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柳
金圣嘆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峰,在明末清初文化史上是一顆耀眼的星,是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他批三國、批水滸、批西廂、批唐詩諸家,他把曾經被文人墨客輕視的小說、戲劇抬上了臺面,從此與詩歌并駕齊驅。他同時還是中國白話文文學的先驅,在中國文化史上熠熠生輝。
金圣嘆名字大氣磅礴,毫無俗氣,聞之如雷貫耳。其實,“圣嘆”不過是他的字。他一生狂放不羈,能詩善文,卻無心仕途,不是能力不夠,是自己不想玩,曾經應試第一,連順治皇帝都不敢小覷: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當時的皇帝都為他點贊。
金圣嘆的名字大氣,連死都與眾不同。因為“哭廟案”被判斬。刑前,與家人相見,形態自若,對兒子蓮子、梨兒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死神將至,還不忘幽默,金圣嘆心有多大!
這還不夠,大師一定要把幽默進行到底。在獄中他對獄卒說有個發財的秘法,獄卒聞之大喜于是傾耳細聽,大師告訴他“腌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行刑時刻,劊子手手起刀落,大師人頭落地,兩耳滾落兩個小紙團,分別是兩個字“好”“疼”。搞得劊子手哭笑不得。
金圣嘆之死,使我想起了一句話,“臣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但臨死還不忘幽默一把的人,唯金圣嘆一人而已。
金圣嘆,可嘆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