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躍溪
摘 要:植物是生態綠化的主體結構,在現階段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狀態下,需要通過大力的植樹造林和建設綠化工程進行改善。為了保障植物能夠保持健康、良好的狀態進行生長,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植物進行保護。這里就涉及到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的工作,還需要工作人員掌握科學的植物保護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防止植物受到病蟲害、人為等破壞威脅。林業管理人員需要明確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將保護預防放在主要地位,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應用保護技術,本文將對植物保護技術與病蟲害的綜合治理方法進行論述。
關鍵詞:植物保護技術;病蟲害;綜合治理
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是多個植物保護技術的組合運用,目的是安全有效地進行病蟲害防治,避免植物遭受不良因素的破壞,為植物生長創設良好、安全的環境。現如今,生態發展理念被貫徹應用于社會建設發展,植物保護是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任務。通過科學運用植物保護技術進行病蟲害治理工作,對于林業生態建設以及效益提升來說均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同時對于人類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尤為重要。
一、植物健康生長期間的主要威脅因素
1.病蟲害的威脅
病蟲害在植物生長期間會一直伴隨,病蟲害大多數都具有傳播速度快、破壞力強的特點,容易造成成片的植物受害,嚴重情況下植物會死亡。病蟲害對植物健康生長的危害性顯著。病害是以病菌方式侵害植物,蟲害是指有害昆蟲啃食植物,對植物進行破壞,若是病蟲害發生并蔓延,勢必會對植物造成嚴重的損傷,植物生長和發育都將被嚴重的抑制。
2.環境因素的威脅
植物由于本身品種的不同,對生長環境也有不同的要求,包括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等等,植物所處的生長環境當中,若是不符合植物生長需求,那么植物的生長發育就難以保持正常良好的狀態,植物的生長發育效果就會產生不良性的變化。舉例來說,當植物栽植土壤當中水分缺失或者肥力缺失時,植物會營養不足,長期缺水也會導致植物死亡。
3.人為因素的威脅
人為因素對植物的破壞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如今還是有很多人缺乏植物保護意識,還有的為了獲得經濟利潤而對植物進行破壞。雖然各地區都在對濫砍亂伐等人為破壞植物的行為進行禁止,但是力度還需要加強。如還有人會在林區亂扔垃圾,還在隨意放牧,這些都是人為的威脅因素。
二、植物保護的重要性及作用
1.植物保護工作強化的重要性
現代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程度嚴重,空氣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變暖等生態惡化問題愈加明顯,植物亂砍亂伐、病蟲害程度加劇等都對植物健康生長有嚴重的威脅,植物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無法更好的發揮。因而需要通過有效的植物保護工作,來對植物健康生長的威脅因素進行全面的預防和規避,可見植物保護工作強化的重要性。
2.植物保護工作開展的主要作用
植物是生態系統當中的核心結構,植物生存與人類生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對植物的有效保護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并構建良好的綠色環境,為人們營造舒適、清新的環境,對各種污染問題起到凈化的功效,緩解污染問題對人類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植物具備的調節與改善功能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通過對植物的保護,來促進生態問題的改善。同時,植物也是城市綠化和林業建設的主體,通過對植物的保護,能夠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
三、應用植物保護技術開展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工作
1.常見的植物保護技術種類
在應用植物保護技術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林業管理人員首先需要結合當地常見的病蟲害問題,選擇合適的植物保護技術種類。這還需要工作人員能夠分析出不同技術的應用優勢和不足,保證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中的植物保護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化學防治技術,是根據病蟲害的實際種類,利用專用的化學農藥、殺蟲劑等進行合理配制和噴施,這種方式需要嚴格規劃化學藥劑的使用濃度,劑量以及藥劑類型。這種防治技術雖然應用效果比較高,但是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還會對植物的健康生長產生不良影響,需要工作人員引起高度重視。
(2)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病蟲害的習性特征,來采取物理手段進行防治。如,針對具有趨光性的蟲害,可以利用光亮吸引然后集中滅殺。這種方法成本比較低,但是見效較慢。
(3)耕作防治技術,就是將植物栽植種類、時間以及生長環境進行改善優化,來創造更加良好的生長環境,讓植物自身生長效果得到強化,抗病蟲害能力增強。
(4)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在植物生長環境中引入病蟲害的天敵,來抑制病蟲害的發生發展,達到防治的效果。
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對植物自身生長特點、生長環境特點以及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規律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為依據采取有效的防治技術方法開展防治,對于化學防治技術需要慎重使用,避免化學藥劑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現階段,應用效果最好、防治方式最科學的就是生物防治技術。而為了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林業管理人員還需要合理使用多種植物保護技術,全面提高病蟲害的治理效果。
2.全面優化和保護植物生長環境
對于植物生理性病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植物的生長特性和其生長規律,對植物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盡可能地減少因為溫度、光照、濕度、土壤等對植物生長發育不利的環境因素,對植物的生理性病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在開展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時,應當充分關注于技術操作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3.加大植物保護宣傳力度,強化人們植物保護意識
對于植物破壞的人為因素,就要通過強化人們植物保護意識和完善植物保護規章制度進行防治。首先,要加大植物保護宣傳力度,讓人們了解植物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植物保護制度和法律法規,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對于人為破壞植物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處。
綜上所述,在病蟲害治理工作中綜合應用植物保護技術,能夠為植物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對威脅植物生長的因素進行預防和治理,從而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發育,更好的實現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的綜合發揮。
參考文獻:
[1]鄭志瓊.淺論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統計與管理,2015(2):148-149.
[2]閆安,白璞,王小艷,等.簡述農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的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