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福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亙古不息、源遠流長,孕育了最為燦爛、最為古老的中華文明。黃河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成長的搖籃,為世人尊為“四瀆之宗”,被人們尊稱為“母親河”。黃河文化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是引領人們奮勇向前的動力。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所言:“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黃河始于青海,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于山東入海,流經九省(區)。黃河文化博大精深,黃河上游地區文化的典型是游牧文化,中游地區文化的典型是農耕,下游地區的典型文化是海洋文化。沿河以實物形態出土的文物及現存的造型藝術珍品無疑見證了黃河文化的輝煌[1]。
文字:河南舞陽賈湖發現了距今約8千年的契刻符號;陜西西安半坡發現了距今約6千年的整齊規則并有一定規律的刻畫符號;山東大汶口、丁公村等發現了距今4100-4200年書寫并有一定章法的符號。可以表明,黃河沿岸的華夏民族在不同地域尋找著記錄語言、思維的人類文明標志——文字。
城:河南省的淮陽平糧臺、登封王城崗、郾城能郝家臺、輝縣之郊、安陽后崗,山東省的壽光光邊線王、章丘城子崖、鄒平丁公村等均發現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址。
青銅器:河南登封王城崗出土了確認為最早的青銅器件,偃師二里頭等均出土了早期青銅器,見證了黃河沿岸古代先民卓越的創造力。從皇帝開始,直至北宋的5千余年,沿黃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一直走在中華民族的前列,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黃地區[2]。以上文物的出土見證了黃河流域是中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1.經典傳世名作
黃河沿岸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均出現了冠絕一時的丹青藝術,從甲骨文、陶瓷飾紋到巖畫、青銅、雕刻等諸多門類,留下了《熹平石經》《蘭亭序》《女史箴圖》《步輦圖》《清明上河圖》等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其作者包括大家熟知的閻立本、皇甫珍、吳道子、顏真卿、張擇端等。時至今日這些作品已然成為代表華夏文明的特有符號[3]。
2.博大精深的宗教美術遺存
傳世經典的麥積山石窟、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龍門山石窟等眾多經典佛教美術石雕彩塑,均出現在黃河流域。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天水麥積山,完整的保存了十六國時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至公元六世紀隋代的泥塑精品,被歷史學家范文瀾譽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敦煌石窟位于敦煌市鳴沙山,完整的保存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彩塑、壁畫精品,敦煌石窟集建筑、彩塑、壁畫于一體,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美術寶庫;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珍存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代表了北魏晚期至唐代的石雕最高水平;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現存主要洞窟45個、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身,云岡石窟藝術成功地將外來藝術與民族藝術融為一體。
深入挖掘黃河沿岸遺存藝術的原型和著力點,創建黃河遺存藝術品牌,實現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黃河沿岸遺存藝術的原型和著力點是品牌創建的基礎,黃河流域遺存藝術資源豐厚,遺存藝術品牌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山西為例:山西擁有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3個世界文化遺產,太原、大同、代縣、祁縣、平遙、新絳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列全國第一,現存宋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建筑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三,元代之前的木結構建筑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四,發現的舊石器遺址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唐及唐以后的彩塑、寺觀壁畫和墓室壁畫均居全國前列。可見,黃河遺存藝術品牌的創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打造沿河遺存藝術產業新品牌關鍵在于人才引進平臺的創建和融資渠道的暢通。積極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區域文化發展與國家戰略的對接和耦合,深入挖掘區域市場的發展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吸引文化名人和優秀的文化管理人才加盟。積極爭取各方信貸支持力度,擴大融資渠道,特別是保持民間資本融資渠道的暢通。
“放眼世界,凸顯民族性”是沿河遺存藝術旅游品牌的創新理念。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時,盡量和國際旅游文化發展接軌。貢布里希曾言“東西方兩種傳統在各自的道路上,無疑都創造了我們不能不為之永懷謝意的價值”。認真研究國外成熟的文化產業品牌建設經驗,積極探索高起點定位、超前意識策劃的沿河藝術新品牌建設路徑,使沿河遺存藝術具有國際化的品質和影響力。可嘗試一下具體操作:(1)定期舉辦黃河藝術雙年展,包括:“黃河攝影雙年展”“國際壁畫雙年展”“國際雕塑雙年展”“國際美術雙年展”“黃河寫生展”。(2)開展“黃河文化藝術節”(五年一屆),“黃河文明精品聯展”。(3)積極開展“國際造型藝術博覽會”、積極創建“黃河遺存藝術陳列館”(部分可以以復制形式出現)。
將經典沿河遺存藝術打造成前衛的、時尚的和具有引領性的國際品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我國將來的發展勾畫好了藍圖,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是我們擴大和加強對外交流的需要,沿河遺存藝術品牌的崛起更需要借力東風,大力宣揚“國際黃河藝術巡展”的現代營銷理念,將沿河遺存藝術形成品牌推向世界。
文化生產力是人們把人類自身的思想、意識、情感作為文化資源,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和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沿河遺存藝術濃縮并彰顯了先人無上的創造精神,大力弘揚民族藝術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