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馬偉?王坤宇
摘 要:近幾年,因為林木種植狀況受到環境以及社會因素的干擾,促使國內的林木病蟲害泛濫情況嚴重。本文對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提高重視力度、增強管理過程中的科學技術水平、嚴格管理工程用苗種類等方面做以深入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病蟲害;生態破壞;防治措施
在國內的林木管理過程中,因為其涉及的環節較多,并且涵蓋的管理流程復雜,管理的質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林木內的病蟲害蔓延情況嚴重,影響到我國林木行業的總體發展,長時間任由其蔓延,就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
一、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
1.病蟲害情況嚴重
現階段,在林業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出現較為明顯的就是病蟲害泛濫情況。因為全球氣候變暖,以至于國內的暖冬狀況嚴重,出現旱災的次數不斷提升,從而為病蟲害的蔓延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與此同時,由于人工造林的面積在逐漸增加,人類對其的大規模開采利用情況較為頻繁,所以就會影響著其發展速度,因為經濟利益的影響,大部分林木工程都會長期處于種植培育狀態,病蟲害因此也得到了可以常年繁衍的生存環境,在此種外部環境優勢條件下,病蟲害的蔓延狀況尤為明顯。隨著時間的遞增,林區的病蟲害種類也因此得以豐富,面積較大的林區,內部病蟲害高達上千種,并且數量和種類也開始朝向逐漸增加的態勢發展。針對此種狀況,有關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其的重視力度,強化多種手段的控制,防止局面的惡化。
2.生態破壞嚴重
林間的建設會帶來大量的經濟收益,但是因為目前國家還沒有詳細的法律管理政策,以至于在平常的管控過程中,含有大量的不合理執法方式,促使林木行業的發展較差,樹木的種植種類逐漸朝向單一化趨勢發展。此種發展狀況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弊端,就會促使樹種的單一化,不利于防治外來物種的入侵,一旦生態的生物鏈得不到循環發展,就會促使內部的生態鏈斷連,單一化的物種缺少天敵的侵擾,會大量的在林間繁育。與此同時,在傳統的林間管理過程中,面對病蟲害的治理,較為依賴農藥的噴施,以至于林間的植物和土壤會長期受到農藥的影響,土地板結情況嚴重,病蟲害抗藥性較強,林間的生態受到嚴重的干擾,很難實現持續化發展。
二、提升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質量的對策
1.提高重視力度
針對上述的病蟲害泛濫狀況,要想實現對其的高質量治理,有關管理部門就應當加強對其的管理力度和重視力度。因為在部分偏遠的山區,林間資源較為豐富,當地政府會采用私人承包的方式,進行對當地資源的分配,從而提升當地的經濟發展,由于承包戶多數都是農村人,綜合素質不高,所以對病蟲害防治過程的專業知識了解較少。在此種因素的影響之下,當地政府可以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宣傳力度,讓民眾意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讓其了解到國家的有關防治條例,引起承包戶的重視,從而才會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加強對病蟲害的治理。當地政府在內部管理過程中,需要以分化責任制的方式,強化領導效應,提升日常的管理效率,區分詳細的工作方向,將對當地的病蟲害防治提到關鍵性的會議討論中,從而切實的開展對林間病蟲害治理工作。當地政府有關管理部門需要和承包戶保持緊密的聯系,增加溝通頻率,并在對病蟲害治理的過程中,引導承包戶采用科學的方法開展大規模的治理,有利于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
2.增強管理過程中的科學技術水平
林間的病蟲害物種在近幾年開始朝向多物種化方向發展,以至于對其的防治應當更加具體化,采用多種科學的治理手段,加強對林區的全面管理。有關部門需要到實地進行對病蟲害種類的調查,分析物種的具體種類,并有針對性的制定詳細的治理方案,分化重點的管理地區,運用大量的科學設備和防治技術,從而實現對病蟲害的綜合化管理。例如,針對林間生態鏈斷鏈的情況,應當合理研究物種,并引進大量的天敵,對其繁殖規模和生存區域進行限制。在林間放置大量的黃板以及誘捕器,引誘林間的大量害蟲,此種物理治理的方式,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通過更科學化的技術手段,維護當地的生態建設,防止破壞當地的土壤內部生態狀況。另外,當地有關部門需要積極鼓勵承包戶,到林間刮除病斑,有效的抑制病害蔓延,防止出現常年留存的病害,保護當地的林業建設,有利于在后期提升林間樹木的質量,為農戶創造客觀的經濟收益。
3.嚴格管理工程用苗種類
當地的林間樹種一旦朝向單一化的方向發展,就會導致林間的生物鏈斷鏈,其中大量沒有天敵的害蟲會肆意泛濫,造成林間生態平衡性受到影響。與此同時,由于林間的品種單一,以至于病害的發展會朝向多樣化發展,林間的樹木種植密度較低,導致病害會呈現成片的發展態勢蔓延,不利于后期的管理。針對上述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林間增加不同的樹種,當地專業的工作人員,需要分析當地的氣候,從而積極改善當地的多樣化林區建設,增加大量的不同種類樹種,即使種植密度較低,也可以減緩病害的蔓延速度,甚至有些樹種天生就會地域一些病害的侵擾,實現對病害蔓延范圍的控制。此種方式在目前的協調性林間管理中較為常見,借助生態中的自然影響因素,促使林間的生態得到有效的維護,既減少了大量的病蟲害干擾,同時還有利于維護當地的生態發展,降低農戶使用農藥的次數,實現可持續化的種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近幾年的林木發展過程中,因為管理環節以及社會干預性因素較強,以至于在實際的林木培育過程中,總體的管理質量并不好。林業部門需要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在日常的管控期間,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視力度,從而維護當地的林業行業發展,確保在后期收獲時有客觀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周蓓,張沛棟.林木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及防治策略[J].農家參謀,2019(20):105.
[2]王海松.林木病蟲害防治的影響因素及措施探討[J].綠色科技,2019(15):238-239.
作者簡介:董磊(1972-01-)女,漢族,1991年11月參加工作,河南省淮陽縣人,副所長,本科,工程師,現工作于河南省周口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從事林木病蟲害防治及園林綠化工作。
通訊作者簡介:王坤宇,男,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