里的歲數較大的老人。其次民主理財的理財時間,票據必須是經過理財人員的同意才能入賬,在實際操作中是票據經過領導批核后,會計便進行結算。往往到理財小組理財的時候,賬已經做好,有時賬本都裝訂成冊了,就等履行個簽字程序。再就是民主理財的質量問題,大多理財人員不是專業會計,看不懂賬。
如何能讓群眾真正參與理財,做到財務公開,主要有以下解決方案:
一、紙質、網絡全方位公開
我區已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和“三資”監管平臺,但由于使用條件、系統構造模式等限制,難以滿足個人的貼身服務、個性化服務、即時性服務要求。為此,我區與軟件公司聯系,開發了陽光APP,將原來兩個平臺的功能進行移動化處理,村級財務、涉農資金、工程項目等事項在村部和APP上進行同步公開公示,本村村民以自己賬號登錄,可以本村的賬務及與村之間往來,合同承租人實名進入系統,操作自己的合同履行。村級外部人員可以以游客身份了解新農村情況。同時具有實名認證身份功能,支持銀行網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在線支付。
二、規范公開內容,實行網上監管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要求公開的事項,如計劃生育政策落實、救災救濟款物發放、宅基地使用、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報酬等,應繼續堅持公開。要繼續把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所有收支必須逐項逐筆公布明細賬目,讓群眾了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同時,要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及時豐富和拓展村務公開內容。當前,要將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農村機動地和“四荒地”發包、村集體債權債務、稅費改革和農業稅減免政策、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種糧直接補貼,以及國家其他補貼農民、資助村集體的政策落實情況,及時納入村務公開的內容。農民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也應公開。村里重大事項進行事先公示,村民只要能上網,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投票表決。小額支出必須按時公示,經過審核真實性后,由村民網上簽字后方可付款入賬。這樣避免了矛盾產生時候與民主理財小組人員互相扯皮。
三、增加會計培訓,普及財經法規
光有監督、處罰手段還不夠,真正提高會計質量,還得從提高人員素質開始。在理財中發現,很多理財人員不懂賬務,很多往來被認為支出,造成很大的誤會。我們在實踐中采用了場地培訓和網絡培訓鄉結合的方式。很多年齡大的會計,比較喜歡場地培訓,他們往往學習起來很認真。而年輕會計,學習業務知識比較靈活,往往會主動提出問題。我們才采用了網絡方式。針對村民,我們將會計培訓的視頻和課件,發送到網絡和各鄉鎮,對普及會計知識和法規起來很大作用,對村級財務全民監督起來推進作用。
四、民主理財對惠農資金的監督
近年來國家財政對支農惠農補貼資金加大力度,為有效防止資金被截留、挪用和侵占,加大民主理財小組對支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政策的培訓,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支農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分為兩種,一種是財政撥付給村的直撥資金。使用過程存在的問題是各部門的補助資金,沒有進行一個漏斗向下,有轉入鄉鎮財政的,有轉入村干部賬戶的,有直接由村會計拿現金的。轉入村干部賬戶和拿現金的,往往由村會計直接開具入賬。具體補助金額,村干部說不清。理由就是別人給的好處。層層克扣。另一種直補資金,光靠民主理財人員進行理賬,賬面上無法查看。直補資金主要是糧食、畜禽、農機補貼等,這類資金由財政直接打卡到農戶,并不入村賬戶,因此在村賬上面是看不出來的。這就要求民主理財小組以監督公共事務方式從開始申報到最后的資金打卡進行監督。避免一些灰色地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