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千
【摘 要】本文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從企業在財務中的籌資和經營等方面的風險入手,提出該如何應對財務風險。
【關鍵詞】財務風險;信用風險;風險預警
一、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
(一)籌資風險的特點
籌資風險一般情況下表現為企業籌資資金可能失敗、籌集過程中成本過高或者資金本身成本過高、籌得的資金無法滿足最終收益的預期、甚至無法覆蓋籌資成本等現象。高新技術企業籌資大多是還本付息的借款,但企業未來的收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相比于傳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是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市場競爭的壓力也要大很多,這也放大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籌資風險。因此,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籌資決策特別重要。
(二)投資風險的特點
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風險也是企業財務風險中重要的一部分。企業在進行各項投資活動的時候通常都面臨著各種風險,主要是無法保證投資者投資預期的實現。企業投入的本金大,如果不能夠妥善地處理投資活動,就特別地容易使企業受到重創。資金的投入與回收之間是有周期的,在這期間可能遇到無法預知的事情,可能最終無法滿足預期收益,造成本金損失。
(三)資金回收風險的特點
高新技術企業隨時存在資金回收的風險,導致企業財務損失。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自身資金投入研發、制造、銷售的時間間隔本身就比傳統企業要長很多,所以一旦遇上資金回收的風險就非常有可能造成資金鏈條的斷裂,甚至會直接導致企業破產。并且高新技術企業相對來說創立的時間都比較短,信用度自然比不上那些傳統的大企業,所以這也使得資金回收的時間變得不確定。
(四)收益分配風險的特點
企業長期經營積累的收益的分配往往需要考慮投資方案、外部籌資情況以及成本與收益分析結果等各種因素,且收益分配信息的傳遞及股東與員工的反饋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分配方案。如果企業留存收益不足而分配股息過多,這會導致公司的后期發展的資金支持不足。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充足的研發費用是持續創新的物質保證。如果沒有足夠的留存收益作為保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必須重視留存收益與股利分配之間的平衡,以鼓勵投資者信心,確保公司創新能力的實現,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一)資金使用效率和風險控制成效低
為了能夠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近兩年來,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地投入研發費用。例如,為了保證研發費用,公司從銀行借入大量資金,通過固定資產擔保貸款。但是,企業的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壓力。高科技預算系統尚未到位。雖然預算的項目比較的詳細,但它們并未與公司其他部門的整體預算完美整合。
(二)缺乏控制信用風險的完善措施
從目前來看,高新技術企業對信用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尚有欠缺。一方面,如果企業與信用水平較高的客戶合作,產品銷售或技術轉讓后,有一定的回收期,但是不論時間多久基本都能收回。另一方面,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拓展,企業營銷部的員工對產品銷售更感興趣,對產品退貨還款缺乏熱情,可見,在公司的信用風險控制中,主要體現在對銷售的事后控制。
(三)融資方面存在風險
在企業籌集資金的過程中,負債是籌資風險的主要原因。如果企業過度負債,那么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不可避免地增加。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增長時期,由于業務發展快,公司運營規模一直在擴大,其資本需求也隨之增加,造成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比例較低。
(四)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缺乏健全性
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是現代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風險控制機制的建設要求公司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指定專業的風險管理者,建立特殊的系統,然而,從高新技術企業的現狀來看,在金融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立、專業風險管理人員的聘用和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三個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
(五)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缺乏
積極監控風險的狀態主要體現在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方面。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是一個隨機的過程,然而,很多高新技術企業缺乏科學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一旦財務出現狀況,只能處于被動狀態,無法及時有效管控、化解風險。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情況所體現的財務制度深層次的漏洞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隱患。即使這一次能僥幸脫險,但是這種潛在的致命漏洞會一直威脅著企業的發展,制約了企業應對突發財務狀況的能力,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籌資風險的控制措施
1.優化資本結構
企業可以通過舉債經營來掌控盈利狀況。但是借債并非完全沒有風險,經營者要學會規避一些特殊的籌資方式,以避免一些致命的金融風險。因此,企業應該注重償債能力,過度的負債導致自有資金減少,財務結構框架傾斜,財務結構不合理,財務風險就會增大。
2.拓寬籌資渠道
拓寬融資渠道,首先要求企業實現企業信息透明化,減少企業與潛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此外,企業還應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力求得到政策的支持。在融資和銀行貸款的條件下,還應致力于從其他融資渠道獲取資金,同時,企業應不斷提高資金使用率,有效地利用資金,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
3.關注借款資金的借款期限
借貸期限越長,資金的使用也越靈活,公司也越能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資金安排方案,此外,企業投資的選擇方法也應當結合籌集資金的估計數量,對籌集各方面的成本進行認真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