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巧怡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演藝學院 北京 1026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文化產業是提升中華民族軟實力的重要支撐。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為電影文化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使中華民族電影文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電影是19世紀的產物,是根據大眾需求產生的娛樂產品。電影可以同時滿足人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將一定的電影情節、人物性格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現階段的電影不僅具有娛樂功能,還在無形中起到一定的引導功能,引導觀眾的社會價值以及行為方式[1]。
文化產業與電影之間相互促進,增強文化的功能與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而電影也是打開世界窗口的途徑之一。中國在數千年的歷史沉淀當中,積累了無數的文化財富,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的一塊瑰寶。我們應當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以其為基礎豐富國內電影資源,從而促進電影行業發展。
在電影文化發展中,我們要選擇那些優質的電影進行市場傳播。電影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傳播給觀眾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人群來說,他們還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這個階段,讓青少年接受優秀電影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幫組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反之亦然。
一部優秀電影所展現出的歷史文化,將加深觀眾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印象,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傳統。
縱觀近幾年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一些年輕電影導演的成長使我國電影創作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些導演成為我國電影自主發展的中流砥柱。從電影創作的角度來看,我國電影產量每年都呈上升趨勢。
但在電影創作發展迅猛的同時,諸多問題也接踵而來:雖然產量上升,但我國電影的質量卻沒有得到保障,許多電影的商業目的過于明顯,忽視了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許多電影缺少實質性的核心價值觀,觀眾僅得到視覺、聽覺上的滿足,卻缺少感情上的共鳴[2];不僅如此,電影創作中還出現題材扎堆現象,如果有某部電影爆火,那么許多相似題材便接踵而來,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
現階段,國營電影制作機構逐漸向企業轉型,很多電影制作機構均已上市,這就導致了電影融資的普遍化。一些國內融資機構及部分著名外國電影公司也開始進駐中國電影市場,例如美國的夢工廠。與此同時,我國的電影也走出國門,走上全球化的發展道路。我國擁有許多優秀的電影制作人,如張藝謀、吳宇森等,他們創作出的優秀作品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但我國電影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電影融資中,投資人大都青睞那些實力雄厚的電影公司,使得這樣的公司融資過剩,而其他名氣不大卻非常具有潛力的電影創作公司得不到足夠的資金。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電影產業的高效發展。
我國電影行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2017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接近600億元,與幾十年前我國電影票房收入不足10億元相比,我國電影行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但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電影軟實力明顯不足,其中缺乏人才是主要原因之一[3]。在我國電影制作團隊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遠遠不夠,并且電影制作團隊的整體素質偏低,這一問題亟需解決。
現階段我國電影產量不少,每年產出的電影有數百部之多,但大量影片在題材方面“扎堆”現象過于嚴重,導致我國電影的知名度與發達國家相比普遍偏低。比如西方國家的好萊塢電影在知名度、廣度、深度上具有更加強大的引導力;而我國票房收入靠前的幾部電影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等國人為之驕傲的優秀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并不那么理想。
因此,應多培養優秀的電影制作團隊,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國產電影,從而加強國產電影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
我國電影中缺少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內涵的傳承。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必須建立在自身優秀的文化底蘊之上,以傳統的、積極向上的文化為支撐。大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有底蘊、有內涵的電影,在此基礎之上去學習、引進外來優秀文化,才能夠創造出有內涵的優秀電影。
現階段我國每年能夠產出數百部電影作品,這些電影大多數類型相同,且質量普遍偏低。由此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電影產業需要創新性的電影人才,引進新鮮血液,為更多年輕的電影創作愛好者提供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平臺。
為提高我國電影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我們不僅要引入國外的優秀電影,更要學習國外優秀電影制作人的電影技術,提高我國電影綜合實力[4]。要利用國外先進的電影技術以及電影行業發展經驗,不斷提升我國電影的技術水平,融合深厚的歷史文化,使我國的電影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
中國電影工作者要對我國文化具有堅定不移的自信,掌握和傳承我國歷史文化的精髓。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努力創作出能夠屹立于世界的電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