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冰
(山西廣播電視臺 山西 太原 030001)
始終堅持農民主體、群眾立場。做好農業新聞報道,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及其重要性的論述,提高對“三農”報道工作的認識。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在多個不同的場合,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講話的精神為我們進行農業新聞報道指明了方向。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有關精神,充分了解中央關于“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從而找準新聞報道的著力點。
報道的過程中,心要貼近農民,要“為農民說話”,了解農民的利益訴求,保護農民權益;把握好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掌握農村面貌的新變化,突出報道農村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新進展。要正反兩面進行報道,在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的同時,也反映農村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幫助農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三農”工作的新聞宣傳中,切實提高認識,要融入深厚的感情,關注農業、農村的發展,感受農村發展的新變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三農”新聞報道工作,要通過鮮活、生動的新聞宣傳推動農業各項事業的發展,讓“三農”宣傳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新聞宣傳工作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各種政策和科技只有被農民群眾接受、掌握,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新聞宣傳是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的有效途徑,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必要支持。做好三農工作宣傳報道,才能為鄉村振興、農村致富營造濃厚氛圍。
提高農業專業知識儲備,為新聞采訪做充足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采訪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做到“不打無把握之仗”,特別是進行技術性比較強的報道時,采訪前一定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政善治,事善能”。要練好內功,才能提高宣傳的質量水平。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新聞報道對記者的知識要求越來越高,記者除了要具備新聞記者的采編寫作的基本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大量的農業專業知識,比如農業經濟、遺傳學、生態學、土壤學、氣象學等方面知識。要采訪如何提高小麥產量,就必須學習和了解土壤學、種子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搞明白如何選取優良種子、光照對小麥產量有什么影響、怎么樣合理進行密植、如何合理進行育秧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小麥種植基本知識,才能加快采訪進度,提高采訪效率[1]。
如何學習農業方面的知識呢?記者要培養起對農業的興趣,堅持自學,結合日常采訪的業務工作,掌握有關農業基本知識,以滿足采寫新聞的需要。可以借閱一些比較通俗的農業科普書籍,還可以聽取一些專業的授課和講座,與專家一起下到田間地頭,親身體驗感受農業生產等活動。采訪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通過各種途徑,搜索查找相關資料,從中挑選有價值的進行歸類整理,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確定采訪要報道哪些方面的內容,然后再擬好采訪計劃和提綱。平時要注重積累,從采訪中學習。在走基層、下田間的過程中,向專家和農民學習,要實現學習、思考、實踐、感悟的螺旋式上升。
往往農民受到本身素質、知識水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對于一些農業生產上的問題可能不能準確回答,這就要求記者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采訪時要和采訪對象做充分溝通,提出的問題既要深刻,也要通俗易懂,引導采訪對象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2]。
農業新聞具有區域性、季節性等特點,采訪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斷創新。隨著新聞宣傳工作形勢的變化,記者在與采訪對象進行語言交流時需要注入情感、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記者要注意建立營造和諧、融洽的采訪氛圍,和采訪對象拉近關系,開始采訪前可以和他們拉家常,慢慢把話題引導到采訪的主題上來,相互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在采訪過程中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3]。
在了解被采訪者的有關情況時記者要做到提綱挈領,從紛繁復雜的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重點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做好提問準備。新聞記者的業務水平、理論知識儲備、交際能力等因素直接影響采訪的深入程度。提問得當會使采訪活動事半功倍。要注意把問答變為交談、聊天,在聊天過程記者要表達自己的采訪意圖,獲得所需的采訪內容。有的采訪對象不善言談,面對鏡頭比較緊張,記者要從側面入手,巧妙地進行引導,聊聊題外話,增進感情,幫助采訪對象緩解緊張情緒。對農戶采訪時,事先要進行良好的溝通,讓采訪對象放松心情,引導他們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提高采訪效率。
農業新聞報道要依托時代背景,反映農村發展主線,注意關注、反映與農民相關的利益,提高他們對節目的興趣。采訪時,要多用口語,少用書面語、專業術語,把新聞轉變為農民的語言、群眾的語言,做到“讓農民說話”。讓農民群眾在媒體上暢所欲言,讓社會聽見農民自己說的話。要“說農民的話”,實現媒體與農民的互動,新聞報道要接地氣,不追求文章稿件的辭藻華麗,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說出農民心里想說的話、想聽的事,變換角色、轉換角度,把新聞報道真正寫到農民心坎上。通過新聞報道,反映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成就,展現農民增收致富的先進經驗[4]。
采訪記者要深入基層去了解農民的困難,感受農村生活,了解農民的心理,才能創作出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作品;要從農民的渴求中抓新聞,要把盡量掌握大量的農業專業名詞用口語化表述出來,以淺顯易懂的提問方式來挖掘表現新聞主旨的材料。例如,需要了解種植效益是怎么樣的時候,記者可以問“一畝地能夠掙多少錢?”,注意一些細節上的表述,貼近農民朋友的切身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新聞報道也要更加專業化。新聞工作者要緊跟形勢發展,創作優秀農業報道作品,廣泛地宣傳報道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新變化、新面貌,反映農民群眾的呼聲和愿望,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