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李 楊 興 周 蕾 王祉歡
(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成都跨境電商產業園按照“跨境電商平臺+外貿綜合服務+國際物流口岸”相融合的新型第三代產業園模式規劃建設。主營進口母嬰、紅酒、汽車等產品,國有企業主導出口,經營木材進口加工業務;此外鋼鐵、五金、零件等產品占少數出口額。產業園區在2019年5月底有50家企業入駐,跨境電商年貿易額為2億,貿易額呈持續增長態勢。產業園主要經營大宗貿易和跨境電商貿易,對應B2B和B2C兩種交易模式,目前大宗貿易額占園區總貿易額的90%以上[1]。
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分為南、北、中三線。中線從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出口經明斯克到達馬拉,共長9826公里;南線從霍爾果斯出口經阿拉木圖,經里海、黑海到達歐洲,是蓉歐快鐵中唯一有水路運輸的線路,總長度為12816公里;北線從蒙古出口,經俄羅斯到達歐洲,總長度為11565公里[2]。
跨境電商是指在關境之間進行貨品交易,并通過互聯網完成線上訂單、支付的商業活動。成都跨境電商產業園利用政策支持與便利的交通條件,支持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并積極打造對外貿易產業園。園區由成都市商務委員會設立,吸納跨境電商企業并為其提供海關、政策方面的便利和優惠,代表園區企業與政府部門,反映情況、表達需求,成立電子商務協會,進行行業的自我管理。對于園區內部的經營企業,園區為其提供價格實惠的辦公場所,經營額達到相關規定的,可獲得現金補貼[3]。
青白江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5條高速、5條鐵路、2條國道、1條省道穿越而過,構成通達全國的交通網絡。從青白江開出的蓉歐快鐵是中國首個實現每日開行的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為海運的三分之一,運輸陳本僅為空運的八分之一,構成了貫通歐亞的貨運走廊。蓉歐快鐵連接歐洲、絲綢之路經濟帶、孟中緬印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形成了全方位物流發展模式,完善的物流體系支撐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4]。
隨著跨境電商產業的迅猛發展,對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劇增,倒逼著成都跨境電商產業園重視人才培養與引進。除了在全社會范圍內招納人才外,產業園還積極與各大高校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設立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和高校實習基地,培養出滿足產業園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不斷推行,國際產品交易種類呈多樣化發展,成都跨境電商產業園依靠蓉歐快鐵經營外貿平臺建設,為了進一步增強產品優勢、擴大市場,產業園抓緊自有特色品牌建立,以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為核心開拓市場。產業園在給園區內部企業提供政策和海關等優惠的同時,從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建立線下實體店鋪——蓉歐薈,用以展示和售賣蓉歐快鐵沿線國家特色產品,形成自身特色品牌[5]。
在“一帶一路”政策支持下,四川省政府和青白江政府大力促進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產業園毗鄰國際鐵路港和保稅區,資金投入充足,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網絡完善,有良好人才培養和人才引流機制支持。特殊資金補貼政策、企業入駐服務政策、海關洽談機制助力新生企業發展。
對內、對外交通網絡完備,以青白江為中心連接“一帶一路”經濟帶、孟中緬印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保稅區與完善快遞服務支持電子商務交易模式,降低了成本,擴大了市場。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持續發揮重要的紐帶功能,吸引大批中外資企業參與,帶動經濟發展。中歐班列加快消費品流動與消費,滿足需求量和供給量相平衡,為提高經濟建設做支撐。中歐班列加速了成都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建設,面向歐洲產業鏈做輔助,進一步提升成都貿易服務能力[6]。
政府支持人才流入,以高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校企聯合培養培養機制發力,建立聯合培養基地和人才實踐基地,培育高技能、實踐型人才。
1.創新模式運行
園區采用商業化管理,由政府招聘專業管理人員,全權管理園區內部事務。園區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代表入駐企業和政府機構進行協商。園區牽頭建立跨境電商協會,建立行業規則,逐步推進跨境電商企業自我管理機制建設。
2.創新銷售模式
園區依托國際鐵路港自貿區,建設跨境電產品展示區域,采用“線上銷售+線下展覽”的銷售模式。展館與自貿區國家館相配合,除吸引投資、吸納企業入駐外,對于吸引終端客戶、擴大園區知名度也大有裨益。
1.園區外招管理人員,管理層與產業園需要融合。
2.園區處于發展階段,宣傳、吸引企業入駐渠道不夠。
3.園區管理界線不明,總攬園區內企業大小事務。
成都跨境電商產業園為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產業園依托蓉歐快鐵建立,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與政府、海關洽談。在蓉歐快鐵的影響下,產業園致力于為跨境電商企業建立良好營商環境,積極為企業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產業園順應經濟發展新形勢,抓住“一帶一路”重大機遇,促進跨境電商企業發展,推動西南地區跨境電商行業規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