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艷
摘 要: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精準扶貧”已經成為農村貧困地區脫離貧困現狀,走上致富道路的有效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對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七甲鎮經濟情況與當地民情的實際研究和分析,本文清晰的展現了當地的經濟水平與精準扶貧的實踐困境,通過對當地情況的研究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相關脫困扶貧的創新策略,希望可以緩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困境,提高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村精準扶貧;實踐困境;路徑創新探索
與城市化建設欣欣向榮的情況相反,一些偏遠農村的生活狀態依舊停留在水深火熱的困境之中。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開展“精確扶貧”工作,幫助貧困農村老百姓脫離貧困現狀,全面發展國民經濟,快速提高貧困地區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繁榮向上。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需要及時跟進國家節奏,快速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建立完善的扶貧機制,推動農村經濟體系快速發展,攻克貧困難關,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
一、農村精準扶貧內涵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根據不同的貧困區域環境、不同的貧困農戶現狀,進行科學有效的扶貧對象識別工作,進行精準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主要針對當地的貧困居民,開展“誰貧困就幫扶誰”的精準扶貧工作。全新的扶貧政策不僅是國家加大扶貧力度的表現,也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展現,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保證了社會的公平性,減少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保障貧困農戶的基本利益,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農村精準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1.幫扶對象識別困難。精準扶貧主要的工作任務是“精和準”,保證幫扶對象的精準性是開展扶貧任務的首要內容。由于扶貧對象是當地的貧困農民,這些受眾群體基本處于外出打工、身體殘疾、文化水平低的情況,加上農村裙帶關系現象嚴重,建檔立案基本屬于村干部的工作管轄,其他村民進本接觸不到,或者沒有防范意識。農戶的參與度有缺失,關系扶貧和親情扶貧現象嚴重,貧困戶管理成本高等問題對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產生重大的阻礙作用。
2.扶貧管理內容粗放。受傳統粗放扶貧的理念影響,一些村干部還沒有完全理解精準扶貧的核心理念,實行“一刀切”的扶貧政策,或者在實踐過程中有一部分人員因為私心和利益驅使,管理制度不規范,擠占他人名額,挪用貧困資金、冒領或者閑置的不良現象發生。也有一些村干部對于當地村民的信息管理不規范,導致扶貧進展出現卡殼狀態,沒辦法有效進行扶貧政策。
3.分配方式不合理。精準扶貧的分配方式在一些地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上基本的貧困需求比較多,例如:學習救助、自然災害、病蟲害災害、低保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房屋改造等都是導致農村農戶貧困的原因。大量的采集信息工作分配到有限的村干部手里,精力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導致一些干部只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貧困標準,存在一定的分配隱患和不合理性。
4.監督管理機制不成熟。通過一些暗中調查和采證發現,大量的扶貧資金下發后,經過層層剝削到達農戶手里已經所剩無幾,一些貪污腐敗的不良官員因為貪圖利益,將扶貧資金進行各種手段的剝削,不僅貧困戶農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實的貧困補助資金是多少,有些真正了解的貧困農戶因為受到了貧困金,恐懼當地干部也不會進行舉發,檢舉。
5.貧困農戶不配合政府工作。一些貧困農戶因自身素質與道德水平問題,不愿意配合相關調查人員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隱瞞經濟來源,虛報實際情況,迷惑相關村干部,爭取本不屬于自己的貧困資格。極端的思想道德素質差的農戶甚至不愿意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坐吃山空,心安理得的享受國家的扶貧資金。
三、農村精準扶貧路徑創新探索
1.完善精確識別機制。想要做到精準扶貧,首先需要建立精準的信息管理庫,通過對當地農戶信息的全面采集,實事求是的進行扶貧工作開展,真正的照顧貧困農民,幫助貧困戶和困難戶脫離貧困狀態。積極宣傳精準扶貧政策,保證每家每戶都了解國家政策的施行目標,主動積極的參與信息采集工作。當地有關部門可以成立相關信息采集小組,爭取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可以采取明暗兩個信息采集小隊,全方位的采集農戶信息,爭取做到信息準確最大化,同時也要征求民主意見,主動進行舉報獎勵機制,對于虛假信息的上報者,一定要嚴懲不貸。
2.完善農村基礎建設。完善農村基礎建設相對于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簡單的多,但是完善農村基礎建設的目的在與幫助當地整體農戶脫貧。“想致富,先修路”,道路基礎設施是當地農戶走出去的第一步,不僅可以吸引外來人員開發建設當地特色,也能讓“圈”內的農民見識到祖國的發展和輝煌,增長自身的見識,了解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動態,積極開發創造,脫貧致富。只有全體村民的基本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將減少大部分的阻力。
3.創新扶貧管理體系。創新永遠是符合當代發展的思想理念,進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更離不開創新體制的開展,扶貧管理可以突破傳統思維觀念的桎梏,從底層貧困農民的工作開始發展,一步步的向上,優化創新管理機制,不僅將責任制度的開展完善到個人,更要讓相關人員了解到虛假信息上報以及不合理開展工作的危害性,從根本上解決貪污腐敗問題。例如,相關政府或單位可以建立單獨的扶貧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后期管理和相關咨詢工作,幫助農民了解最真實有效的相關信息,了解相關的扶貧標準,對號入座,主動上交相關資料完善農戶的信息,幫助扶貧管理工作的開展與完善。
4.完善精準考核機制。考核機制的完善是重點關注和制止貪污腐敗事件的發生,透明化管理幫助老百姓監督有關管理人員和村干部是否有貪污腐敗現象,明確的獎勵機制幫助老百姓建立對政府的權威公信力和信任感,聽黨的指揮,配合政府的相關工作,減少以權謀私事件的發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有關部門可以建立舉報平臺和相關公眾號,幫助一些“敢怒不敢言”的普通百姓勇敢踏出舉報的第一步,也可以方便農民了解最新的政府政策與相關工作的開展。
四、結語
創新與突破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全新探索途徑,推動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將傳統扶貧工作中的弊端進行補充和優化,保證扶貧工作的公開透明,提高農民的道德意識,了解國家政策的具體內容,幫助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改善當地農民生活水平,全面推動奔小康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王國勇,邢溦.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探析[J].農村經濟, 2017 (9):58.
[2] 朱 云 , 吳春鋒 , 黃斌瓊 . 精準扶貧方式方法研究 [J]. 老區建設 ,2014(15):41-44.
[3] 張琦,馮丹萌,史志樂.十三五期間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7(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